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元青花瓷的商业性质、工艺特征及发现传世(1)

作者:朱裕平 2005-09-05 15:32:17来源:《文物天地》2005年第9期
A- A+
  元代青花瓷的商品性质

  中国瓷在封建体制的大背景下,自宋元以来一直有官窑、民窑之分,反映了古代陶瓷的经济属性。官窑器体现了封建经济的非商品性质特征,由官窑生产或少量向民窑订制。民窑器则走市场化道路,经过流通渠道进入消费者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官窑器具有非商品性质,民窑器具有商品性质。
  
  元代青花瓷按不同划分标准有以下分类:
  
  按工艺水平——一种以大型器为主,用进口青料且制作精美;另一种以小型器为主,用国产青料且制作较粗;
  
  按销售对象——一种运往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外贸瓷;另一种以国内市场为销售方向的内销瓷。
  
  这两种分类是交叉的,大型器主要作外销瓷,但也有内销;外销瓷中有运往西亚的大型器,也有运往东南亚的小型器。
  
  但无论是大型青花、小型青花,还是外销青花、内销青花,其非官窑瓷的商品属性是非常明确的。将精美的大型青花归为官窑,将粗糙的小型青花归为民窑,这样的观点是值得再研究的。元代青花瓷,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具有商品性质,都是经过流通而进入消费的商品。
  
  对于元青花的民窑性质(或曰商品性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
  
  1.从元青花的生产时间看。
  
  元代官办浮梁瓷局设立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至泰定年间(1324-1328年)撤消。此后是饶州路总管督办中央政府用瓷,然无独立的常设官窑。元代青花瓷在14世纪初的产品尚很粗糙,如1319年墓葬中出土的青花牡丹纹塔盖瓶,釉色枯干,青花灰褐。这些都表明,一直到后至元(1335年)初,都未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到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元代统治已岌岌可危,对瓷业更无力顾及了,而成熟的元青花正是在这时出现的。
  
  2. 从元青花的釉面看。
  
  元代青花的釉色有数种,初期的青白釉,成熟期的“至正期”青花为含青的白釉,都带透明的玻璃质感。到元末,部分小型器物采用乳浊的卵白釉。在14世纪初生产的青花和釉里红都属于青白釉加彩,具明显的源于民间生产的青白瓷痕迹。元代被认定为官窑瓷的主要是枢府白瓷,这种瓷釉色灰白或卵白,略乳浊,和元代青花瓷的青白釉或白釉截然不同。标准枢府卵白釉的乳浊状釉并不适宜于作釉下青花彩绘。东南亚等地发现的乳浊状卵白釉青花瓷都为简笔白描纹饰的小器,属元末产品,且釉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枢府白釉。由此可以看出,元青花源于青白瓷而非枢府瓷。
  
  3. 从元青花的器型看。
  
  元青花器型繁多,如大盘、大罐、大瓶、玉壶春瓶、高足杯、觚、连座瓶、连座炉等,这些器型有的和北方磁州窑相近,有的和龙泉青瓷相近,有的和影青瓷相近。枢府瓷的器型仅见盘、碗、高足杯、玉壶春瓶数项,且少大器。元青花作为官窑的枢府瓷在器型上无雷同性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元政府是否在青花的成熟与生产中起了某种促进作用,还无法做出有事实可据的答案,这是尚待深入研究的另一课题。按照一般理解,官窑器专指不介入流通并为宫廷或政府机构专用的陶瓷器;民窑器泛指进入流通并为民间所用的陶瓷器。前者是广义上的劳动产品,后者是商品。即使明清时私人订烧的器物,也是一种商品行为。因此可以退一步说,即使在元政府参与下生产了这些用做外销的大型青花瓷,这些器物作为官办手工业的产品也同样不具备官窑器身份,仍属于民用的商品瓷,是经过流通实现价值而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

推荐关键字:元青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