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中英联手促国宝回归

百年大钟能否成为先例

2005-07-30 11:49:02来源:《北京青年报》
A- A+
  7月17日,铸造于清朝光绪十年的天津塘沽大钟正式回归中国,结束了它在英国整整105年的流亡史。这口大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英军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流落海外的时间里,它被多次盗走,又被幸运地寻回,二战时期,它险遭砸碎铸铁的命运,历经浩劫。
  
  天津塘沽区区委副书记荣新海告诉记者:“这是英国首次无偿归还侵略时期的战利品,它将作为一个先例,为以后的文物索回提供样本。”
  
  英国不愿破例归还国宝
  
  “如果这口大钟就这样被无偿送回了,那么今后大英博物馆里所有的藏品是不是都可以被原属国索回?”回忆起今年6月,英国朴次茅斯市议会上的激烈争论,荣新海仍然记忆犹新,在议会现场,来自英国国家文物与遗产委员会的官员不断发出质疑。
  
  为了确定是否该让大钟回归,英国国家文物与遗产委员会讨论了将近两年,“大钟回归的意义实在太重大,必须经过英国从上到下各部门的层层审批。”荣新海告诉记者。
  
  作为英国早年侵略其他国家时的“战利品”,大钟已被英国国家文物与遗产委员会列入英国文化遗产的二级目录,永久在英国保存,荣新海告诉记者,很多被侵略国家都曾向英国提出文物索回,但从没有得到结果,“作为保存百年的文物,英国毕竟不情愿原物奉还。”
  
  这口大钟,它在英国朴次茅斯市的维多利亚公园里已经保存了105年,当地的市民几辈人都是在大钟边长大,为了保护它,还特意修建了一座中式石亭。
  
  “很多当地市民也对大钟的回归提出了质疑,他们对大钟已经有了感情,失去它就像失去了一个亲人。”荣新海告诉记者。
  
  另外,如果这口大钟被无偿归还了,那么大英博物馆来自海外的所有藏品就都没了保证。“这是大钟回归中国的主要障碍。”荣新海告诉记者,英国实行的是判例法,一旦有了先例,以后的案件都可以依此而行。
  
  中英联手促国宝回归
  
  “能够顺利地把大钟索回,有很大一部分是英国友人以及在英华人的功劳。”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研究员夏明明告诉记者。
  
  索回大钟发起人马克·刘易斯说:“我的曾曾祖父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了那场战斗,并参与运送大钟返回英国,这件事让我愧疚不已。”在一封他发给荣新海的电子邮件中,刘易斯不断地表示忏悔,“这件国宝不是正义和平的象征,应该把它送还中国。”
  
  2003年秋天,刘易斯与北京古钟研究所副研究员夏明明通过互联网取得了联系,夏明明随即将此情况通知塘沽区文化局。
  
  但国宝的回归需要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索要国宝开始执行后的整整10个月都没有进展。
  
  2004年9月,荣新海与全英华人联合会副主席、朴次茅斯市华人协会主席叶锦洪建立了联系。“我一定会尽全力促成国宝回归祖国。”争取大沽铁钟回归一事,得到了叶锦洪的支持。叶锦洪利用自己在英国的社会影响,约见了朴次茅斯市市长和议会的多数议员,“我有把握将归还铁钟一事提交朴次茅斯市议会审议、表决,并最终获得通过。”他告诉荣新海。
  
  2004年11月份,天津市塘沽区与朴次茅斯市开始了认真细致的报批过程。同时,作为友好的象征,塘沽区政府承诺将归还的铁钟陈列在新建的区博物馆,并制作一件复制品赠送给朴次茅斯市。
  
  “我们先后写了近10万字的电子邮件商讨大钟回归的事,前后经历了约1年的时间。”荣新海告诉记者。
  
  今年6月初,朴次茅斯市议会通过辩论表决,同意将大钟归还中国。
  
  归还大钟对今后有何影响还不清楚
  
  作为英国文物界资深人士,英国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主任马克·刘易斯很为自己能够对归还中国国宝起到重要作用而高兴,记者前天与他取得了联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大钟归还是完全无偿的,那么这是英国首次无偿向国外归还文物吗?
  
  刘易斯:是的,尽管很难相信,这确实是英国首次向国外无偿归还文物。但这实际上属于个人行为,我感觉这口大钟的存在并不能代表和平,所以我一定要促成大钟的无偿回国。
  
  记:为何开此先例?
  
  刘易斯:我每天上班经过的维多利亚公园里有个中式石亭,在亭子左侧铭文中提到亭内有口大钟,但印象中好像没见过。听别人说,四五年前这里是有的,于是就想找到它。几经周折终于在2003年7月8日一次去公园温室时无意中发现了,但是钟上刻了很多中文,我看不懂。碰巧有次社区聚会上,我认识了中国留学生范辉,当时她是来参与社区的华语广播,我便请她来翻译大钟上的文字。她告诉我上面刻的是一些中国祠堂名称和铸钟时间。没想到这口钟居然和我的家族史有关,范辉说这是八国联军时期英国从中国天津大沽口炮台掠夺走的。
  
  记:英国法律体系属于判例法,这次创造了无偿向国外归还文物的先例,对今后英国的文物归还会有什么影响呢?
  
  刘易斯:依照英国的判例法确实会有这样的顾虑,当时在市议会上很多人担心以后会有人排着队来我们国家索要文物,因此我们实际上采用了特殊方式,即一开始就是个人行为,究竟以后会对政府有什么影响,我现在可不清楚。
    
  根据《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成功地索回了部分流失文物。目前,中国政府正努力从海外追回流失国宝,而中国新一代商人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国宝回归行动中来。几年前,流落在海外达300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作品,被中国商人以近300万欧元的价格购得,后来由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海外古董回归的里程碑。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以百万件计,分藏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还有数千件艺术和文物精品为海外私人所藏。这些文物,有许多是战争中被掠走的。
  
  流落海外部分文物
  
  目前中国流落海外的历代名画初步统计,有记录可查的就已达2.3万件,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各占三分之一。欧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时、瑞典等国,大部分是当年从敦煌藏经洞掠走的,一小部分是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前后由外国人买走和华人带出的。
  
  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轴画有20余张,敦煌16窟收藏的经卷、诗画、书画,时代历经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挂幅佛教画。流失的宋代卷轴画有二三百张,元代近200张,明代名画流失约有8000余件,清代约1.2万余件。
推荐关键字:文物回归 文物流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