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成都双年展:不怕看不懂 就怕你不看
2005-07-12 08:40:31来源:《天府早报》
A-
A+
第二届成都双年展已经开展3天,虽然参观人群络绎不绝,但其中来看热闹的也不少。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欣赏画家的作品时如果有专家在一旁点拨,也就更容易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体会作品的精华。
昨(11)日,记者专门邀请到著名油画家周春芽一起前往双年展现场,请周春芽从专业角度来赏析作品,并且和现场市民来了个专业和业余的大碰撞。周春芽感慨地说:“其实,大家看画的角度不同,理解起来也不同,这种理解没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特色。”
出发 周春芽首次进会场
双年展开展3天来,周春芽居然还没去过现场一次,连自己的《桃花》挂在何处,他也不知道。“刚从欧洲回来,正在调时差,而且双年展来了一帮朋友,陪朋友去了。”谈到对当代艺术的鉴赏,周春芽说,“当代艺术的思想性比较重,所以即便是市民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也能够给出自己的鉴赏。从专业上来看,我们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画家的个人风格比较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方面欣赏。”周春芽觉得画家看画可能有更多的收获,由于平时大家见面的机会很少,这样的画展就成了大家在艺术上交流的机会。“就算画作的作者不在现场,我也能够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在艺术上的变化。”
无数问号+无数叹号
由于是第一次进入双年展现场,周春芽对场馆的设置都还感到比较新鲜,他首先就想看看自己的画挂在什么地方。在寻找的途中,他对展馆内不少作品都做了介绍、解读,也和一些正在参观的市民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记者可以感觉到,市民心中有着不少的问号,而画家心中却是无数的感叹号,专业和业余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弦音》
画面混沌?烘托气氛!
一幅巨大的油画首先引起了周春芽的注意,这幅名叫《弦音》的作品只有黑白两色,内容也并不复杂,有一个人躺在一片草丛中。
市民:画前有一对母女正仔仔细细地看着,看画的谢女士告诉记者,这幅作品色彩不明显,在整个大厅当中都不怎么显眼。她女儿则觉得,整幅作品都混沌、朦胧,肯定是作者故意渲染的,画中的人躺在草丛中,好像失去了生命力一样。
周春芽:《弦音》的作者李大方,在风格上有些变化,我觉得这种变化很好,因为这样让他的油画语言更加明显,黑白的画面其实就是讲求一种色调,朦胧的感觉其实是烘托出一种气氛。从不少构图上都能看出作者下笔时是非常有感觉的,再加上这幅画面积不小,所以作品出来的整体冲击力马上就有了。
《耸》
单纯摄影?特殊意境!
这幅作品是一张图片,图中的主体是一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四周则是正在施工的工地。说通俗点这幅作品就是放得很大的照片,而这种艺术往往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市民:罗先生看完了缪晓春的一组观念摄影作品,觉得意思不大。“这幅作品名为《耸》的确不错,因为很明显就是耸入云霄的大烟囱,但是具体的意思是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
周春芽:“缪晓春是我的师兄,我们一起在国外留学,如果我没有记错,他很喜欢穿着古装出现在一张很现代化的场景照片当中,用时空的交错来反映一些作者自己的特殊意境。”记者和罗先生听到周春芽这样一说,立刻开始在作品当中寻找传说中的古代人,“你们看,原来在这里!”大家顺着罗先生手指的地方仔细看,果然有位身穿古装的身影,这个人类似小说中全真教道士的打扮,还有个长长的披风。“他就是缪晓春!”周春芽笑着说,“这就是他的风格!”罗先生显然很兴奋,“周老师不说,我们肯定不会发现这张照片上会有那么有趣的东西。”
欧阳春系列
颜料太重?笔触到位!
欧阳春的系列,显得比较夸张,里面的物体比较模糊,而人物则都是统一的用小孩子形象。
市民:图上有点乱七八糟的,是不是作者太随意了,用的颜料也太重了,现在看上去都是一团一团的凝结在画上面,有点影响美感。他画里面的人都是小孩子,估计是作者对于用小孩子当模特是情有独钟。
周春芽:一看就知道,这幅画的“笔触”非常到位,所谓“笔触”就是指作者对笔的控制,笔在纸上的走向。仔细看看大家会发现,厚重的颜料堆砌是一种油画的风格,是画家状态放松的一种表现。其实这个系列的画都是在渲染人物以外的环境,小孩子只是一个标志,如果把小孩子换成老头子,那这幅画也是一样的效果。
《风中梦》颜色太艳?个性彰显!
