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民营博物馆:给点阳光才能灿烂

作者:谢靓 2005-08-19 16:34:32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大多数民营博物馆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出台能给他们带来渴望已久的阳光吗?

  “现在困扰我们的不是经营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北京睦明堂古瓷标本博物馆(以下简称睦明堂)馆长白明这样告诉记者,他坐在博物馆的陈列厅里,正当营业时间,厅里除了记者和白明却没有一个来客,只有各种古瓷片在灯光照耀下闪着幽幽的光。

  睦明堂已习惯了这样空荡荡,尽管它位于离崇文门不远的房地产交易中心,这个交易中心在北京无人不晓,但地点优势并没有给睦明堂带来多少人气。“平均每天只有两三个客人光顾,一张门票卖10元,门票的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白明的语气透着无奈。

  睦明堂由北京睦明堂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于5年前投资建立,馆长白明是这家公司的三位股东之一。作为目前全国惟一一家搜集古瓷片标本的藏馆,睦明堂收藏了各朝代共5万多件古瓷片,在北京的博物馆群里名气响亮。

  名气不等于经济效益。“五年了,公司投入了几百万元,年年在亏损,我都不知道它还能存在多久。”白明苦笑。
  
  据了解,像睦明堂这样做“赔本生意”的民营博物馆,在全国为数众多,倒闭和生存困难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因为有“市场化的运作手段”而被许多人看好的民营博物馆,一直在遭遇尴尬。

  政策缺位之痛民营博物馆应该具有比公立博物馆更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来自民间,更贴近老百姓,专业性也更强,这是一些业内人士的看法。但目前,我国民营博物馆的竞争力却跟公立博物馆差得很远。

  民营博物馆的投资者要应付很多琐碎的麻烦,比如藏品的更新。睦明堂常常为购买古瓷标本犯愁,“向民间收藏家购买麻烦多多,别人不容易相信你,价钱也没有标准可循,如果由政府出面搭桥,就能做到公开透明,我们也方便多了。”白明说。

  其实,藏品更新是大多数民营博物馆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展出文物的民营博物馆,由于《文物保护法》禁止文物流通,它们不能像睦明堂的瓷片标本这样自由买卖,再加上流动资金不足,在藏品方面完全无法跟公立博物馆抗衡。

  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的馆长李松堂向记者抱怨,他们没有资金购买新的藏品,要淘汰旧藏品也只能交给指定的拍卖公司,而拍卖公司是垄断性企业,有时会有暗箱操作等问题,这对藏品流通很不利。

  李松堂告诉记者,他馆内珍藏了几百个门墩,那是建馆之初在北京大街小巷一个一个“淘”来的。但现在,北京市文物局已经发文规定:私人门墩不得买卖,他搜集门墩的计划只得中止。

  “藏品还是小事,我最怕别人再来抽点血。”白明表情沉郁。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抽点血”的含义。两年前,公司自己掏钱举办“汝窑”展览,并报北京市文物局审批通过了。开展第二天,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相继找上门来,街道办将睦明堂门口的宣传招牌拆了,并要求罚款,派出所则没收了一些画册。他们的理由是:展览应向街道办和公安局申报。而办展之前,没有人告诉白明的公司要向这两个机构申报。

  在睦明堂的营业执照上,记者看到,这个博物馆的性质是“民营非企业”,白明也不能解释这个词的意思。

  虽然是“非企业”,审计署每年还是会来对睦明堂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其结果总是“负增长”,按《审计法》的要求,这样的经营场所不应存在下去。因为有北京市文物局支持,睦明堂才勉强“活”了下来。

  经营惨淡之苦睦明堂中设有一个茶艺室,客人可以在这里边品茶边欣赏古瓷片,这是白明想出来的“拉客”手段。
  
  “公司还想过各种经营方法,比如开办学术讲座,举办各种名目的古瓷展览,出画册,和文物局合作搞活动等等。北京市文物局还曾减免我们的税收。但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白明一提到经营,就眉头深锁。

  按白明的看法,民营博物馆是“被阳光遗忘的角落”,当政府需要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就会把民营博物馆拉出来“晒晒太阳”,而大部分时候都是弃之角落,不闻不问。“一些活动、展览只能我们公司自己做,因为一没地位,二没资金,在国内很难找到肯投资的企业和合作机构。”

  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的。5年多来,慕名到睦明堂参观的重量级人物不少,不仅有文物专家,还有外国政要。不少国外企业和机构都要求与之合作,把这些瓷片带到国外展览。加拿大著名的圣马利大学还提出要把这些古瓷片带回国研究化验,建立世界首个“中国陶瓷数据库”。

  “但这些要求我不太可能答应。出国展览肯定赚钱,但要办很多手续,不一定能审批通过。而且,我们也没有这个资金,靠国外合作方独资也不现实。建立数据库就更不可能了,这样的工作该由相关部门来做。”白明同时表示,他也不希望文化遗产流到国外去。

  白明把这些他视若性命的古瓷片称作“文化基因”,他对于睦明堂有过很多憧憬,不仅要把睦明堂办活,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还想以此带动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可是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如果有一天我的博物馆倒了,那应该不是我个人的失败。”白明在采访中多次重复这句话。

  要扶持也要自救从1997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民办博物馆暂行条例》到现在,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步履蹒跚。
  
  由于国家在博物馆业尤其是民营博物馆领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章,许多民营博物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合法权利受到影响时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国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博物馆业,这是民营博物馆改变命运的契机。改变不公平的政策,提高民营博物馆的地位,这是许多从事此行的民营投资者心声。

  据悉,国外在政策上非常鼓励民营博物馆,不仅给予税收优惠,还设立专门的博物馆基金会,对于向基金会捐赠数量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些优惠政策。

  白明说,政府的认可和重视不应仅限于资金帮助,更多是在精神上和公益理念上,应赋予民营博物馆足够的重视,比如在合办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时给予更多自由空间,不要对民营博物馆另眼相看。

  “政府对民营博物馆的重视和保护应该是长期的,有一个稳定的政策护航,而不是心血来潮,需要的时候才拉出来晾一晾。”
  
  白明还希望民营博物馆像公立博物馆一样经常性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在文物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能征求一下民营投资者的意见。

  南京大学历史系学者贺云翱则认为,办馆者的观念是造成民营博物馆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在运作上,许多民营博物馆缺乏参与意识,在同旅游、商业以及同人们日常生活结合的问题上缺乏思考。有些仅仅把希望寄托在藏品的流通上,而没有致力于诸如艺术品的复制、仿制、拓片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新产品的开发上。其实,在博物馆的运作中,藏品流通所得仅仅是博物馆收入的一小部分,相关产品的开发才是其收入的大头。

  其实,能自负盈亏的民营博物馆不是没有,在上海,有的民营博物馆将一部分场地出租给相关行业,“以馆养馆”,有的则让民间收藏家以自己的收藏作为股份入股,享受分红,以此解决藏品更新问题。但是,在很多投资者心目中,企业化的经营观念和博物馆公益事业性依然是难以调和的矛盾,所谓市场化运作,在博物馆领域还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推荐关键字:民营博物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