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审视2005年春拍--“天价”拍品骤减 如昨日黄花
作者:陈隆 2005-08-04 09:37:30来源:《文物天地》2005年第8期
A-
A+
装修中的北京昆仑饭店,丝毫没有影响观看嘉德青拍预展的人群。相距不远的亚州大酒店里,北京荣宝、天津国拍等几家拍卖行也在同时举办着春季大拍预展。与前几年的春秋两季文物艺术品拍卖预展相比,人数明显的增加了许多。而天津国拍的一幅齐白石荷花图轴事后拍到400多万元的高价,乾隆千叟宴联拍到了300多万元,让我们感到上述两件拍品的升值空间,是由京津两地的距离拉开的。我们感到,天津国拍的拍品征集质量是很高的。
熙熙攘攘的人群或穿行,或驻足观看品评和办理着竞拍手续,在一拍卖预展现场,甚至看到了着急办理竞拍手续的场面。
同样的场景,曾出现在1996年的证券交易营业部,三年前的汽车卖场和两年前的房展会上。
我们以前多次说到过的同类同型拍品在香港和内地两处拍卖的巨大诚信价差依然存在着,又一件中国古代瓷器的纪录被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的拍卖中刷新:一件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的粉青釉内套青花纹六方套瓶拍卖成交价为4492万港币,尚未付拍的元末明初时期烧制的青花绘“鬼谷出山”人物故事纹大罐的拍卖成交价应超越任何一件拍场上出现的同期瓷器拍卖成交价。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中国书画、当代艺术、瓷器杂项三个专项中,海外拍卖的瓷器杂项整体拍卖成交价格明显偏高,而中国书画、当代艺术两个专项的整体拍卖成交价格则是中国大陆明显高于海外。其中的奥妙,意味深长。
中国大陆今年春季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中,书画艺术拍卖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品明显减少。这又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奥妙。
在书画艺术拍卖中,正如我们以前的预测,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作品和国画艺术作品的成交价格整体上升,成为拍场中最耀眼的亮点。
吴冠中和当代中青年画家分别成为个体亮点和整体亮点,陈逸飞则可称之为拍场的焦点。吴冠中和陈逸飞是中国画坛上两个杰出的画家,虽说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其中国画的市场价格高于油画市场价格,但其油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应高于国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吴冠中先生是一个聪明的画家,他巧妙地把中西两种艺术特点贯通互换,在人们的惊奇中取得了成功,但这一成功并不是完美的。
精通西方绘画的吴冠中,把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构图、用色等特点,带到了国画创作中,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有别于传统中国画平铺散点式的构图,并用一条条盘转扭动的线条,使画面充满动感,最后结合几种鲜艳的单色点、块,装饰在线条之中,形成一种明快、流畅的视觉画面,伴随而来的是单薄而缺乏雄浑,简单而少于丰富和变化,这种现象充斥在几乎所有的吴冠中先生国画作品里。
《黄土高原》亦是这样一幅作品,在近两平方米的画面上,画家用了繁密而缺少深浅变化的黑线,试图用线的组合表现黄土高原的面貌,效果并不理想,远远不能表现出黄土高原深邃苍茫之境界。
自然山川之雄浑、秀美、苍润……,任何一种单一的方式都难以完整地表现出它丰富的外表与内含,只用简单的点、线、面来表达一切,未免单调。
同样,吴冠中先生晚年创作的油画融入了许多国画的特点,但我还是喜欢吴冠中先生早中期的油画作品。
陈逸飞先生英年早逝,使其艺术作品在拍前成为市场悬念,中国嘉德春拍中陈逸飞先生遗作的市场表现,让拥有陈逸飞作品的朋友松了一口气。
陈逸飞先生的油画艺术风格变化很大,早期《黄河颂》、《占领总统府》等作品,受原苏联学院派油画艺术风格影响较大,旅美后绘画艺术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用笔细腻追求唯美风格。归国后创作的油画主要以江南水乡、上海寻旧、西藏风情三个内容为主线,系列创作了许多作品。
陈逸飞生前的油画作品拍卖价格,不是拍卖市场中最高的,去世后也没有成为最高的。但其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对国内油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逸飞旅美归来的油画风格更接近于写实,一幅幅作品,就像一张张高曝光的“低调”照片,更像从他拍摄的影片中裁下的一个个“片断”,每幅作品不再追求深刻的思想性,却十分有“卖点”,符合对油画艺术不太精通的有钱人要求好看的条件。
陈逸飞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我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夕阳,但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寻梦的女人,还是旧时的水乡,都洒满了落日的余辉,就是今年春拍中的新作《有阳光的日子》,画中人物羊毛的衣襟,也被画上了大片的黄色。它是金钱的光辉?还是另一个世界对人类召唤的幻象?
