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300米长队昨送别启功(组图)
逝世百日将出挽联纪念册
2005-07-08 08:42:40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A-
A+
图一:昨日启功灵堂前,挽联似海。
图二:悼念者手捧启功遗像
图三:送别的队伍
图四:民警维持秩序
图五:心情沉痛的送别者
书坛巨擘楷模垂万古
学范宗师伟业铸千秋
??
昨天上午,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遗体告别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四面八方前来悼念的人们,从灵堂门口一直到入口签到处,足足排了一条近300米的长队,花圈、挽联堆积如山。
悼念现场
逝世百日将出挽联纪念册
记者昨天上午9点半赶到八宝山,一进会场,就见前来参加悼念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队,虽然悼念者不断鱼贯入场,但由于不断有人加入,所以队伍总不见变短。旁边的接待处不断有人送来花圈、挽联。
??
灵堂上方悬挂写有“沉痛悼念启功先生”几个肃穆大字的深蓝底白字条幅,条幅的两旁是两朵黑边黄芯的布花。灵堂两边堆满了社会各方面送来的花圈,前面悬挂了很多挽联。这些挽联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的一副挽联可谓顶天立地,尺幅非常大,内容是“书坛巨擘楷模垂万古,学范宗师伟业铸千秋。”
??
一位看护挽联的北师大女学生告诉记者,学校的师生早上6点多就来了,把这几天收到的200多副挽联一一悬挂起来。“最后送先生一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入口的接待处,有些憔悴的启功学生、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秦永龙对记者说。他介绍,这些天社会各界送来的挽联非常多,学校师生每两小时就统计一次,将相关内容输入电脑。秦永龙透露,在启功先生逝世百日,学校将会出版一本收录所有挽联、挽诗的纪念册。
各界缅怀
秦永龙(启功学生):想以先生书房名设立奖学金
??
“没想到,大年二十九下午我和先生的那次聊天竟成了最后……先生去世之时我没在身边,是我最大遗憾……”话还没说完,秦永龙就哽咽起来,记者的采访也不得不暂停。据介绍,秦永龙1964年考上北师大中文系,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启功学习书法,1989年两人首次也是惟一一次联名出版了一本针对书法爱好者的《书法常识》。
??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迄今为止,秦永龙并没有写一副挽联、没送一个花圈。对此,他的解释是,现在自己还难以从悲痛中舒缓过来,脑子很乱。更想以更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恩师,自己书法当前的市场价还不错,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攒个百八十万,以启功先生的书房“坚净居”为名,设立奖学金,奖助北师大书法专业家庭条件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
张飙(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启功坚持站着领奖
??
采访中,很多人对启功先生的幽默、客气都赞不绝口,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张飙回忆说:“1992年,我还在中国青年报社工作,由于喜欢书法,也曾临过他的帖,但一直未见过面。一次,我们搞了一个名为《我心中的教师》的征文活动,有一篇获奖文章的主人公正是启功先生。颁奖当天,年事已高的启功先生坐着轮椅来了。为了照顾老先生,我们特意请他坐领。谁知,他却一再坚持站起来,并且幽默地说,要是坐着领,就该改名‘岂敢’了。”
彭利铭(北京书协副主席):给先生拍的照片还在家里
??
看着灵堂前络绎不绝的悼念人群,彭利铭感怀良久。他说,启功先生无论是为人还是治艺,都是书坛的旗帜和典范,是青年艺术家努力的方向。彭利铭告诉记者,自己和启功先生相识有10多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荣宝斋的一次新春联谊会上,当时叶浅予、董寿平、徐麟庐等许多老先生都来了。启功先生当时一进来看到叶浅予,竟像个天真的小孩子,非常响亮地喊道‘叶老!’我当时手疾眼快,将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老一辈艺术家的真切情谊定格在了镜头中。现在这张照片还存放在我家,启功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图二:悼念者手捧启功遗像
图三:送别的队伍
图四:民警维持秩序
图五:心情沉痛的送别者
书坛巨擘楷模垂万古
学范宗师伟业铸千秋
??
