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丛书
作者:丁政 2005-08-11 15:06:57来源:《收藏•拍卖》
A-
A+
由广东省政协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局协办的“广东历代书法展览”,分别于今年1月和3月在广州、北京先后展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广东史无前例的文化盛事,各地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评介。现在展览早已降下帷幕,但其在书法界、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展览的结束而停止,“广东历代书法”及“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系列活动成为书法界颇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为配合这次展览而出版的《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丛书》,令书法界人士普遍叫好。为使更多的读者对这一系列丛书有所了解,本刊特予重点推介:
《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见图一)
林亚杰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本书共收录有历代广东书法精品自宋代白玉蟾的草书《足轩铭》迄现代佟绍弼的《行草自书词页》计263件,其收罗之广、选择之精、印刷之美,堪称高水准、高质量,为迄今为止最能反映历代广东书法面目的一本图录。
历代广东书法作品,通过展览及精印的图录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所乐于沉思的东西不仅是作品本身,也包括保护这些作品的历史性记录,有了这部《精品集》,我们研究广东书法史缺少作品实证的遗憾,正可由此而得到弥补。
《广东历代书法图录》(见图二)
林亚杰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本书在“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全书图版主要有五个部分,分别为:(一)秦汉至宋元广东书法,包括秦汉以来的青铜铭文、玺印、碑刻、陶文、墨书等;(二)明清广东书法;(三)近现代广东书法;(四)入粤名人书法;(五)岭南丛帖与碑刻。累计选入书法作品(含碑刻拓本)1000余件,有关书法的文物209件,丛帖23种,摩崖石刻120余处。此外,为了全面了解广东书法发展及其研究的历史,在第六部分专门收录了广东书法研究论著及相关资料230余种。
《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见图三)
朱万章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本书为编者所知见的自宋代至近现代广东书家作品之著录,书后附编者所撰写的《清代岭南的刻帖之风》、《岭南丛帖所刻粤人书迹考》两篇专论及附录等,该书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是以地域书家为研究对象的一部颇为难得的佳构。
共收录广东籍书家传世书迹目录,计作者660人,6436条目,以作者生年为序,举凡作品书体、名称、质地、书写时间、尺寸、上款、收藏者及著录、出版情况,十分详尽。
《南越陶文录》(见图四)
林亚杰、陈伟武、亚兴合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本书收录广东省博物馆藏南越残瓦(拓本)、南越瓦文拓本、南越残甓十二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筹建处藏近年出土的南越残瓦(拓本)、潘六如《南越瓦文稿》、蔡哲夫《集南越瓦文稿》等,是目前为止有关岭南早期陶文及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配合“广东历代书法展览”而出版。
本书所收录的陶文资料十分丰富,文字有单文、有连文,或阴文或阳文,或小篆或缪篆,或介于篆隶之间;内容涉及职官、地名、人名、吉祥语;形制有瓦当、瓦椎、板瓦等;瓦度和釉色也有不同变化。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见图五)
林亚杰、朱万章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为了配合“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组委会于2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举办了“岭南书学研究学术讨论会”。此书便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收入论文共61篇,研究的范围涉及岭南的碑刻、丛帖、区域书法、书家个案、印学、书论、书评、收藏、鉴赏等各个领域。其中对诸如“岭南书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及上个世纪80年代岭南书法的成就和特点等,都有深入的探讨。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帖集》(见图六)
林亚杰、宇清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建于广东省潮州市砚峰山风景区之淡浮文物院内。精选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历代碑刻及名家法书真迹三百三十余件钩摹刻石。这些书迹包括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简牍书、隶书、章草及草、楷、行诸体,涵盖了书法史上各种主要风格流派。本书就是这些碑刻作品的汇编。
与当代众多书法碑林相比,潮州的“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有着自身的特色。将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也包括其中,其中包含着明显的学术追求。目前我们所能得见的粤人最早的名人墨迹是潮州人刘棠的一则题跋,碑林不是建在别处,而恰恰在潮州,这不仅仅是一种偶然。
销售地点:
广州古籍书店 广州博雅艺术公司 汕头三联书店
售价:
