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元青花瓷的商业性质、工艺特征及发现传世(3)
作者:朱裕平 2005-09-05 15:37:20来源:《文物天地》2005年第9期
A-
A+
元代青花的发现传世
元代青花瓷发现已有数十年历史,经对出土物的辨认和对传世品的确定,见诸报道的约400件上下,其他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应还有一定数量。这400件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的约占一半,基本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另一半系元代贸易瓷或早年出土物,藏于海外。
元代青花瓷为国内陶瓷界认识始于20世纪50年代,冯先铭先生有专文介绍故宫藏品,此后渐被注意并有发现报告,至于在此之前的出土物情况和去向已不甚明了。
1. 国内元青花的出土和收藏
国内出土物中,器形品种和出土情况似有一定对应关系,表明了元青花有较为明确的生产目的。
窑藏出土——元青花窑藏出土有江西高安窑藏、江西萍乡窑藏、河北保定窑藏、江苏金坛窑藏、江苏丹徒窑藏等处,都具数量多、质量精的特点。高安窑藏发现元青花19件,是国内最集中的一次出土,其中,1件兽耳盖罐、2件荷叶盖罐和6件带盖梅瓶都属元青花中不可多得的精美之作。保定窑藏出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带盖八棱梅瓶、八棱玉壶春瓶、八棱执壶都是国内仅有的旷世佳品。
官墓出土——元末至明初,王族和高官墓中发现过一些元制青花瓷,如江苏江宁沐晟墓出土的大型梅瓶,安徽蚌埠汤和墓出土的大型兽耳罐,表明元末明初时大型青花瓷的使用对象为上层人物。
民墓出土——数十年来,发现的小型青花瓷大多出于民墓,都属小盘、小罐、小碗、玉壶春瓶、香炉之类产品,画风简率,为当时庶民所用。
元代青花瓷在14世纪中及稍后通过贸易渠道输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这些地区的元青花有传世藏品和出土物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都是体形巨硕、青色鲜丽和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与此相反,东南亚地区出土或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大都属器型较小,、纹饰简单的小型器,仅出土少量大型青花器的残片。
2. 海外元青花的发现和收藏
20世纪以来,大量中国文物流散,见于英国、美国等地博物馆的元青花数量巨大,且多为大型至正型青花,包括作为断代标准的“至正十一年”铭象耳青花瓶。日本是中国元青花的又一收藏大国,惟入藏时间、入藏方式尚待考证。
伊朗藏品。伊朗德黑兰阿尔德比尔神庙是收藏中国元青花瓷的宝库。早在17世纪初,阿巴斯王将1600多件中国瓷奉献给神庙,这些盖上印章的华瓷中,有数十件极为精美的元青花。起初,阿尔德比尔神庙的神职人员并没有把这些元青花视若拱璧而珍藏。在1931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元和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叠放于地上,如进入尚代开发的宝库。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曾对这些瓷器进行了研究识别,将一大批元青花瓷分离出来并作了披露。
据日本人三杉隆敏《中近东之中国瓷器》一书记录的27件元青花中,有大盘17件,大碗1件,梅瓶3件,大罐3件,扁瓶2件,葫芦瓶1件。除梅瓶和大罐外,尚有国内出土物中很少见的40-60厘米大盘和近40厘米的扁瓶。
土耳其收藏。土耳其托普卡帕博物馆(Topkapi Sarayi Museum)又称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伊斯坦布尔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千百年来,土耳其王国的宫殿中收藏了1万多件的中国瓷器,其中有数十件大型元青花瓷,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这些陈列于原皇宫大厨房的元代青花瓷有大盘、大罐、瓶、碗、壶等器型,有些残损的则用纯金加以修饰,更显豪华和瑰丽。
在托普卡帕博物馆所藏39件元青花中,大盘19件,大碗4件,玉壶春瓶1件,罐4件,梅瓶5件,葫芦瓶3件,扁口瓶1件,扁瓶1件,另有残罐盖1件。
这些器物在国内出土物中很少见到。同样,近30年中国内出土的元青花托盏、执壶、高足杯等,在国外则几乎没有。
另外,从装饰方法看,大盘上采用的模印、青地白花方法也少见于国内出土物,显然是因销售对象不同而分别生产的。
