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300米长队昨送别启功(组图)

逝世百日将出挽联纪念册

2005-07-08 08:42:40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A- A+
  图一:昨日启功灵堂前,挽联似海。
  图二:悼念者手捧启功遗像
  图三:送别的队伍
  图四:民警维持秩序
  图五:心情沉痛的送别者

  书坛巨擘楷模垂万古
  学范宗师伟业铸千秋
??
  昨天上午,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遗体告别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四面八方前来悼念的人们,从灵堂门口一直到入口签到处,足足排了一条近300米的长队,花圈、挽联堆积如山。

  悼念现场
  逝世百日将出挽联纪念册

  记者昨天上午9点半赶到八宝山,一进会场,就见前来参加悼念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队,虽然悼念者不断鱼贯入场,但由于不断有人加入,所以队伍总不见变短。旁边的接待处不断有人送来花圈、挽联。
??
  灵堂上方悬挂写有“沉痛悼念启功先生”几个肃穆大字的深蓝底白字条幅,条幅的两旁是两朵黑边黄芯的布花。灵堂两边堆满了社会各方面送来的花圈,前面悬挂了很多挽联。这些挽联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的一副挽联可谓顶天立地,尺幅非常大,内容是“书坛巨擘楷模垂万古,学范宗师伟业铸千秋。”
??
  一位看护挽联的北师大女学生告诉记者,学校的师生早上6点多就来了,把这几天收到的200多副挽联一一悬挂起来。“最后送先生一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入口的接待处,有些憔悴的启功学生、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秦永龙对记者说。他介绍,这些天社会各界送来的挽联非常多,学校师生每两小时就统计一次,将相关内容输入电脑。秦永龙透露,在启功先生逝世百日,学校将会出版一本收录所有挽联、挽诗的纪念册。

  各界缅怀
  秦永龙(启功学生):想以先生书房名设立奖学金
??
  “没想到,大年二十九下午我和先生的那次聊天竟成了最后……先生去世之时我没在身边,是我最大遗憾……”话还没说完,秦永龙就哽咽起来,记者的采访也不得不暂停。据介绍,秦永龙1964年考上北师大中文系,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启功学习书法,1989年两人首次也是惟一一次联名出版了一本针对书法爱好者的《书法常识》。
??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迄今为止,秦永龙并没有写一副挽联、没送一个花圈。对此,他的解释是,现在自己还难以从悲痛中舒缓过来,脑子很乱。更想以更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恩师,自己书法当前的市场价还不错,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攒个百八十万,以启功先生的书房“坚净居”为名,设立奖学金,奖助北师大书法专业家庭条件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

  张飙(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启功坚持站着领奖
??
  采访中,很多人对启功先生的幽默、客气都赞不绝口,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张飙回忆说:“1992年,我还在中国青年报社工作,由于喜欢书法,也曾临过他的帖,但一直未见过面。一次,我们搞了一个名为《我心中的教师》的征文活动,有一篇获奖文章的主人公正是启功先生。颁奖当天,年事已高的启功先生坐着轮椅来了。为了照顾老先生,我们特意请他坐领。谁知,他却一再坚持站起来,并且幽默地说,要是坐着领,就该改名‘岂敢’了。”

  彭利铭(北京书协副主席):给先生拍的照片还在家里
??
  看着灵堂前络绎不绝的悼念人群,彭利铭感怀良久。他说,启功先生无论是为人还是治艺,都是书坛的旗帜和典范,是青年艺术家努力的方向。彭利铭告诉记者,自己和启功先生相识有10多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荣宝斋的一次新春联谊会上,当时叶浅予董寿平、徐麟庐等许多老先生都来了。启功先生当时一进来看到叶浅予,竟像个天真的小孩子,非常响亮地喊道‘叶老!’我当时手疾眼快,将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老一辈艺术家的真切情谊定格在了镜头中。现在这张照片还存放在我家,启功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推荐关键字:启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