《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 RMB 368.00
《广东历代书法图录》 RMB 268.00
《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 RMB 86.00
《南越陶文录》 RMB 100.00
《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 RMB 98.00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帖集》 RMB 280.00
《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见图一)
林亚杰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本书共收录有历代广东书法精品自宋代白玉蟾的草书《足轩铭》迄现代佟绍弼的《行草自书词页》计263件,其收罗之广、选择之精、印刷之美,堪称高水准、高质量,为迄今为止最能反映历代广东书法面目的一本图录。
历代广东书法作品,通过展览及精印的图录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所乐于沉思的东西不仅是作品本身,也包括保护这些作品的历史性记录,有了这部《精品集》,我们研究广东书法史缺少作品实证的遗憾,正可由此而得到弥补。
《广东历代书法图录》(见图二)
林亚杰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本书在“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全书图版主要有五个部分,分别为:(一)秦汉至宋元广东书法,包括秦汉以来的青铜铭文、玺印、碑刻、陶文、墨书等;(二)明清广东书法;(三)近现代广东书法;(四)入粤名人书法;(五)岭南丛帖与碑刻。累计选入书法作品(含碑刻拓本)1000余件,有关书法的文物209件,丛帖23种,摩崖石刻120余处。此外,为了全面了解广东书法发展及其研究的历史,在第六部分专门收录了广东书法研究论著及相关资料230余种。
《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见图三)
朱万章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本书为编者所知见的自宋代至近现代广东书家作品之著录,书后附编者所撰写的《清代岭南的刻帖之风》、《岭南丛帖所刻粤人书迹考》两篇专论及附录等,该书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是以地域书家为研究对象的一部颇为难得的佳构。
共收录广东籍书家传世书迹目录,计作者660人,6436条目,以作者生年为序,举凡作品书体、名称、质地、书写时间、尺寸、上款、收藏者及著录、出版情况,十分详尽。
《南越陶文录》(见图四)
林亚杰、陈伟武、亚兴合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本书收录广东省博物馆藏南越残瓦(拓本)、南越瓦文拓本、南越残甓十二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博物馆筹建处藏近年出土的南越残瓦(拓本)、潘六如《南越瓦文稿》、蔡哲夫《集南越瓦文稿》等,是目前为止有关岭南早期陶文及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配合“广东历代书法展览”而出版。
本书所收录的陶文资料十分丰富,文字有单文、有连文,或阴文或阳文,或小篆或缪篆,或介于篆隶之间;内容涉及职官、地名、人名、吉祥语;形制有瓦当、瓦椎、板瓦等;瓦度和釉色也有不同变化。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见图五)
林亚杰、朱万章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为了配合“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组委会于2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举办了“岭南书学研究学术讨论会”。此书便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收入论文共61篇,研究的范围涉及岭南的碑刻、丛帖、区域书法、书家个案、印学、书论、书评、收藏、鉴赏等各个领域。其中对诸如“岭南书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及上个世纪80年代岭南书法的成就和特点等,都有深入的探讨。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帖集》(见图六)
林亚杰、宇清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建于广东省潮州市砚峰山风景区之淡浮文物院内。精选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历代碑刻及名家法书真迹三百三十余件钩摹刻石。这些书迹包括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简牍书、隶书、章草及草、楷、行诸体,涵盖了书法史上各种主要风格流派。本书就是这些碑刻作品的汇编。
与当代众多书法碑林相比,潮州的“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有着自身的特色。将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也包括其中,其中包含着明显的学术追求。目前我们所能得见的粤人最早的名人墨迹是潮州人刘棠的一则题跋,碑林不是建在别处,而恰恰在潮州,这不仅仅是一种偶然。
销售地点:
广州古籍书店 广州博雅艺术公司 汕头三联书店
售价:
《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 RMB 368.00
《广东历代书法图录》 RMB 268.00
《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 RMB 86.00
《南越陶文录》 RMB 100.00
《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 RMB 98.00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帖集》 RMB 280.00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