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玩藏品行当骗术知多少?

作者:钟捷音 2005-07-13 10:53:58来源:《温州都市报》
A- A+
  如今,古玩、字画等藏品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不过,很多外行人士想进行收藏投资,却苦于初出茅庐,怕上当受骗,不敢下手。近日,温州市古玩商会会长欧阳德康先生向记者透露了古玩行当骗人的内幕,提醒市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据欧阳德康透露,古玩买卖中,有三类骗术:
  
  一类是“被迫”骗人。明明是件赝品,买主看是好东西,卖主就不能说是赝品。本来是雍正仿宣德的青花瓷器,买主说是真正宣德的,卖主就不能说是雍正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来是说实话卖不了好价钱;二是有的买主自恃高明,如果驳他,买主会认为卖主看不起他,再也不会来光顾了。
  
  第二类是卖家本身不懂。他把一件赝品当真品,所以对买主保证是真的。
  
  第三类是故意骗人。故意骗人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物理和化学两种。
  
  在物理的方法中,有“移花接木”术:即通过粘贴、镶嵌和挪移的方法,把一些旧的、残破文物上的部件、皮壳,粘贴到新的文物上面,然后沾上土、上色,仅仅把真的那一部分露出来。还有“老料新工”术:用古代的材料,通过新的工艺进行仿造,把破碎的文物磨碎,重新作样、烘干,这种作伪,有时人可看出来,机器却检测不出来。也有“老底接胎”法:有些瓷器的底部是真的,在上面接一个新的;有的在有年代的白色瓷器上,绘上五彩、粉彩,或者在瓷器的底部加款,民窑变成官窑,价格可以成倍提高;有的甚至把完整的瓷器砸碎,一般这些瓷器都是仿南宋五大民窑的器物,敲碎以后,涂上泥巴再出售,让买主看不出真假,有些造假者还故意不把这些瓷器补全,来迷惑买主。
  
  化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作旧”,即用化学溶液对仿品进行浸泡,慢的3天,快的几分钟就能使器物变样。有些化学溶液能使铜锈从仿品中自然长出来,抠都抠不掉。经过浸泡的仿品,还需要同原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其上种些有根系的植物,这就叫“养”,经过三到五年,植物的毛细管就长到了仿品上,这时再拿出来出售,很能乱真。
  
  如果仿的是传世之物,造假者则需要在手中把玩几年,或者放到农村老百姓家中,接受自然的烟熏火燎,使其慢慢旧掉,这样“养”了几年之后,就和真品很接近了。欧阳先生说,自己经常遇到别人邀请他去乡下,说是有传世的宝贝,而实际上这些人就是制作赝品的卖家。
  
  欧阳德康提醒,在古玩市场购买古玩时,千万不要被带到旅舍去,因为一到旅舍,卖主就会开始编故事,更有甚者,还会利用买主急迫的心理,带买主去盗墓,而实际上这些墓是早就被盗过的,而买主在墓里发现的东西,实际上是卖主故意埋好的。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文物仿造,假东西多,作伪手段不段翻新、提高,不经磨难、难出“慧眼”。因此,欧阳德康认为,想要投资、收藏古玩,还是需购买一些自己把玩,把玩多了,时间一久,也能看出点门道来。
推荐关键字:古玩藏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