日本和其他国家藏品。作为中国近邻,中国陶瓷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日本近800出遗址发现过中国陶瓷,包括元代青花瓷。日本收藏有极为可观的完整、精美的大型元青花瓷。日本所藏元青花器型丰富,既可见到近年国内出土的玉壶春瓶、大罐等器物,又可见到西亚所藏大盘、扁壶和葫芦瓶。
除日本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国家博物馆都有数量可观的藏品。可以不用怀疑的是,元青花绝大部分藏于国家博物馆,海内外私人藏品的数量应是非常有限的。
在中国陶瓷收藏热潮推动下,元代青花瓷器成为海内外研究者和收藏家持久不衰的热点。因元青花的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能够流通的有限数量,使其货币价值不断飚升。1994年11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元青花“三顾茅庐”故事纹大罐以794万港元成交;2003年9月16日,在美国纽约朵尔拍卖公司(Doyle New York )举行的“F. Gordon Morrill 所藏中国瓷器和贸易瓷专拍”中,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瓶(高36.7厘米)以583.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22万元)成交,14世纪青花云龙花卉纹大盘(直径48.7厘米)以168.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95万元)成交;2005年7月12日,英国佳士得公司在伦敦拍卖会上拍出的元末明初青花“鬼谷出山”人物故事纹大罐(高27.5厘米,径宽33厘米)以1400万英镑(加佣金为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中国瓷拍卖价格之最。这些成交记录为元青花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元代青花瓷发现已有数十年历史,经对出土物的辨认和对传世品的确定,见诸报道的约400件上下,其他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应还有一定数量。这400件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的约占一半,基本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另一半系元代贸易瓷或早年出土物,藏于海外。
元代青花瓷为国内陶瓷界认识始于20世纪50年代,冯先铭先生有专文介绍故宫藏品,此后渐被注意并有发现报告,至于在此之前的出土物情况和去向已不甚明了。
1. 国内元青花的出土和收藏
国内出土物中,器形品种和出土情况似有一定对应关系,表明了元青花有较为明确的生产目的。
窑藏出土——元青花窑藏出土有江西高安窑藏、江西萍乡窑藏、河北保定窑藏、江苏金坛窑藏、江苏丹徒窑藏等处,都具数量多、质量精的特点。高安窑藏发现元青花19件,是国内最集中的一次出土,其中,1件兽耳盖罐、2件荷叶盖罐和6件带盖梅瓶都属元青花中不可多得的精美之作。保定窑藏出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带盖八棱梅瓶、八棱玉壶春瓶、八棱执壶都是国内仅有的旷世佳品。
官墓出土——元末至明初,王族和高官墓中发现过一些元制青花瓷,如江苏江宁沐晟墓出土的大型梅瓶,安徽蚌埠汤和墓出土的大型兽耳罐,表明元末明初时大型青花瓷的使用对象为上层人物。
民墓出土——数十年来,发现的小型青花瓷大多出于民墓,都属小盘、小罐、小碗、玉壶春瓶、香炉之类产品,画风简率,为当时庶民所用。
元代青花瓷在14世纪中及稍后通过贸易渠道输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这些地区的元青花有传世藏品和出土物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都是体形巨硕、青色鲜丽和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与此相反,东南亚地区出土或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大都属器型较小,、纹饰简单的小型器,仅出土少量大型青花器的残片。
2. 海外元青花的发现和收藏
20世纪以来,大量中国文物流散,见于英国、美国等地博物馆的元青花数量巨大,且多为大型至正型青花,包括作为断代标准的“至正十一年”铭象耳青花瓶。日本是中国元青花的又一收藏大国,惟入藏时间、入藏方式尚待考证。
