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当今盛行的“新媒体艺术”引发争议

作者:林明杰 2005-07-20 08:53:15来源:《新民晚报》
A- A+
  “这些东西到底好在哪里?究竟是我的水平不高,还是这些作品的水平不高?”一位读众在暑期陪孩子去看一些新潮艺术展,看得一头雾水,忍不住向记者发问。

  根本就没什么画面

  这位读众说,她平时看到媒体经常报道一些新潮艺术,譬如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影像艺术等等,很想和孩子一起去开开眼界,于是根据报纸上的艺术咨询栏目找到了一些正在举办类似展览的美术馆、画廊等,充满好奇前往一观。但是看了几处之后,颇感失望:那些所谓的装置艺术大多简陋粗糙;而所谓的影像艺术,往往也仅是在一间黑咕隆咚的小房间里放上一台放映机和屏幕或是一台电视机,播放着莫名其妙、不断重复的一些简单、机械且让人视觉疲劳的画面——有的甚至根本就没什么画面。“我就像是看到皇帝没穿衣服的大臣一样,开始怀疑是自己智商低,但后来连一贯喜欢新鲜事物的孩子也直嚷嚷‘无聊’,我开始怀疑这些所谓的新艺术是否真的没穿衣服。”

  新潮艺术并不新潮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数码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等新潮艺术展在上海举办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大到上海双年展,小到各家画廊自己举办的小型展览,林林总总。这些展览既吸引了不少人好奇的眼光,但也常常让人感到无聊和茫然。经常出国的张先生更是认为,这些所谓的新潮艺术一点不新潮,他几年前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就看到过,而且人家的东西看起来更精彩。他认为,这种新潮艺术其实是步人后尘,过多过滥了。

  探索阶段何必苛责

  但是一位经常策划这类艺术活动的人士对这样的指责却不以为然,他反驳道,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指责那些学前苏联或者西欧油画的中国艺术家及其展览呢?油画在西方少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油画艺术也没突破人家玩过的范围,为什么却能在国内画坛称主流而没谁批评其为“步人后尘,太多太滥”了呢?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新媒体艺术在国内,至多不过十来年历史,才刚刚开始探索,为何却要受到如此苛刻的指责呢?

  关键缺乏文化根基

  有关艺术评论人士指出,以上看上去截然相反的意见各有其合理的成分,但都仅反映了事情的一个侧面。新媒体艺术实质上是由于人类社会发生了新的进展,譬如新的科技、新的材料、新的生活方式等,艺术与时俱进的体现。正是由于其新,进入了前人未曾探索过的领域,所以客观地说,一定存在着大量失败的作品,这就像科学实验,成功是建立在大量失败的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等所以也被人称之为“实验”艺术。但是,一些普通观众的话却也点中了某些新潮艺术的软肋,那就是缺乏自己文化的根基,一味鹦鹉学舌,摹仿西方。

  另外由于新媒体艺术的制作成本往往要大于一般绘画,有些费用甚至非常高昂,而且那些作品不像绘画雕塑容易出售。在西方国家,有的从事新媒体艺术探索的艺术家是获得基金资助的,譬如目前正在多伦美术馆举办数码艺术展的旅美艺术家谭力勤,他的创作是作为其所在学院科研项目立项的。而国内从事类似创作的艺术家却极少能获得资助,所以也就往往只能因陋就简,作品也只好粗茶淡饭,聊表“新意”,不怎么“耐人寻味”了。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行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