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杨飞云访谈(三):人不是机器……
作者:王焕青 2005-08-04 17:49:47来源:《画室里的秘密》
A-
A+
三:人不是机器……
W:上个世纪的一百年是西方写实体系被破坏的一百年,很多因素从写实绘画中分离出去单干了,写实艺术已经失去了主流的位置……
Y:现代主义发展了一百年,其实现代主义艺术当中的因素五百年前就有,只不过它被整合在具体、具像、严谨的法度之下,成为写实艺术的诸多元素之一,不允许它分离出来而已。不信你看看今天全世界的现代艺术,哪一种理由不曾经是古典写实艺术的潜在因素?现代艺术凑近看,好像谁也不挨谁,宏观地看,其实都是写实这棵大树干上生出的许许多多小杈,每个杈探索了一个点,正所谓满树繁花。能看到花朵,很好,透过花朵还能看到枝杈,也很好。能看到树枝与树干的关系,再想到树根和土壤不是更好么?
W:说到土壤,毕竟油画是外来的“物种”,如何服中国水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Y:今天的现代艺术也有很多人看不惯,其实没必要。你看唐代的早期艺术,容纳了印度和西域的多种因素,中国人慢慢把它消化了,消化以后又发展得非常好。西方的艺术其实也不全然是西方的,很多元素是受早期东方的影响。有人经常举佛教的例子:佛教发源于印度,生长在中国,结果却是在日本。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兼容并蓄的历史过程,表面上看今天的状况,外来文化似乎构成了对我们的威胁,或者说有不良的影响。但是换一个角度,它就是另一种兼容并蓄,就像写实绘画被中国人广泛的掌握,在学习和模仿阶段可能觉得这是对外来文化的迷恋,但是它被中国人掌握以后就变成中国文化的一种,同样是来自现代艺术的那一块也是这样,被同化之后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枝杈。这不是说我们要宽容,而是要看清文化发展的理路。
W:仍有这样的疑问,今天照相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如果仅仅想把一个东西画得很像,那写实绘画的价值又在哪儿呢?
Y:有人认为照相是对写实绘画的冲击,恰恰相反,照相的发明见证了绘画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摄影不管有多少主观处理,最终还是落在客观的真实上,它是客观的提示。而绘画运用的是客观的外在环境,最后落在艺术家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上。一个是由外部世界到表象记录,一个是由外在世界到内心的深刻感受。人不是机器,照相是瞬间的事儿,一按快门,喀嚓!画画是历时很长的心灵体验。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不仅有描绘的快感和韵律、节奏的控制,尤其是在体验真实的时候是有选择的。虽然我们在眼里看到的是全息影像,但是,人的眼睛从来看不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人的眼睛比现在最好的摄影镜头还要灵活,想看哪儿都可以看得很精微。但是,没在脑子里过滤过的东西,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我们在单位里见过好多人,忽然某个人说我们曾经在一个单位,你可能记不起来。人的视觉经验是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眼睛的选择性是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在饿的时候才对食物很敏感。
在杨飞云的一篇《绘画随笔》里有这样一段对绘画的描述:“绘画贵在深入,不深入就无法有力度。所谓‘尽精微,至广大’就是这个道理。深入不是细致周到的刻划,深入是深刻的体现,是进一步在主次秩序、色彩关系、形状比例及节奏韵律上的完善和谐所达到的妙境。深入是更纯粹的接近你要的那个境界。就像音乐家作曲一样,深入决不是增加更多的音符让曲子变得复杂冗长,深入是追求和谐、准确、有力的节奏所造成的那个高级境界。”结合《红装古椅》再看这段心得,能清晰地看到当一个人物处在活生生的空间里,写实油画家看到和捕捉什么。在繁复的现象里发现秩序,在秩序里提炼赏心悦目的节奏,让节奏契合审美理想,于是接近画家所期待的创造性。创造性对欣赏者的影响力是艺术最根本的感染力。
在同一篇随笔里他用一系列的“看”来强调看对于画家的意义:“绘画是视觉艺术,取决于观察方式与观看角度。你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怎么看,从哪方面看,看的方法,看的程度,别人怎么看,历史怎么看,你怎么看,能不能深入而不浮浅的看,这是至关重要的。能看到传统中的伟大,看到自己要吸取的那个点,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存在于事物中的那些神圣的品质;看出色彩关系,看到造型力度,看出绘画中的韵律和哲理,看到画面背后的内涵;看得真诚,看到质材的意义;激动地去看,理智的去看,看出画意,看到存在着的形式,看透决定形式的内涵;看到虚假的可憎,看到表相的浮浅,看到堕落灵魂的无助;看出信心,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走向希望的道路,看到实现目标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自我的局限,看到自我的价值,看到自我的尊严,一切都是来自于你怎么看。而这个看似表征的视觉观看方式,却是来自你思考以后的理解,体验以后的选择。真正的价值是看你理解的是否正确,选择的是否符合真理。这个看是否诚实的发端于你的心灵。”
我把这段文字抄在这儿的意图是,这几乎就是杨飞云的艺术宣言,这个“宣言”也可以看做中国的写实油画家险峻攀升的内心依据。
W:上个世纪的一百年是西方写实体系被破坏的一百年,很多因素从写实绘画中分离出去单干了,写实艺术已经失去了主流的位置……
Y:现代主义发展了一百年,其实现代主义艺术当中的因素五百年前就有,只不过它被整合在具体、具像、严谨的法度之下,成为写实艺术的诸多元素之一,不允许它分离出来而已。不信你看看今天全世界的现代艺术,哪一种理由不曾经是古典写实艺术的潜在因素?现代艺术凑近看,好像谁也不挨谁,宏观地看,其实都是写实这棵大树干上生出的许许多多小杈,每个杈探索了一个点,正所谓满树繁花。能看到花朵,很好,透过花朵还能看到枝杈,也很好。能看到树枝与树干的关系,再想到树根和土壤不是更好么?