陈逸飞先生的油画作品和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一样优秀,只不过其后期创作的油画作品上笔触越来越少。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无论是早期少数赴海外留学者,还是1949年以后受原苏联油画艺术影响的画坛中坚,直至今天的油画创作新生代们,中国油画艺术水平在明显向前发展,但与同期的世界相比,技法上的差异仍然存在。
今天的中国油画,仍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不用说臻入化境的法国印象派大师的油画作品,就是海外优秀职业画家作品中的笔触技法,也能让我们看后激动不已。
油画作品拍卖成交价格明显上升,说明了有更多的人正在理解油画艺术,更说明了有更多更多的人正在把油画艺术当成一项投资的项目。
当油画艺术收藏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就力推这一投资佳境,但是现在,我们劝告大家应该谨慎。如果可能,可以多关注年龄在40岁以下的油画工作者,这些人大多尚未定型,画价较低,但变数较大,从发展眼光上看,前途不可估量。
中国油画价格在拍场上崛起了。但水彩画、水粉画尚无系统上拍,这应该是继油画后又一投资收藏佳径。有些人欣然到油画竞拍时举了几次牌都飞了,何不回头看看这随处可觅的机会?
收藏“红色题材”的朋友,静下心来翻一个星期的历史书,看看还有什么历史题材可以挖掘出来做一做。
类似能在两个拍卖场次中价格翻倍的机会依然存在。正如我们在年初所说:“今后还有”。拍卖市场中不仅有泡沫,而且还有多的机会,只有在泡沫倍出的时代,才是最好的获利机遇。聪明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泡沫”抛给别人,可以帮助别人把泡沫吹大,但不要去接“泡沫”。
中国经济中有没有“泡沫”,我们不敢妄言,但近20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地好了起来,是不争的事实。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国人们逐渐转向精神追求,投资渠道的匮乏也促使了人们把手中的余钱投向了收藏领域。
在众多收藏品类中,书画以其文化艺术含量高、可视性强、收藏保存容易等特点,成为广大收藏者的首选。今年春季拍卖中当代书画作品市场价格的上涨,正是广大收藏者对这一特点的认知。
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应包含了创作者本人具有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历史素质、思想素质和对绘画技法的运用。它既展示了创作者本人对上述功能的结合所反映出的个性,又能引导观看者从中得到感悟,引起共鸣,诱发观看者本人思维的二次活动。
所以,一幅书画作品仅仅以美来评判是不够的,它必须达到绘画技法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虽然春拍中的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作品和国画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有了不俗表现,但真正杜绝各式各样的炒作,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作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生活的画家实在不多。
就在各拍卖行各自争夺市场份额,扩大拍卖成交量的同时,北京华辰调整了拍卖发展方向,削减了拍品数量,力争在拍品的主流构成上求新、求精、求实,并将香港收藏家张永霖先生请来,举办了有关文物艺术品收藏的讲座,这不仅增添了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文化气息,更重要的体现了拍卖企业的决策者把拍卖活动由人为的做市场、盲目增加拍品数量和拍卖成交率、拍卖成交额这种简单的扁平化发展,调整向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深层次发展。
拍卖文化也好,文化拍卖也罢,需要的是企业决策者的远见卓识。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晋商”、“徽商”,现在的国粹“老字号”,还是闻名世界的“微软”、“奔驰”等知名企业,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拍卖企业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内忧外患,无不时时困扰着拍卖行业的发展。单凭过去的资源垄断和政策壁垒,已不能在继续保障原有拍卖企业对市场利润的任意攫取。穷则思变,变则通,成为拍卖市场的制胜法宝。
简单看来,请人讲座,既耗时,又费力,并不能对拍卖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即时效益,但对培养客户,提高企业信誉、增进拍卖中介对买卖双方的亲和力和服务质量,有着不可小视的潜移默化之功。华辰作为拍卖行业的新兵,能在减少拍品数量后迅速提高拍卖成交额,展示出拍卖业已由内向外产生了嬗变。如何更好地提高拍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拍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
