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张大千书画真伪辨别
2005-07-25 11:04:22来源:中华博物网
A-
A+
第一,要牢牢掌握张大千书画的用笔之法,或者说是他的艺术风格。一个艺术家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用笔之法和习惯,一个伪手要在短期内全部学会是不可能的,即使临摹,也只能是表面的形似,要做到气韵生动,神似是不可能的,伪张大千的画也是如此。按张大千的山水,人物和花鸟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早期指张大干1941年43岁赴敦煌以前,山水主要学习石涛和八大山人,且大量摹仿他们的作品,,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而这一时期的张大千伪画,容易在山水画中的小人物和水边的细草上出现破绽。张大千的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人物面相圆润,衣纹线条严谨流畅,与画面整体协调;而伪张大千的作品笔力软弱,呆板无神,极少有整体感。张大干的人物仕女画主要学习清代画家改琦,所画仕女瘦削、柔弱,具有一种“病态美”。其所画花卉、蔬果画,主要学习明清小写意的画风,尤喜画荷花、芭蕉,技法以写意为主,但工笔兼而有之。其画风清新活泼、俊爽,设色明净秀润。所画梅花老干如铁,有一种耐寒喜洁的笔意。所画兰花,幽香清远,处处体现一个“清”字。所画菊花,其叶尖是圆形的,其花态有一种凌寒傲霜之姿,绝无俯首随人之态。其画墨竹,竹枝吸收篆书的笔法;画竹叶,下笔劲利,多为个字或介字形态,几乎没有川字形状;而所画竹杆,上下粗细差不多,无两头大、中间小,蜂腰鹤膝的弊端。张大千的荷花(泼墨除外),多用大笔蘸淡花青色扫出大体,再用汁绿层层渲染,然后用线条勾出花瓣的轮廓和斑纹,以表现花瓣正侧向背。
(二)中期,是指张大千赴敦煌后到1957年59岁患病前艺术的成熟期。其山水画主要取法王蒙茂密繁复的画风,画面由俊俏爽利变为瑰丽雄奇,功力也比早年深厚。此时所画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人物面相圆润,体态丰盈,色彩浓丽,线描严谨,衣裙图案精致。此时,他的人物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即变小巧为精密,变小乘为雄伟,变病态荚为健康荚,寓革新于复古的创作之中。其所画仕女,飘逸妩媚,衣纹细劲圆润,多重渲染,并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而衬景中的修竹、芭蕉,多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从而形成古艳精丽的格调。此时的花鸟,走兽画,除仍保留早期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的余韵外,又学习了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画法,如明代陈洪绶,宋代赵佶等的画风,形成造型饱满,色彩华美,神韵俱足,工意兼备的风格。而伪作的仕女画,几乎无传统功力可言。
(三)晚期,从1958年60岁以后直到逝世,张大千的绘画品逐渐变工意兼备为大写意。此时,他的泼墨,泼彩画,把色与墨相融相间,将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是一种巧妙的中西合璧。而作伪之人容易把破墨,泼墨画成漆黑一团,无层次,灵秀之感,,此时,张大千的人物画,多为写意之作,人物衣纹更趋于简练,点景多为意笔,笔墨酣畅,颇有“老大竟转拙”之意。此时他的花鸟,走兽画,主要以破墨,泼墨,泼彩为主,在继续保持陈淳,徐谓,石涛的影响外,又含英咀华,将水墨花鸟推向崭新的领域。