这个系列被称为“现代暧昧主义”,画中的人物都是作者本人,地点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公园、池塘或者咖啡厅。
市民:颜色很鲜艳,但是主人公一点都不帅气,是不是可以让作者找个帅哥来做模特。对于画家作品的含义,更是不太明显,有的人觉得主人公眼神迷茫,肯定是受了挫折,有的又觉得主人公一直在等待什么。
周春芽:刘胤一看就是年轻一代的画家,现在的年轻画家个性更是明显,他们面对的约束更少,更喜欢尝试新的艺术语言。《风中梦》乍一看很像是一名初学者在练习一些基本功,但是仔细看却发现,这是作者故意给观众造成的效果。要故意让自己的作品显得“幼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他这样一变,自己的风格也就出来了。如果一个艺术家的风格很快被观众记住,那他的风格也就算得到了认可。
《昆虫》
另类构图?遐想空间!
市民:从昆虫身体上的毛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昆虫的观察有多么仔细,但是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把昆虫画得比人还大,到底有什么含义。
周春芽:曹静萍的细致,我觉得是结合的细致,他的昆虫很细是大家都能够看见的,但是昆虫周围的环境却有点抽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丛中,或者枝头上,而是大海,是水滴,这种另类的结合正好能够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出馆 这次双年展更像party
和记者一起逛了1个多小时的展厅,周春芽大叫,“好累!我想喝水,话说多了!”和市民当面交流显然是他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当代艺术本来就是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很多作品都是可以拿出来讨论的。我除了懂一些油画基础外,在理解作品的含义上,和大家一样,都是看着画才开始思考。”一口气看完那么多的作品,周春芽觉得种类太多了,“按照国际惯例双年展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这样观众看起来才不会觉得太乱。我们的这次双年展更像一个party,由于大家平时看展览的机会太少了,所以这次各种作品一起亮相,大家还是会觉得很兴奋。”
昨(11)日,记者专门邀请到著名油画家周春芽一起前往双年展现场,请周春芽从专业角度来赏析作品,并且和现场市民来了个专业和业余的大碰撞。周春芽感慨地说:“其实,大家看画的角度不同,理解起来也不同,这种理解没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特色。”
出发 周春芽首次进会场
双年展开展3天来,周春芽居然还没去过现场一次,连自己的《桃花》挂在何处,他也不知道。“刚从欧洲回来,正在调时差,而且双年展来了一帮朋友,陪朋友去了。”谈到对当代艺术的鉴赏,周春芽说,“当代艺术的思想性比较重,所以即便是市民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也能够给出自己的鉴赏。从专业上来看,我们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画家的个人风格比较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方面欣赏。”周春芽觉得画家看画可能有更多的收获,由于平时大家见面的机会很少,这样的画展就成了大家在艺术上交流的机会。“就算画作的作者不在现场,我也能够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在艺术上的变化。”
无数问号+无数叹号
由于是第一次进入双年展现场,周春芽对场馆的设置都还感到比较新鲜,他首先就想看看自己的画挂在什么地方。在寻找的途中,他对展馆内不少作品都做了介绍、解读,也和一些正在参观的市民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记者可以感觉到,市民心中有着不少的问号,而画家心中却是无数的感叹号,专业和业余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弦音》
画面混沌?烘托气氛!
一幅巨大的油画首先引起了周春芽的注意,这幅名叫《弦音》的作品只有黑白两色,内容也并不复杂,有一个人躺在一片草丛中。
市民:画前有一对母女正仔仔细细地看着,看画的谢女士告诉记者,这幅作品色彩不明显,在整个大厅当中都不怎么显眼。她女儿则觉得,整幅作品都混沌、朦胧,肯定是作者故意渲染的,画中的人躺在草丛中,好像失去了生命力一样。
周春芽:《弦音》的作者李大方,在风格上有些变化,我觉得这种变化很好,因为这样让他的油画语言更加明显,黑白的画面其实就是讲求一种色调,朦胧的感觉其实是烘托出一种气氛。从不少构图上都能看出作者下笔时是非常有感觉的,再加上这幅画面积不小,所以作品出来的整体冲击力马上就有了。
《耸》
单纯摄影?特殊意境!