中国拍卖行业没有“学院派”,没有“新生派”。边走边看,边打边学,以诚取信,才是笑到最后的法宝。没有良心的人办不好企业,没有良心的企业办不好市场。
熙熙攘攘的人群或穿行,或驻足观看品评和办理着竞拍手续,在一拍卖预展现场,甚至看到了着急办理竞拍手续的场面。
同样的场景,曾出现在1996年的证券交易营业部,三年前的汽车卖场和两年前的房展会上。
我们以前多次说到过的同类同型拍品在香港和内地两处拍卖的巨大诚信价差依然存在着,又一件中国古代瓷器的纪录被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的拍卖中刷新:一件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的粉青釉内套青花纹六方套瓶拍卖成交价为4492万港币,尚未付拍的元末明初时期烧制的青花绘“鬼谷出山”人物故事纹大罐的拍卖成交价应超越任何一件拍场上出现的同期瓷器拍卖成交价。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中国书画、当代艺术、瓷器杂项三个专项中,海外拍卖的瓷器杂项整体拍卖成交价格明显偏高,而中国书画、当代艺术两个专项的整体拍卖成交价格则是中国大陆明显高于海外。其中的奥妙,意味深长。
中国大陆今年春季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中,书画艺术拍卖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品明显减少。这又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奥妙。
在书画艺术拍卖中,正如我们以前的预测,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作品和国画艺术作品的成交价格整体上升,成为拍场中最耀眼的亮点。
吴冠中和当代中青年画家分别成为个体亮点和整体亮点,陈逸飞则可称之为拍场的焦点。吴冠中和陈逸飞是中国画坛上两个杰出的画家,虽说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其中国画的市场价格高于油画市场价格,但其油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应高于国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吴冠中先生是一个聪明的画家,他巧妙地把中西两种艺术特点贯通互换,在人们的惊奇中取得了成功,但这一成功并不是完美的。
精通西方绘画的吴冠中,把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构图、用色等特点,带到了国画创作中,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有别于传统中国画平铺散点式的构图,并用一条条盘转扭动的线条,使画面充满动感,最后结合几种鲜艳的单色点、块,装饰在线条之中,形成一种明快、流畅的视觉画面,伴随而来的是单薄而缺乏雄浑,简单而少于丰富和变化,这种现象充斥在几乎所有的吴冠中先生国画作品里。
《黄土高原》亦是这样一幅作品,在近两平方米的画面上,画家用了繁密而缺少深浅变化的黑线,试图用线的组合表现黄土高原的面貌,效果并不理想,远远不能表现出黄土高原深邃苍茫之境界。
自然山川之雄浑、秀美、苍润……,任何一种单一的方式都难以完整地表现出它丰富的外表与内含,只用简单的点、线、面来表达一切,未免单调。
同样,吴冠中先生晚年创作的油画融入了许多国画的特点,但我还是喜欢吴冠中先生早中期的油画作品。
陈逸飞先生英年早逝,使其艺术作品在拍前成为市场悬念,中国嘉德春拍中陈逸飞先生遗作的市场表现,让拥有陈逸飞作品的朋友松了一口气。
陈逸飞先生的油画艺术风格变化很大,早期《黄河颂》、《占领总统府》等作品,受原苏联学院派油画艺术风格影响较大,旅美后绘画艺术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用笔细腻追求唯美风格。归国后创作的油画主要以江南水乡、上海寻旧、西藏风情三个内容为主线,系列创作了许多作品。
陈逸飞生前的油画作品拍卖价格,不是拍卖市场中最高的,去世后也没有成为最高的。但其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对国内油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逸飞旅美归来的油画风格更接近于写实,一幅幅作品,就像一张张高曝光的“低调”照片,更像从他拍摄的影片中裁下的一个个“片断”,每幅作品不再追求深刻的思想性,却十分有“卖点”,符合对油画艺术不太精通的有钱人要求好看的条件。
陈逸飞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我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夕阳,但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寻梦的女人,还是旧时的水乡,都洒满了落日的余辉,就是今年春拍中的新作《有阳光的日子》,画中人物羊毛的衣襟,也被画上了大片的黄色。它是金钱的光辉?还是另一个世界对人类召唤的幻象?