昨天上午,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遗体告别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四面八方前来悼念的人们,从灵堂门口一直到入口签到处,足足排了一条近300米的长队,花圈、挽联堆积如山。
悼念现场
逝世百日将出挽联纪念册
记者昨天上午9点半赶到八宝山,一进会场,就见前来参加悼念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队,虽然悼念者不断鱼贯入场,但由于不断有人加入,所以队伍总不见变短。旁边的接待处不断有人送来花圈、挽联。
??
灵堂上方悬挂写有“沉痛悼念启功先生”几个肃穆大字的深蓝底白字条幅,条幅的两旁是两朵黑边黄芯的布花。灵堂两边堆满了社会各方面送来的花圈,前面悬挂了很多挽联。这些挽联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的一副挽联可谓顶天立地,尺幅非常大,内容是“书坛巨擘楷模垂万古,学范宗师伟业铸千秋。”
??
一位看护挽联的北师大女学生告诉记者,学校的师生早上6点多就来了,把这几天收到的200多副挽联一一悬挂起来。“最后送先生一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入口的接待处,有些憔悴的启功学生、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秦永龙对记者说。他介绍,这些天社会各界送来的挽联非常多,学校师生每两小时就统计一次,将相关内容输入电脑。秦永龙透露,在启功先生逝世百日,学校将会出版一本收录所有挽联、挽诗的纪念册。
各界缅怀
秦永龙(启功学生):想以先生书房名设立奖学金
??
“没想到,大年二十九下午我和先生的那次聊天竟成了最后……先生去世之时我没在身边,是我最大遗憾……”话还没说完,秦永龙就哽咽起来,记者的采访也不得不暂停。据介绍,秦永龙1964年考上北师大中文系,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启功学习书法,1989年两人首次也是惟一一次联名出版了一本针对书法爱好者的《书法常识》。
??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迄今为止,秦永龙并没有写一副挽联、没送一个花圈。对此,他的解释是,现在自己还难以从悲痛中舒缓过来,脑子很乱。更想以更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恩师,自己书法当前的市场价还不错,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攒个百八十万,以启功先生的书房“坚净居”为名,设立奖学金,奖助北师大书法专业家庭条件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
张飙(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启功坚持站着领奖
??
采访中,很多人对启功先生的幽默、客气都赞不绝口,中国书协驻会副主席张飙回忆说:“1992年,我还在中国青年报社工作,由于喜欢书法,也曾临过他的帖,但一直未见过面。一次,我们搞了一个名为《我心中的教师》的征文活动,有一篇获奖文章的主人公正是启功先生。颁奖当天,年事已高的启功先生坐着轮椅来了。为了照顾老先生,我们特意请他坐领。谁知,他却一再坚持站起来,并且幽默地说,要是坐着领,就该改名‘岂敢’了。”
彭利铭(北京书协副主席):给先生拍的照片还在家里
??
看着灵堂前络绎不绝的悼念人群,彭利铭感怀良久。他说,启功先生无论是为人还是治艺,都是书坛的旗帜和典范,是青年艺术家努力的方向。彭利铭告诉记者,自己和启功先生相识有10多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荣宝斋的一次新春联谊会上,当时叶浅予、董寿平、徐麟庐等许多老先生都来了。启功先生当时一进来看到叶浅予,竟像个天真的小孩子,非常响亮地喊道‘叶老!’我当时手疾眼快,将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老一辈艺术家的真切情谊定格在了镜头中。现在这张照片还存放在我家,启功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推荐关键字:启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北京荣宝2022春拍 |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专场2022-07-08
- 雅昌快讯 | 北京荣宝2022春拍三大主题展览齐2022-06-23
- 雅昌快讯 | 文津阁2021秋拍启功书画专题斩获2022-01-21
- 雅昌快讯 | 北京荣宝2021秋拍三大主题展览齐2021-11-19
- 雅昌快讯|预展最后召集!北京文津阁2021金2021-09-24
- 小事见岀大风范——往事追忆之一2020-12-07
- 【雅昌快讯】顶尖艺术品联袂亮相!北京荣宝2020-11-27
- 【雅昌快讯】姗姗来迟的文津阁2020年春拍来2020-10-11
- 为先生寿:浮光掠影——启功先生旧藏网拍专2020-08-27
- 嘉德四季第56期拍卖会总成交1.98亿元!创近2020-07-2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