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湖北黄陂首座战国贵族墓现身
2005-07-28 10:38:45来源:《武汉晚报》
A-
A+
主棺开启:墓主人喜好音乐古琴相随
经过10天的抢救性发掘,位于黄陂六指街潘岗村土库湾的首座黄陂战国贵族古墓,昨日进入最后的发掘冲刺。墓主人的主棺被打开,数十件文物埋藏了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通过出土文物的验证,专家们认定这处墓葬中确实存在真人陪葬棺,这一认定,确认了这座古墓不仅是黄陂地区的首座战国贵族墓,还是武汉地区首次被发现的战国陪葬墓。
昨日上午,开启主棺的工作按计划进行,考古人员首先对南面起初疑为陪葬棺的棺室进行清理,就在该室偏东头,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把保存较为完整的木梳残骸,还发现了一枚完整的铜制衣带钩。专家们介绍,这些物品的发现,证明该室的主人是陪葬的真人。
上午9时许,考古工作人员打开了神秘的主棺室,并进行了清理。在主棺底部,他们发现了一张两千多年前竹席。
下午4时许,考古工作人员分别在头箱、边箱和足箱中,起获了陶鼎、陶豆、陶壶等数件陶器碎片和数件木器残骸。
下午4时35分,令人惊喜的场面出现,一架保存较完整的随葬古琴,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请”了上来。经测量,该琴长110厘米,宽33.5厘米。古琴虽埋在土里2000余年,但琴面结构依然清晰可见,在墓中,还清理出不少琴瑟的残骸,这充分说明墓主人生前喜好音律。
下午5时15分,发掘现场又一次出现沸腾,一座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完整随葬木制动物俑重见天日,木俑动物栩栩如生。
到了傍晚时分,最有价值的文物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这就是工作人员在西部足箱中发现的一批竹器。经现场专家初步判断,这些竹器很可能是珍贵的竹简。一旦确认后,不仅可以确认墓主人的身份以及生平,还能够透过竹简还原当时的人文背景,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据负责现场发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宏斌介绍,通过对南室的清理,已经可以肯定其为一具女性陪葬棺,同时,西面紧接足箱的一个小室很可能也是一具陪葬棺。罗宏斌说,到目前为止,该墓棺椁部分的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在为期10天的发掘工作中,工作人员总共清理出各类质地的器件20余件,其中不乏一些精美的铜器、木器。
铲车施工:意外发现两千年前古墓
这个古墓的重现天日,还源于十天前的一次意外。
本月17日,黄陂六指街潘岗村土库湾一砖瓦厂取土时,一铲车下去,竟挖出一副黑油油的棺木。接到报告后,市区两级考古单位赶到现场,经过现场勘察认定,这是在黄陂区首次发现的战国贵族墓。
市区两级文物考古部门迅速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17日到21日,在持续4天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墓穴的勘察查看,绘制了墓穴的简要结构图,随后,考古工作者依据这些结构数据,照着两千多年前古人建造墓穴时的开挖方式,将这座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重新打开。
该墓成为武汉地区战国墓发掘史上,第一次在“士”的等级上发现的一椁多棺墓,成为武汉地区首次发现的陪葬贵族墓。
10天来,为保护古墓完整,尽快让沉睡在地下的历史文物重见天日,市区两级文物考古工作者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吃住在工地。10天的发掘工作,每天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村民围观。据了解,自从本报刊登了古墓发掘的相关报道后,附近市县的村民闻讯赶来,麻城、红安一些人还专门驾车赶到现场,一度造成过318国道交通拥挤。
这一地区将被严加保护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罗宏斌告诉记者,完成古墓棺椁部分的发掘工作后,他们接下来将会对古墓的结构部分进行研究,“考古的魅力就是在于,每一座古墓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每一座古墓的建造结构都吸引着我们……”
罗宏斌说,接下来的工作将是更加的严峻,他们将会对出土的陶器、木器碎片进行复员维修,以还它本来的真面目。“由于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古墓,按照相关规定,我们已经请示有关部门,今后该地除了种地外,其他的开发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请示。”
为更好保护祖先留下的遗产,他们已经决定加大该地区的保护工作。由于该墓葬曾遭到施工破坏,墓道等部分都无法辨认,考古部门很难依靠现有墓葬判断附近是否还存在墓葬群,考古部门也不准备在附近进行大规模的发掘,但是,该地区将来除了农田建设外,其他所有的建设项目,都需报文物保护单位批准。
考古:审视武汉千古之谜
近年,随着一批战国古墓在武汉发掘,人们对2000多年以前甚至更远时期的武汉充满好奇和疑问。考古学家用研究成果慢慢揭开历史面纱的一角。
一:武汉的历史只有郑州可比肩
我们常常用3500年前的盘龙古城来说明武汉的建城历史。然而武汉星罗棋布的遗址告诉世人,人类在武汉地域活动足迹最少要推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如洪山的老人桥;黄陂的铁门槛,东西湖的马头潭,武昌水果湖的放鹰台遗址,都有新石器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实证明,武汉在新石器时代就是最适应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考古证明,武汉是中国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城市之一,与其比肩的只有郑州。远远早于北京、广州等城市。
二:楚大型古墓为何都在郊区?
