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从艺术的视角看和谐
2005-07-28 09:30:24来源:《人民日报》
A-
A+
在中国思想史中,和谐,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中国艺术的观念和实践中,和谐的概念,也占据着统揽全局的重要位置。从石涛到吴昌硕,从黄宾虹到齐白石,从傅抱石到林风眠……每一位艺术家都在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方式,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构建着和谐的艺术图景。
在中国哲学史上,“和”的观念早有起源。《国语》记载,周太史史伯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也进一步阐发了史伯的“和”的观念。“和”不是简单的整齐划一,而是“以他平他”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之后,达成的更加有机内在的平衡,它不回避参差之各异,不掩饰君子之不同,它是在更深刻的层面上的更高的平衡和稳定结构。
在每一位运笔挥毫,浓墨淡彩的艺术家那里,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各不相同的艺术和谐之境。吴昌硕笔底藤蔓的金石篆籀之味,石涛横侧逆拖线条的多姿峥嵘气象,黄宾虹山水的苍茫华滋质感,齐白石的纯然民间气派……每个画家都在用自己特殊创造的墨法、笔法达到属于自己别样风格的浑然圆通之境。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其中哪一个不是笔底万钧、勇力蛮肆之人?创造力丰沛充盈的大师们都在自己的画面构图和墨彩布阵中,进行着力量的协调与抗衡,或为冲倚之势,或作顾盼之态,或成呼应之合;他们或借重书法式的线条,或仰仗酣畅的墨彩,或青睐于阴阳比照,各路大师以各自的路径,都殊途同归地达到了艺术的和谐泰然之境。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阐发曰:“和乃生,不和不生。”董仲舒说:“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画家的线条、墨色和构图,都在具体而微地体现着“和”的道。齐白石治印,每一刀笔落下,并不都是圆润饱满,反而常常留下斑驳的缺口,而正是这富有金石蚀凿韵味的“缺口”与“不完满”,才给整体笔画间的相互顾盼与协调留下了巨大的可能空间。如果是笔笔顺畅,刀刀圆熟,反而会造成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刻板与死硬。正是齐白石在高度艺术创造力控制之下的圆与缺、动与静、阴与阳的刀法笔力,才成就了阴阳相谐、动静相宜的整体治印效果。
黄宾虹的画,拆分来看,每一笔都似乎粗朴疏散,而整体观之,则浑厚华滋,苍茫秀润。傅抱石的“抱石皴”,落笔朴散,甚至局部张狂,但在艺术家的大勇大智、大开大阖的力量控制运笔之下,有破有立,有放有收,有散有聚,反而形成了意味丰厚、内蕴深旷的艺术内涵。混沌苍茫的“圆”、“浑”之境也自然生成。这样的“浑圆”、“和谐”的境界是力量冲突、互抱、平衡的结果,是艺术家在内心深处预演的时代与历史的力量的表达式。
从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之中,我们都能感觉到这种雍容和谐的泰然之气,都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己所创造所施发的多种力量的总体控制能力。这种收纵自如的“度”的把握,正是大师之谓大师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把握最终所达到的“和谐”、“浑圆”境界,也正是古典之谓古典的关键所在。从大开大阖的大勇力,走向浑然、圆融的大和谐,正是每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术道路和思想轨迹。
艺术理论家说:现代艺术主要功用之一,就在于它是用艺术的手段,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干预。艺术家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历史的发展模拟、探索着前进的轨迹和方式。在中国的艺术哲学中,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蕴,人—艺术—自然—社会,都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建立新的和谐,谋求新的发展。在西方世界充满分崩离析和对抗冲突的今天,我们东方艺术中的和谐智慧也许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启示、新的希望。
在中国哲学史上,“和”的观念早有起源。《国语》记载,周太史史伯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也进一步阐发了史伯的“和”的观念。“和”不是简单的整齐划一,而是“以他平他”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之后,达成的更加有机内在的平衡,它不回避参差之各异,不掩饰君子之不同,它是在更深刻的层面上的更高的平衡和稳定结构。
在每一位运笔挥毫,浓墨淡彩的艺术家那里,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各不相同的艺术和谐之境。吴昌硕笔底藤蔓的金石篆籀之味,石涛横侧逆拖线条的多姿峥嵘气象,黄宾虹山水的苍茫华滋质感,齐白石的纯然民间气派……每个画家都在用自己特殊创造的墨法、笔法达到属于自己别样风格的浑然圆通之境。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其中哪一个不是笔底万钧、勇力蛮肆之人?创造力丰沛充盈的大师们都在自己的画面构图和墨彩布阵中,进行着力量的协调与抗衡,或为冲倚之势,或作顾盼之态,或成呼应之合;他们或借重书法式的线条,或仰仗酣畅的墨彩,或青睐于阴阳比照,各路大师以各自的路径,都殊途同归地达到了艺术的和谐泰然之境。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阐发曰:“和乃生,不和不生。”董仲舒说:“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画家的线条、墨色和构图,都在具体而微地体现着“和”的道。齐白石治印,每一刀笔落下,并不都是圆润饱满,反而常常留下斑驳的缺口,而正是这富有金石蚀凿韵味的“缺口”与“不完满”,才给整体笔画间的相互顾盼与协调留下了巨大的可能空间。如果是笔笔顺畅,刀刀圆熟,反而会造成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刻板与死硬。正是齐白石在高度艺术创造力控制之下的圆与缺、动与静、阴与阳的刀法笔力,才成就了阴阳相谐、动静相宜的整体治印效果。
黄宾虹的画,拆分来看,每一笔都似乎粗朴疏散,而整体观之,则浑厚华滋,苍茫秀润。傅抱石的“抱石皴”,落笔朴散,甚至局部张狂,但在艺术家的大勇大智、大开大阖的力量控制运笔之下,有破有立,有放有收,有散有聚,反而形成了意味丰厚、内蕴深旷的艺术内涵。混沌苍茫的“圆”、“浑”之境也自然生成。这样的“浑圆”、“和谐”的境界是力量冲突、互抱、平衡的结果,是艺术家在内心深处预演的时代与历史的力量的表达式。
从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之中,我们都能感觉到这种雍容和谐的泰然之气,都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己所创造所施发的多种力量的总体控制能力。这种收纵自如的“度”的把握,正是大师之谓大师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把握最终所达到的“和谐”、“浑圆”境界,也正是古典之谓古典的关键所在。从大开大阖的大勇力,走向浑然、圆融的大和谐,正是每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术道路和思想轨迹。
艺术理论家说:现代艺术主要功用之一,就在于它是用艺术的手段,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干预。艺术家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历史的发展模拟、探索着前进的轨迹和方式。在中国的艺术哲学中,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蕴,人—艺术—自然—社会,都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建立新的和谐,谋求新的发展。在西方世界充满分崩离析和对抗冲突的今天,我们东方艺术中的和谐智慧也许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启示、新的希望。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行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春拍“阴霾”下的当代艺术行情(图)2014-06-25
- 春拍“阴霾”之下的当代艺术行情2014-06-25
- 市场风向标的启示2013-11-17
- 当代艺术强而不疯 传统书画又热又狂2011-10-08
- 二次探底?苏富比释放的秋拍信号2011-10-07
- 变动中的当代艺术权力版图——藏家势力急遽2007-08-30
- 在路上 亚洲当代艺术正在塑造更多传奇的发2007-07-09
- 矛盾与困惑: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2007-06-22
- 香港佳士得 「当代艺术」春拍策略再探2007-06-11
-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玩家?2007-06-0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