第二,张大千的署款,书画作品上的署款和题跋,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伪者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张大千的书法,学习石涛,八大山人以后,其法书有两种面貌,一种是老师曾熙,李瑞清细秀,方平,略带隶书味的书风;另一种是学石涛笔法劲健,豪放,不拘一格的书风。张大干此时的楷书,横笔上挑,捺笔外撇,有很浓的隶书味。以后,他又学习魏碑,《瘗鹤铭》和宁代的黄庭坚,从而形成利落,平中求奇,隶楷相参的书风。张大千的署款很有特色,他初名季,季爰,早年的“爰”字有虫字旁,因为古写的“猨”,“蝯”,“猿”相通,故又名“济暖”。他拜曾熙为师后,改名“爰”,21岁出家时,才有“大千”这个法号。而作伪之人,由于缺少这些知识,往往把款写错,或者时间上出现错位。关于“爰”字的写法,从传世作品看,又有早、中、晚期三种不同的写法。张大千早年,约34岁以前,“爰”字字形头小,底大,“爰”字头上所谓三横(实为撇点横笔)最后一笔短,“爰”字下半部大,形态像一只猿猴,如《江村渔归图》和《黄山松涧图》上的署款。大约34岁以后,“爰”宇用行草书,字形上头变大,三横最后一笔比早年长,用笔方劲流畅,字形较宽扁,已无头小尾大的形态。
中晚年,约四十五六岁以后,“爰”字用草写,字头三横最后一笔最长,笔法圆润流畅,有时出现飞白,字形宽圆。其画中的题款,均为平头款,几乎无高低不平的抬头或低头款。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鉴定的佐证。
第三,张大千的印章,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共有五十余方,有:张爰,张大千,大千居士,蜀客,三千大千,蜀郡张爰,大风堂,昵燕楼,摩颉山园,摩登戒体,三到黄山绝顶人,老弃敦煌,长须张郎三十八,苦瓜滋味等印。张大千的这些印章,不仅是帮助我们搞好鉴定的凭证,而且也是我们了解作者生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史料。张大千,大千居士印是张大千1919年21岁时在天门寺出家后才有的。三到黄山绝顶人印是他在1936年第三次登黄山后才有的,记载了他以大自然为师的艺术追求。老弃敦煌印是张大千1943年临摹敦煌壁画才有的。摩登戒体印只在他的仕女画中才用。苦瓜滋味印只在他的有石涛风味的画中才用。
(一)早期指张大干1941年43岁赴敦煌以前,山水主要学习石涛和八大山人,且大量摹仿他们的作品,,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而这一时期的张大千伪画,容易在山水画中的小人物和水边的细草上出现破绽。张大千的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人物面相圆润,衣纹线条严谨流畅,与画面整体协调;而伪张大千的作品笔力软弱,呆板无神,极少有整体感。张大干的人物仕女画主要学习清代画家改琦,所画仕女瘦削、柔弱,具有一种“病态美”。其所画花卉、蔬果画,主要学习明清小写意的画风,尤喜画荷花、芭蕉,技法以写意为主,但工笔兼而有之。其画风清新活泼、俊爽,设色明净秀润。所画梅花老干如铁,有一种耐寒喜洁的笔意。所画兰花,幽香清远,处处体现一个“清”字。所画菊花,其叶尖是圆形的,其花态有一种凌寒傲霜之姿,绝无俯首随人之态。其画墨竹,竹枝吸收篆书的笔法;画竹叶,下笔劲利,多为个字或介字形态,几乎没有川字形状;而所画竹杆,上下粗细差不多,无两头大、中间小,蜂腰鹤膝的弊端。张大千的荷花(泼墨除外),多用大笔蘸淡花青色扫出大体,再用汁绿层层渲染,然后用线条勾出花瓣的轮廓和斑纹,以表现花瓣正侧向背。
(二)中期,是指张大千赴敦煌后到1957年59岁患病前艺术的成熟期。其山水画主要取法王蒙茂密繁复的画风,画面由俊俏爽利变为瑰丽雄奇,功力也比早年深厚。此时所画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人物面相圆润,体态丰盈,色彩浓丽,线描严谨,衣裙图案精致。此时,他的人物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即变小巧为精密,变小乘为雄伟,变病态荚为健康荚,寓革新于复古的创作之中。其所画仕女,飘逸妩媚,衣纹细劲圆润,多重渲染,并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而衬景中的修竹、芭蕉,多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从而形成古艳精丽的格调。此时的花鸟,走兽画,除仍保留早期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的余韵外,又学习了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画法,如明代陈洪绶,宋代赵佶等的画风,形成造型饱满,色彩华美,神韵俱足,工意兼备的风格。而伪作的仕女画,几乎无传统功力可言。