陈逸飞先生的油画作品和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一样优秀,只不过其后期创作的油画作品上笔触越来越少。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无论是早期少数赴海外留学者,还是1949年以后受原苏联油画艺术影响的画坛中坚,直至今天的油画创作新生代们,中国油画艺术水平在明显向前发展,但与同期的世界相比,技法上的差异仍然存在。
今天的中国油画,仍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不用说臻入化境的法国印象派大师的油画作品,就是海外优秀职业画家作品中的笔触技法,也能让我们看后激动不已。
油画作品拍卖成交价格明显上升,说明了有更多的人正在理解油画艺术,更说明了有更多更多的人正在把油画艺术当成一项投资的项目。
当油画艺术收藏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就力推这一投资佳境,但是现在,我们劝告大家应该谨慎。如果可能,可以多关注年龄在40岁以下的油画工作者,这些人大多尚未定型,画价较低,但变数较大,从发展眼光上看,前途不可估量。
中国油画价格在拍场上崛起了。但水彩画、水粉画尚无系统上拍,这应该是继油画后又一投资收藏佳径。有些人欣然到油画竞拍时举了几次牌都飞了,何不回头看看这随处可觅的机会?
收藏“红色题材”的朋友,静下心来翻一个星期的历史书,看看还有什么历史题材可以挖掘出来做一做。
类似能在两个拍卖场次中价格翻倍的机会依然存在。正如我们在年初所说:“今后还有”。拍卖市场中不仅有泡沫,而且还有多的机会,只有在泡沫倍出的时代,才是最好的获利机遇。聪明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泡沫”抛给别人,可以帮助别人把泡沫吹大,但不要去接“泡沫”。
中国经济中有没有“泡沫”,我们不敢妄言,但近20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地好了起来,是不争的事实。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国人们逐渐转向精神追求,投资渠道的匮乏也促使了人们把手中的余钱投向了收藏领域。
在众多收藏品类中,书画以其文化艺术含量高、可视性强、收藏保存容易等特点,成为广大收藏者的首选。今年春季拍卖中当代书画作品市场价格的上涨,正是广大收藏者对这一特点的认知。
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应包含了创作者本人具有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历史素质、思想素质和对绘画技法的运用。它既展示了创作者本人对上述功能的结合所反映出的个性,又能引导观看者从中得到感悟,引起共鸣,诱发观看者本人思维的二次活动。
所以,一幅书画作品仅仅以美来评判是不够的,它必须达到绘画技法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虽然春拍中的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作品和国画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有了不俗表现,但真正杜绝各式各样的炒作,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作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生活的画家实在不多。
就在各拍卖行各自争夺市场份额,扩大拍卖成交量的同时,北京华辰调整了拍卖发展方向,削减了拍品数量,力争在拍品的主流构成上求新、求精、求实,并将香港收藏家张永霖先生请来,举办了有关文物艺术品收藏的讲座,这不仅增添了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文化气息,更重要的体现了拍卖企业的决策者把拍卖活动由人为的做市场、盲目增加拍品数量和拍卖成交率、拍卖成交额这种简单的扁平化发展,调整向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深层次发展。
拍卖文化也好,文化拍卖也罢,需要的是企业决策者的远见卓识。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晋商”、“徽商”,现在的国粹“老字号”,还是闻名世界的“微软”、“奔驰”等知名企业,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拍卖企业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内忧外患,无不时时困扰着拍卖行业的发展。单凭过去的资源垄断和政策壁垒,已不能在继续保障原有拍卖企业对市场利润的任意攫取。穷则思变,变则通,成为拍卖市场的制胜法宝。
简单看来,请人讲座,既耗时,又费力,并不能对拍卖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即时效益,但对培养客户,提高企业信誉、增进拍卖中介对买卖双方的亲和力和服务质量,有着不可小视的潜移默化之功。华辰作为拍卖行业的新兵,能在减少拍品数量后迅速提高拍卖成交额,展示出拍卖业已由内向外产生了嬗变。如何更好地提高拍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拍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
中国拍卖行业没有“学院派”,没有“新生派”。边走边看,边打边学,以诚取信,才是笑到最后的法宝。没有良心的人办不好企业,没有良心的企业办不好市场。
推荐关键字:春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佳士得香港春拍 | 芳华绝代天然翡翠珠链领衔2022-04-19
- 落纸云烟 — 苏富比春拍古代书画书法精选(二2022-04-10
- 北京保利拍卖2022春拍公开征集即将开启2022-02-21
- 中贸圣佳2021春拍市场报告2021-08-12
- 战报 | 羅芙奧春拍现当代艺术斩获4亿台币,2021-07-18
- 两度登上《人民日报》头条的史诗级红色经典2021-05-19
- 快讯 | 黄仲涵翡翠项链特展亮相上海 并将上2021-05-12
- 艺术播报 | 卢浮宫线上公布近50万件藏品、纽2021-04-04
- 梵高罕见油画上演1亿元戏剧性反转 | 苏富比2021-03-26
- 嘉德香港•春拍 | 聚焦2021春拍,重磅拍品阵2021-03-22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