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黄燎原:都市里的村庄
作者:黄燎原 2005-08-08 11:54:19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叶永青将他想把陈卫闽和李占洋两个人攒在一起做展览的事儿告诉我时,我脑子里立刻反应出的展览标题就是“都市里的村庄”,叶永青说他也有同样的念头闪现。
在我看来,陈卫闽和李占洋两个艺术家都天然地具有“中国农民的根性”——中国农民无论是到了那里,即使是不毛之地,也要撒下一些种子,看看它们能不能长出庄稼(费孝通先生语意)。他们的作品不约而同地表现了正在建设的中国城市的面貌——而且是用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古典”创作手法。两个艺术家都具有厚实的写实基础和高超的描写技法,也都具有鲜活的思维和怪异的想象力。
陈卫闽曾被一些重要的批评家称为是“四川美术学院画得最好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影响了至少两代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前卫艺术家,这其中包括他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同学和战友,也包括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的风景和静物都深深植根于写实传统,又不拘泥于刻板的写实技法,他在传统的中心,发展出了一种带有强烈个人主观色彩的“传统边缘画法”,把西方的写实传统和现代派传统,自然地转化为统一的个人风格,而且风过流沙,踏雪无痕。
陈卫闽的近作是画一些“都市里的农村建筑”,貌似写实,实际上却非常荒诞,抽象,无厘头,超现实,和后现代。陈卫闽将很多不相关的东西,以“拼贴的形式”组合成一幅幅大闹天宫图,而其实艺术家真正进行的拼贴还不是在画布上,是在头脑中,是艺术家想象的拼贴。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组匪夷所思的作品其实并非艺术家冥想的结果,而完全是自然生发的,因为陈卫闽是一个在想象中生活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一窝蜂”式的创作非常具有感染力。
陈卫闽的作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没有运用卡通的手法,但是却卡通得要命,这种卡通是真卡通,是心灵的卡通。陈卫闽的创作其实还暗含着某种雅皮色彩,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另外,陈卫闽在运用色彩上十分大胆,有些颜色已经超越了整个世界。
还想说几句非常重要的话。陈卫闽是一个现在艺术的苦行者,一个绝对被故意忽略了的艺术家,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让我们期待他的爆发吧。
李占洋的作品看上去完全是“原生态”的,它们好像是长在泥土里,而且根基深厚。虽然土得掉渣,但是却和“乡土文化”又完全是两个路数。在题材上它们“格调不高”,甚至有些“低级趣味”,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它们“雍容富贵”,甚至“气韵高雅”。
走进李占洋的工作室,“腥臊”扑面,满眼昏花,你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准确形容那种感觉的词汇是——“活色生香”。人潮人海,酒池肉林,以当下的市井生活画面,再现纣王当年情景,活灵活现,声色犬马,畅快淋漓。
李占洋以“标准的农民心态”和“暴发户形象”去雕刻我们时代的种种阴暗面,而这些作品所反映地并不仅仅是社会的腐朽和落后,其实它们也倒影出了当代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国已经摆脱了一穷二白,中国人生活的列车在纸醉金迷中幸福地开向未来。农民心理是难以克服的,因为我们还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而且农民心理虽然稍显狭隘,但仍不乏笨拙的可爱之处。我从李占洋的作品里,除了看见讽刺和反讽,还读到了关怀。李占洋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横断面的全景描绘,而且绘声绘色。
李占洋在表现人物时,似乎是借鉴了保太罗肥胖臃肿的形象,甚至也将保太罗人物的可爱性做了根本的移植。但是李占洋作品的“泥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以温婉的做工表现激越人生的手法,或许可说是“巧夺天工”。
李占洋的作品在题材和审美上,与宋永红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前者要“俗”,后者讨“雅”,前者浑朴,后者清丽。而李占洋与陈卫闽作品的区别在于,后者貌似“庄重”“庄严”,而前者充满了谐谑和自嘲的意味。
当现代化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除了去嘲讽正渐渐远去的农业文明,难道就没有一丝对它的留恋?
陈卫闽和李占洋两位艺术家,是我所看到的我们时代艺术家中对以上问题最敏感的人,他们自动记录了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某个生活的侧面,并且他们的记录加在一起,几乎可以在上述问题中以偏盖全。
陈卫闽和李占洋的艺术,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艺术”,并且由于他们所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艺术”而显得尤为珍贵,又因为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它们携风雷之势扶摇直上之际,也必然会遭遇泥沙俱下的危险,而这个结果又恰恰构成了它们的另一面迷人之处。在矛盾的风景中,看历史和未来。让历史记载未来,让未来承载历史。
记忆陈卫闽和李占洋,把当代中国搬回家!