(三)晚期,从1958年60岁以后直到逝世,张大千的绘画品逐渐变工意兼备为大写意。此时,他的泼墨,泼彩画,把色与墨相融相间,将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是一种巧妙的中西合璧。而作伪之人容易把破墨,泼墨画成漆黑一团,无层次,灵秀之感,,此时,张大千的人物画,多为写意之作,人物衣纹更趋于简练,点景多为意笔,笔墨酣畅,颇有“老大竟转拙”之意。此时他的花鸟,走兽画,主要以破墨,泼墨,泼彩为主,在继续保持陈淳,徐谓,石涛的影响外,又含英咀华,将水墨花鸟推向崭新的领域。
第二,张大千的署款,书画作品上的署款和题跋,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伪者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张大千的书法,学习石涛,八大山人以后,其法书有两种面貌,一种是老师曾熙,李瑞清细秀,方平,略带隶书味的书风;另一种是学石涛笔法劲健,豪放,不拘一格的书风。张大干此时的楷书,横笔上挑,捺笔外撇,有很浓的隶书味。以后,他又学习魏碑,《瘗鹤铭》和宁代的黄庭坚,从而形成利落,平中求奇,隶楷相参的书风。张大千的署款很有特色,他初名季,季爰,早年的“爰”字有虫字旁,因为古写的“猨”,“蝯”,“猿”相通,故又名“济暖”。他拜曾熙为师后,改名“爰”,21岁出家时,才有“大千”这个法号。而作伪之人,由于缺少这些知识,往往把款写错,或者时间上出现错位。关于“爰”字的写法,从传世作品看,又有早、中、晚期三种不同的写法。张大千早年,约34岁以前,“爰”字字形头小,底大,“爰”字头上所谓三横(实为撇点横笔)最后一笔短,“爰”字下半部大,形态像一只猿猴,如《江村渔归图》和《黄山松涧图》上的署款。大约34岁以后,“爰”宇用行草书,字形上头变大,三横最后一笔比早年长,用笔方劲流畅,字形较宽扁,已无头小尾大的形态。
中晚年,约四十五六岁以后,“爰”字用草写,字头三横最后一笔最长,笔法圆润流畅,有时出现飞白,字形宽圆。其画中的题款,均为平头款,几乎无高低不平的抬头或低头款。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鉴定的佐证。
第三,张大千的印章,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共有五十余方,有:张爰,张大千,大千居士,蜀客,三千大千,蜀郡张爰,大风堂,昵燕楼,摩颉山园,摩登戒体,三到黄山绝顶人,老弃敦煌,长须张郎三十八,苦瓜滋味等印。张大千的这些印章,不仅是帮助我们搞好鉴定的凭证,而且也是我们了解作者生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史料。张大千,大千居士印是张大千1919年21岁时在天门寺出家后才有的。三到黄山绝顶人印是他在1936年第三次登黄山后才有的,记载了他以大自然为师的艺术追求。老弃敦煌印是张大千1943年临摹敦煌壁画才有的。摩登戒体印只在他的仕女画中才用。苦瓜滋味印只在他的有石涛风味的画中才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永樂2022春拍 | 画匠、食匠——画坛老饕与食2022-07-08
- 北京银座十周年春拍 | 张大千《春风帆影》2022-07-07
- 雅昌专稿 | 对话张益修:保利香港十周年,贴2022-07-06
- 雅昌专稿|胡妍妍 X 陈奕名:收藏没有早晚2022-07-04
- 头条战报|运筹帷幄直面市场,中国嘉德20222022-06-27
- 雅昌快讯|中国嘉德2022春拍:张大千《拟周2022-06-26
- 中国嘉德2022春拍开幕,5000逾件拍品汇聚一2022-06-25
- 中国嘉德2022春拍 | 活泼鲜润 体度如生——2022-06-15
- 头条战报|九项纪录、首次双城联动、张大千2022-05-29
- 雅昌专稿|张大千备受追捧,香港华艺国际202022-05-2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