W:说到土壤,毕竟油画是外来的“物种”,如何服中国水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Y:今天的现代艺术也有很多人看不惯,其实没必要。你看唐代的早期艺术,容纳了印度和西域的多种因素,中国人慢慢把它消化了,消化以后又发展得非常好。西方的艺术其实也不全然是西方的,很多元素是受早期东方的影响。有人经常举佛教的例子:佛教发源于印度,生长在中国,结果却是在日本。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兼容并蓄的历史过程,表面上看今天的状况,外来文化似乎构成了对我们的威胁,或者说有不良的影响。但是换一个角度,它就是另一种兼容并蓄,就像写实绘画被中国人广泛的掌握,在学习和模仿阶段可能觉得这是对外来文化的迷恋,但是它被中国人掌握以后就变成中国文化的一种,同样是来自现代艺术的那一块也是这样,被同化之后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枝杈。这不是说我们要宽容,而是要看清文化发展的理路。
W:仍有这样的疑问,今天照相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如果仅仅想把一个东西画得很像,那写实绘画的价值又在哪儿呢?
Y:有人认为照相是对写实绘画的冲击,恰恰相反,照相的发明见证了绘画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摄影不管有多少主观处理,最终还是落在客观的真实上,它是客观的提示。而绘画运用的是客观的外在环境,最后落在艺术家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上。一个是由外部世界到表象记录,一个是由外在世界到内心的深刻感受。人不是机器,照相是瞬间的事儿,一按快门,喀嚓!画画是历时很长的心灵体验。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不仅有描绘的快感和韵律、节奏的控制,尤其是在体验真实的时候是有选择的。虽然我们在眼里看到的是全息影像,但是,人的眼睛从来看不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人的眼睛比现在最好的摄影镜头还要灵活,想看哪儿都可以看得很精微。但是,没在脑子里过滤过的东西,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我们在单位里见过好多人,忽然某个人说我们曾经在一个单位,你可能记不起来。人的视觉经验是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眼睛的选择性是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在饿的时候才对食物很敏感。
在杨飞云的一篇《绘画随笔》里有这样一段对绘画的描述:“绘画贵在深入,不深入就无法有力度。所谓‘尽精微,至广大’就是这个道理。深入不是细致周到的刻划,深入是深刻的体现,是进一步在主次秩序、色彩关系、形状比例及节奏韵律上的完善和谐所达到的妙境。深入是更纯粹的接近你要的那个境界。就像音乐家作曲一样,深入决不是增加更多的音符让曲子变得复杂冗长,深入是追求和谐、准确、有力的节奏所造成的那个高级境界。”结合《红装古椅》再看这段心得,能清晰地看到当一个人物处在活生生的空间里,写实油画家看到和捕捉什么。在繁复的现象里发现秩序,在秩序里提炼赏心悦目的节奏,让节奏契合审美理想,于是接近画家所期待的创造性。创造性对欣赏者的影响力是艺术最根本的感染力。
在同一篇随笔里他用一系列的“看”来强调看对于画家的意义:“绘画是视觉艺术,取决于观察方式与观看角度。你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怎么看,从哪方面看,看的方法,看的程度,别人怎么看,历史怎么看,你怎么看,能不能深入而不浮浅的看,这是至关重要的。能看到传统中的伟大,看到自己要吸取的那个点,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存在于事物中的那些神圣的品质;看出色彩关系,看到造型力度,看出绘画中的韵律和哲理,看到画面背后的内涵;看得真诚,看到质材的意义;激动地去看,理智的去看,看出画意,看到存在着的形式,看透决定形式的内涵;看到虚假的可憎,看到表相的浮浅,看到堕落灵魂的无助;看出信心,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走向希望的道路,看到实现目标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自我的局限,看到自我的价值,看到自我的尊严,一切都是来自于你怎么看。而这个看似表征的视觉观看方式,却是来自你思考以后的理解,体验以后的选择。真正的价值是看你理解的是否正确,选择的是否符合真理。这个看是否诚实的发端于你的心灵。”
我把这段文字抄在这儿的意图是,这几乎就是杨飞云的艺术宣言,这个“宣言”也可以看做中国的写实油画家险峻攀升的内心依据。
推荐关键字:杨飞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北京保利拍卖(三亚)精品拍卖会|杨飞云《2022-02-03
- “眼前世界”——石东旭作品展”在中国油画2021-05-29
- 精深与单纯——论杨飞云的油画艺术2020-06-08
- 马未都送给冯小刚一根绿松石拐杖,让他看清2020-04-13
- 北京保利秋拍:杨飞云的北方姑娘姊妹篇《着2019-11-21
- 全山石、杨飞云等油画家到邯郸参加罗马尼亚2019-07-13
- 【雅昌快讯】中国写实画派的“存在即是意义2018-11-25
- 独家 | 杨飞云首谈在英国1969万成交的油画《2018-11-21
- 油画家杨飞云到邢台县进行采风写生2018-11-08
- 范迪安 杨飞云 朝戈齐聚塞罕坝写生2018-06-22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