伊朗藏品。伊朗德黑兰阿尔德比尔神庙是收藏中国元青花瓷的宝库。早在17世纪初,阿巴斯王将1600多件中国瓷奉献给神庙,这些盖上印章的华瓷中,有数十件极为精美的元青花。起初,阿尔德比尔神庙的神职人员并没有把这些元青花视若拱璧而珍藏。在1931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元和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叠放于地上,如进入尚代开发的宝库。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曾对这些瓷器进行了研究识别,将一大批元青花瓷分离出来并作了披露。
据日本人三杉隆敏《中近东之中国瓷器》一书记录的27件元青花中,有大盘17件,大碗1件,梅瓶3件,大罐3件,扁瓶2件,葫芦瓶1件。除梅瓶和大罐外,尚有国内出土物中很少见的40-60厘米大盘和近40厘米的扁瓶。
土耳其收藏。土耳其托普卡帕博物馆(Topkapi Sarayi Museum)又称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伊斯坦布尔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千百年来,土耳其王国的宫殿中收藏了1万多件的中国瓷器,其中有数十件大型元青花瓷,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这些陈列于原皇宫大厨房的元代青花瓷有大盘、大罐、瓶、碗、壶等器型,有些残损的则用纯金加以修饰,更显豪华和瑰丽。
在托普卡帕博物馆所藏39件元青花中,大盘19件,大碗4件,玉壶春瓶1件,罐4件,梅瓶5件,葫芦瓶3件,扁口瓶1件,扁瓶1件,另有残罐盖1件。
这些器物在国内出土物中很少见到。同样,近30年中国内出土的元青花托盏、执壶、高足杯等,在国外则几乎没有。
另外,从装饰方法看,大盘上采用的模印、青地白花方法也少见于国内出土物,显然是因销售对象不同而分别生产的。
日本和其他国家藏品。作为中国近邻,中国陶瓷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日本近800出遗址发现过中国陶瓷,包括元代青花瓷。日本收藏有极为可观的完整、精美的大型元青花瓷。日本所藏元青花器型丰富,既可见到近年国内出土的玉壶春瓶、大罐等器物,又可见到西亚所藏大盘、扁壶和葫芦瓶。
除日本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国家博物馆都有数量可观的藏品。可以不用怀疑的是,元青花绝大部分藏于国家博物馆,海内外私人藏品的数量应是非常有限的。
在中国陶瓷收藏热潮推动下,元代青花瓷器成为海内外研究者和收藏家持久不衰的热点。因元青花的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能够流通的有限数量,使其货币价值不断飚升。1994年11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元青花“三顾茅庐”故事纹大罐以794万港元成交;2003年9月16日,在美国纽约朵尔拍卖公司(Doyle New York )举行的“F. Gordon Morrill 所藏中国瓷器和贸易瓷专拍”中,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瓶(高36.7厘米)以583.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22万元)成交,14世纪青花云龙花卉纹大盘(直径48.7厘米)以168.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95万元)成交;2005年7月12日,英国佳士得公司在伦敦拍卖会上拍出的元末明初青花“鬼谷出山”人物故事纹大罐(高27.5厘米,径宽33厘米)以1400万英镑(加佣金为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中国瓷拍卖价格之最。这些成交记录为元青花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推荐关键字:元青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现场 | 香港佳士得2022春拍启幕,现当代艺术2022-05-21
- 元代瓷器 | 神秘而稀有的“贵族”2020-04-16
- 【雅昌专稿】“青花王子”张浦生眼里的“蓝2019-11-19
- 东京中央香港2019春拍3月26日揭幕 精彩拍品2019-03-22
- 元青花的历史演变、四大谜团及拍卖鉴藏2019-02-14
- 虽残犹珍 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赏析2018-09-21
- 济宁市博物馆文物传奇:农民浇地发现元青花2018-08-21
- 江建新: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2018-08-16
- 【2018年春拍总结之四】“乾隆御制”发力带2018-07-12
- 元青花的兴盛和传承2018-07-0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