2002年,新洲发现大型的战国古墓;2005年4月,沌口发现战国古墓群;2005年7月,黄陂发现战国贵族墓。一次次考古带给人们惊喜之余也难免疑问,为何市区就没发现大型的战国古墓?
考古学者有一种解释:战国时,市区并非真正的行政中心,因为当时人们治水的能力有限,无法对抗泛滥的河水,只得选择在河流的支干道上建城。
三:战国,云梦可能管辖大武汉
古墓的大小与主人的身份是对应的。截止目前,武汉发掘的古墓级别都不高,尚未发现天子、诸侯古墓。
考古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可能表明武汉当时并非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战国时,国都在荆州的江陵。武汉古墓已发现的最高级别为士大夫。距武汉最近的一个战国时期的大型城址为云梦的楚王城。
四:待解之谜:武汉到战国为何没落?
商代的盘龙古证实,在那时,武汉是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汉到了战国为何没落?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考古证实,成千古之谜。
武汉当时到底是县级、地市级还是什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经过10天的抢救性发掘,位于黄陂六指街潘岗村土库湾的首座黄陂战国贵族古墓,昨日进入最后的发掘冲刺。墓主人的主棺被打开,数十件文物埋藏了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通过出土文物的验证,专家们认定这处墓葬中确实存在真人陪葬棺,这一认定,确认了这座古墓不仅是黄陂地区的首座战国贵族墓,还是武汉地区首次被发现的战国陪葬墓。
昨日上午,开启主棺的工作按计划进行,考古人员首先对南面起初疑为陪葬棺的棺室进行清理,就在该室偏东头,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把保存较为完整的木梳残骸,还发现了一枚完整的铜制衣带钩。专家们介绍,这些物品的发现,证明该室的主人是陪葬的真人。
上午9时许,考古工作人员打开了神秘的主棺室,并进行了清理。在主棺底部,他们发现了一张两千多年前竹席。
下午4时许,考古工作人员分别在头箱、边箱和足箱中,起获了陶鼎、陶豆、陶壶等数件陶器碎片和数件木器残骸。
下午4时35分,令人惊喜的场面出现,一架保存较完整的随葬古琴,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请”了上来。经测量,该琴长110厘米,宽33.5厘米。古琴虽埋在土里2000余年,但琴面结构依然清晰可见,在墓中,还清理出不少琴瑟的残骸,这充分说明墓主人生前喜好音律。
下午5时15分,发掘现场又一次出现沸腾,一座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完整随葬木制动物俑重见天日,木俑动物栩栩如生。
到了傍晚时分,最有价值的文物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这就是工作人员在西部足箱中发现的一批竹器。经现场专家初步判断,这些竹器很可能是珍贵的竹简。一旦确认后,不仅可以确认墓主人的身份以及生平,还能够透过竹简还原当时的人文背景,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据负责现场发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宏斌介绍,通过对南室的清理,已经可以肯定其为一具女性陪葬棺,同时,西面紧接足箱的一个小室很可能也是一具陪葬棺。罗宏斌说,到目前为止,该墓棺椁部分的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在为期10天的发掘工作中,工作人员总共清理出各类质地的器件20余件,其中不乏一些精美的铜器、木器。
铲车施工:意外发现两千年前古墓
这个古墓的重现天日,还源于十天前的一次意外。
本月17日,黄陂六指街潘岗村土库湾一砖瓦厂取土时,一铲车下去,竟挖出一副黑油油的棺木。接到报告后,市区两级考古单位赶到现场,经过现场勘察认定,这是在黄陂区首次发现的战国贵族墓。
市区两级文物考古部门迅速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17日到21日,在持续4天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墓穴的勘察查看,绘制了墓穴的简要结构图,随后,考古工作者依据这些结构数据,照着两千多年前古人建造墓穴时的开挖方式,将这座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重新打开。
该墓成为武汉地区战国墓发掘史上,第一次在“士”的等级上发现的一椁多棺墓,成为武汉地区首次发现的陪葬贵族墓。