这幅作品是一张图片,图中的主体是一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四周则是正在施工的工地。说通俗点这幅作品就是放得很大的照片,而这种艺术往往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市民:罗先生看完了缪晓春的一组观念摄影作品,觉得意思不大。“这幅作品名为《耸》的确不错,因为很明显就是耸入云霄的大烟囱,但是具体的意思是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
周春芽:“缪晓春是我的师兄,我们一起在国外留学,如果我没有记错,他很喜欢穿着古装出现在一张很现代化的场景照片当中,用时空的交错来反映一些作者自己的特殊意境。”记者和罗先生听到周春芽这样一说,立刻开始在作品当中寻找传说中的古代人,“你们看,原来在这里!”大家顺着罗先生手指的地方仔细看,果然有位身穿古装的身影,这个人类似小说中全真教道士的打扮,还有个长长的披风。“他就是缪晓春!”周春芽笑着说,“这就是他的风格!”罗先生显然很兴奋,“周老师不说,我们肯定不会发现这张照片上会有那么有趣的东西。”
欧阳春系列
颜料太重?笔触到位!
欧阳春的系列,显得比较夸张,里面的物体比较模糊,而人物则都是统一的用小孩子形象。
市民:图上有点乱七八糟的,是不是作者太随意了,用的颜料也太重了,现在看上去都是一团一团的凝结在画上面,有点影响美感。他画里面的人都是小孩子,估计是作者对于用小孩子当模特是情有独钟。
周春芽:一看就知道,这幅画的“笔触”非常到位,所谓“笔触”就是指作者对笔的控制,笔在纸上的走向。仔细看看大家会发现,厚重的颜料堆砌是一种油画的风格,是画家状态放松的一种表现。其实这个系列的画都是在渲染人物以外的环境,小孩子只是一个标志,如果把小孩子换成老头子,那这幅画也是一样的效果。
《风中梦》颜色太艳?个性彰显!
这个系列被称为“现代暧昧主义”,画中的人物都是作者本人,地点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公园、池塘或者咖啡厅。
市民:颜色很鲜艳,但是主人公一点都不帅气,是不是可以让作者找个帅哥来做模特。对于画家作品的含义,更是不太明显,有的人觉得主人公眼神迷茫,肯定是受了挫折,有的又觉得主人公一直在等待什么。
周春芽:刘胤一看就是年轻一代的画家,现在的年轻画家个性更是明显,他们面对的约束更少,更喜欢尝试新的艺术语言。《风中梦》乍一看很像是一名初学者在练习一些基本功,但是仔细看却发现,这是作者故意给观众造成的效果。要故意让自己的作品显得“幼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他这样一变,自己的风格也就出来了。如果一个艺术家的风格很快被观众记住,那他的风格也就算得到了认可。
《昆虫》
另类构图?遐想空间!
市民:从昆虫身体上的毛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昆虫的观察有多么仔细,但是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把昆虫画得比人还大,到底有什么含义。
周春芽:曹静萍的细致,我觉得是结合的细致,他的昆虫很细是大家都能够看见的,但是昆虫周围的环境却有点抽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丛中,或者枝头上,而是大海,是水滴,这种另类的结合正好能够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出馆 这次双年展更像party
和记者一起逛了1个多小时的展厅,周春芽大叫,“好累!我想喝水,话说多了!”和市民当面交流显然是他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当代艺术本来就是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很多作品都是可以拿出来讨论的。我除了懂一些油画基础外,在理解作品的含义上,和大家一样,都是看着画才开始思考。”一口气看完那么多的作品,周春芽觉得种类太多了,“按照国际惯例双年展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这样观众看起来才不会觉得太乱。我们的这次双年展更像一个party,由于大家平时看展览的机会太少了,所以这次各种作品一起亮相,大家还是会觉得很兴奋。”
推荐关键字:成都双年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融”于艺术之都——2021成都双年展于今日2022-07-15
- 现场 | 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2021成都双年展2021-12-24
- 雅昌专稿|“未然共思”美术馆行业提供了怎2021-12-23
- 直播预告 | 2021成都双年展“未然共思:美术2021-12-18
- 现场|让艺术重回生活之中:“新现实中的艺2021-12-18
- 雅昌指数 | 月度(2021年1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2021-12-01
- 现场 | 2021成都双年展:让艺术成为城市发展2021-11-08
- 观点|范迪安: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体”,以2021-11-01
- 雅昌快讯|2021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都市2021-11-08
- 艺术播报 | 全球艺场看上海、雅昌文化集团新2021-11-0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