在我看来,陈卫闽和李占洋两个艺术家都天然地具有“中国农民的根性”——中国农民无论是到了那里,即使是不毛之地,也要撒下一些种子,看看它们能不能长出庄稼(费孝通先生语意)。他们的作品不约而同地表现了正在建设的中国城市的面貌——而且是用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古典”创作手法。两个艺术家都具有厚实的写实基础和高超的描写技法,也都具有鲜活的思维和怪异的想象力。
陈卫闽曾被一些重要的批评家称为是“四川美术学院画得最好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影响了至少两代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前卫艺术家,这其中包括他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同学和战友,也包括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的风景和静物都深深植根于写实传统,又不拘泥于刻板的写实技法,他在传统的中心,发展出了一种带有强烈个人主观色彩的“传统边缘画法”,把西方的写实传统和现代派传统,自然地转化为统一的个人风格,而且风过流沙,踏雪无痕。
陈卫闽的近作是画一些“都市里的农村建筑”,貌似写实,实际上却非常荒诞,抽象,无厘头,超现实,和后现代。陈卫闽将很多不相关的东西,以“拼贴的形式”组合成一幅幅大闹天宫图,而其实艺术家真正进行的拼贴还不是在画布上,是在头脑中,是艺术家想象的拼贴。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组匪夷所思的作品其实并非艺术家冥想的结果,而完全是自然生发的,因为陈卫闽是一个在想象中生活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一窝蜂”式的创作非常具有感染力。
陈卫闽的作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没有运用卡通的手法,但是却卡通得要命,这种卡通是真卡通,是心灵的卡通。陈卫闽的创作其实还暗含着某种雅皮色彩,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另外,陈卫闽在运用色彩上十分大胆,有些颜色已经超越了整个世界。
还想说几句非常重要的话。陈卫闽是一个现在艺术的苦行者,一个绝对被故意忽略了的艺术家,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让我们期待他的爆发吧。
李占洋的作品看上去完全是“原生态”的,它们好像是长在泥土里,而且根基深厚。虽然土得掉渣,但是却和“乡土文化”又完全是两个路数。在题材上它们“格调不高”,甚至有些“低级趣味”,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它们“雍容富贵”,甚至“气韵高雅”。
走进李占洋的工作室,“腥臊”扑面,满眼昏花,你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准确形容那种感觉的词汇是——“活色生香”。人潮人海,酒池肉林,以当下的市井生活画面,再现纣王当年情景,活灵活现,声色犬马,畅快淋漓。
李占洋以“标准的农民心态”和“暴发户形象”去雕刻我们时代的种种阴暗面,而这些作品所反映地并不仅仅是社会的腐朽和落后,其实它们也倒影出了当代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国已经摆脱了一穷二白,中国人生活的列车在纸醉金迷中幸福地开向未来。农民心理是难以克服的,因为我们还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而且农民心理虽然稍显狭隘,但仍不乏笨拙的可爱之处。我从李占洋的作品里,除了看见讽刺和反讽,还读到了关怀。李占洋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横断面的全景描绘,而且绘声绘色。
李占洋在表现人物时,似乎是借鉴了保太罗肥胖臃肿的形象,甚至也将保太罗人物的可爱性做了根本的移植。但是李占洋作品的“泥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以温婉的做工表现激越人生的手法,或许可说是“巧夺天工”。
李占洋的作品在题材和审美上,与宋永红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前者要“俗”,后者讨“雅”,前者浑朴,后者清丽。而李占洋与陈卫闽作品的区别在于,后者貌似“庄重”“庄严”,而前者充满了谐谑和自嘲的意味。
当现代化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除了去嘲讽正渐渐远去的农业文明,难道就没有一丝对它的留恋?
陈卫闽和李占洋两位艺术家,是我所看到的我们时代艺术家中对以上问题最敏感的人,他们自动记录了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某个生活的侧面,并且他们的记录加在一起,几乎可以在上述问题中以偏盖全。
陈卫闽和李占洋的艺术,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艺术”,并且由于他们所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艺术”而显得尤为珍贵,又因为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它们携风雷之势扶摇直上之际,也必然会遭遇泥沙俱下的危险,而这个结果又恰恰构成了它们的另一面迷人之处。在矛盾的风景中,看历史和未来。让历史记载未来,让未来承载历史。
记忆陈卫闽和李占洋,把当代中国搬回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光幻闪烁和运动感——张立珩的奥普艺术探索2022-07-04
- 雅昌快讯 | 即日起 投稿吧:第八届国际艺术2022-05-22
- 观点 | 红梅: “绘画的复兴”?主体的回归2016-12-12
- 孙策:念念不忘;不必有回响2020-11-19
- 【雅昌快讯】研讨当下文艺评论发展热点!“2020-10-19
- 艺术评论2020-06-23
- 【雅昌快讯】第七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2020-06-22
- 没有专业素养怎么进行创作、评论?2020-02-10
- Give Mme Aa R reason Ffirstly2019-11-14
- 给个理由先2019-11-1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