10天来,为保护古墓完整,尽快让沉睡在地下的历史文物重见天日,市区两级文物考古工作者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吃住在工地。10天的发掘工作,每天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村民围观。据了解,自从本报刊登了古墓发掘的相关报道后,附近市县的村民闻讯赶来,麻城、红安一些人还专门驾车赶到现场,一度造成过318国道交通拥挤。
这一地区将被严加保护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罗宏斌告诉记者,完成古墓棺椁部分的发掘工作后,他们接下来将会对古墓的结构部分进行研究,“考古的魅力就是在于,每一座古墓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每一座古墓的建造结构都吸引着我们……”
罗宏斌说,接下来的工作将是更加的严峻,他们将会对出土的陶器、木器碎片进行复员维修,以还它本来的真面目。“由于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古墓,按照相关规定,我们已经请示有关部门,今后该地除了种地外,其他的开发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请示。”
为更好保护祖先留下的遗产,他们已经决定加大该地区的保护工作。由于该墓葬曾遭到施工破坏,墓道等部分都无法辨认,考古部门很难依靠现有墓葬判断附近是否还存在墓葬群,考古部门也不准备在附近进行大规模的发掘,但是,该地区将来除了农田建设外,其他所有的建设项目,都需报文物保护单位批准。
考古:审视武汉千古之谜
近年,随着一批战国古墓在武汉发掘,人们对2000多年以前甚至更远时期的武汉充满好奇和疑问。考古学家用研究成果慢慢揭开历史面纱的一角。
一:武汉的历史只有郑州可比肩
我们常常用3500年前的盘龙古城来说明武汉的建城历史。然而武汉星罗棋布的遗址告诉世人,人类在武汉地域活动足迹最少要推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如洪山的老人桥;黄陂的铁门槛,东西湖的马头潭,武昌水果湖的放鹰台遗址,都有新石器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实证明,武汉在新石器时代就是最适应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考古证明,武汉是中国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城市之一,与其比肩的只有郑州。远远早于北京、广州等城市。
二:楚大型古墓为何都在郊区?
2002年,新洲发现大型的战国古墓;2005年4月,沌口发现战国古墓群;2005年7月,黄陂发现战国贵族墓。一次次考古带给人们惊喜之余也难免疑问,为何市区就没发现大型的战国古墓?
考古学者有一种解释:战国时,市区并非真正的行政中心,因为当时人们治水的能力有限,无法对抗泛滥的河水,只得选择在河流的支干道上建城。
三:战国,云梦可能管辖大武汉
古墓的大小与主人的身份是对应的。截止目前,武汉发掘的古墓级别都不高,尚未发现天子、诸侯古墓。
考古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可能表明武汉当时并非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战国时,国都在荆州的江陵。武汉古墓已发现的最高级别为士大夫。距武汉最近的一个战国时期的大型城址为云梦的楚王城。
四:待解之谜:武汉到战国为何没落?
商代的盘龙古证实,在那时,武汉是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汉到了战国为何没落?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考古证实,成千古之谜。
武汉当时到底是县级、地市级还是什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带你看展览 | 长沙考古70年:一座城和一2022-07-18
- 现场|国博考古百余年春秋 国家博物馆考古2022-07-08
- 雅昌快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2022-03-31
- 现场|西周大墓重启 青铜再现!北京考古取得2021-12-09
- 雅昌带你看展览|从一粒万年前的稻米说起 2021-11-22
- 雅昌讲堂|河南都挖出了哪些“逆天”国宝?2021-10-20
- 雅昌快讯 | 跨越18000年 湖南陶瓷史首次大规2021-09-28
- 雅昌会员 | 真正的考古现场究竟什么样?2021-03-26
- 艺术号·专栏 | 梁晓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2021-03-01
- 艺术播报 | 19个非法组织被取缔、全球第88件2021-02-2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