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触摸疑似沉船“龙骨”

作者:侯希辰 李坚 薛辉 2005-09-19 15:16:40来源:《海峡都市报》
A- A+
  昨日(18日),暗礁遍布、海流湍急的平潭碗礁海域又逢天文大潮,但当天上午10点左右,碗礁海域风力仅3至4级,水流速度每秒32米左右,水下考古人员当即抓紧时间下水,对一块疑似沉船龙骨的船体构件进行探摸、测绘,有关专家初判,船是在受到一定损伤后沉没的。

  探摸疑似“龙骨”

  船沉之前受损伤?

  有关专家介绍说,龙骨就好像是人的脊梁,是船体最主要的结构,它的保存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沉船的完整程度。

  在现场的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表示,根据前期水下探测情况,这块船体构件位于沉船中部,推测它可能有3种用途:龙骨、船头破浪用的板或是桅杆,其中以龙骨的可能性为最大。通过对这块船体构件的探摸、测绘,将能进一步确认沉船的性质和沉没的原因。

  10:26,4名水下考古人员下潜了17.2米到达海底,2人来到沉船中部探摸,2人负责提取文物出水。此时,水下能见度较好,甚至可以看见一些小鱼小虾在古船上“游荡”。

  10:33,考古人员找到这块呈长条状的船体构件后,用普通的皮尺测量它的长、宽、厚,并用铅笔在特殊的硫酸纸上记录绘制。如果不是潜水服和氧气瓶提醒这是在海底,一切就如同发生在陆地上。通过现场直播记者看到,在这块木制构件两侧都有呈“U”字形的深凹槽。随考古人员一起下水的央视范伊然用力握了握构件,发现历经300年的海水浸泡,构件的木质仍然相当坚硬。但没有找到构件上有船板、铆钉或是它们留下的痕迹。

  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表示,发现的沉船疑似龙骨参差不齐,判断船是在受到一定损伤后沉没,而通过严格的科学记录分析将能够反映船是为何下沉。目前对古船的整体结构、货物总量还不清楚,无法判断船的规模,但通过对古船的逐步了解,将对研究当时瓷器的外销、海外交通、海上航道等有很大的帮助。

  不乏青花瓷上品

  图案现唐诗意境

  水下考古人员发现,许多瓷器半埋在泥沙中,轻轻一拿就能取出,同时搅动起的淤泥却让海水变浑,增加了发掘难度。

  10:49,一篮瓷器被提出水面,考古人员随之相继出水。这些青花瓷盘、碗上都绘有精美的图案,如有一条生动小鱼的“渔家乐”、几个孩子欢乐嬉戏的“婴戏图”等。

  在现场的故宫博物院陈华莎教授表示,昨天出水的瓷器以深盘浅碗为主。和前两天发掘上来的瓷器一样,都带有标准的清康熙年间青花瓷特征,许多瓷器的色彩达到青花中最好的“翠毛蓝”,属于青花瓷中的上品。

   除了色彩明艳外,瓷器上的图案也很有趣,如在一个小碟上绘有一名侍女带着小孩在夜色下捕捉萤火虫,就是为体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意思,像这样以体现唐诗意境为主的图案在发掘上来的瓷器中并不少见。同时,还有中国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比如鹿鹤,取谐音“六合同春”等。

  另昨日(18日)记者现场了解到,大家印象中潜水是无声的,但此次水下考古人员能够与考古船上随时通话,据介绍,这是采用刚刚引进的水下无线通话系统。

推荐关键字:碗礁一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