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摄影介入城市的现实

作者:马俊 2005-07-07 11:05:16来源:《东方早报》
A- A+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不能将城市本身和讨论它的词句混为一谈,但是它们之间的确有些关联”。如果装作深受启发的样子斗胆发挥一番,可以这么说:当你能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了某件事物,那么你对它的认识就已经超越了原先的阶段,而更加接近本质。


  将照片陈列在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展厅里的那些艺术家,在按动快门的时候肯定都有些模糊的冲动,但是当那些有关城市的影像终于显影时,它们的意义也就逐渐清晰起来。来自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的策展人菲利普斯先生说,摄影让我们放缓了脚步去思考城市的未来。在北美和欧洲,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摄影都在试图唤醒城市的新的直觉,因为城市的发展实在太迅速了,它已经脱离了艺术家们能够设想的轨道。


  因此,摄影对于城市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了涉及广泛范围的议题,这些议题是属于摄影,属于城市,甚至属于整个人类的。提出问题并不是说明艺术家在故意非难城市化,但是他们的确或多或少地否认了用牺牲个体尊严换取城市化的行为方式,而站在了压倒一切的城市化的对面,站在了主流意识的对面。在摄影艺术家们看来,有关城市的抽象的统计学数据,巨额的利润,和兴盛的各个行业,只不过是对于城市的现代性想像。艺术家当然不能提出系统的城市化模式,但是他们从多视角提供的丰富的城市影像,成为了都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摄影双年展中国摄影家和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与已经走过城市化历程的国外艺术家的作品被放置在同一空间内,这样的对照也能够为中国的城市化命题带来深远的思考。


  主策展人顾铮介绍说,出于这样的考虑,摄影双年展几乎是以城市作为蓝本进行单元的设计。本次双年展分为五个单元,“梦想城市与城市记忆”、“景观的意义”、“边缘与异化”、“游走者的视线”,和来自法国蓬皮杜中心等处的一系列特别展。简单理解的话,可以将这些单元和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庞大建筑的阴影处或者城市边缘,以及永远不会缺乏偶然性的街道分别对应起来。


  但如果已经听过来自德国的《欧洲摄影》杂志主编安德累斯·穆勒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那么理解本次双年展的单元设置也许会更加容易而清晰。他说,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是由基础设施组成的,他们居住和工作在像格子一样被复制、等分的房间中,他们走上街道,进入各种建筑,欣赏各种城市的风景,消费文化和物质。他们在活动的时候有规则制约,因为城市空间被分为“进行区”,“危险区”和“禁止区”。这些区域由不同的标志区分开来,也就区分开了一部分人群。他们的生活踪迹其实串起了建筑摄影,街道摄影,城市风景摄影和人像摄影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摄影双年展的单元分布,其实就是一次影像意义上的城市功能分割。


  但是,中国当代摄影家和评论家们似乎还希望更深地介入现实。艺术评论家尹吉男发问,在这样的影像生存的读图时代,谁为城市带来定义?这个问句的答案不言自明。更何况,在中国,城市化并不意味着一切故事都发生在城市之中。城乡二元对立格局的打破,在城市蚕食下农村的萎缩,城市中的流动人口,这些问题都和中国独特的城市化紧密相关。


  作为画家的陈丹青也引用了哈维尔的名言:“我们看到了无权者的权力”,影像就是无权者的权力。绘画的言说功能已经微乎其微了,影像艺术已经接过了这个职责。作为影像艺术的一部分,摄影是言论,是政治,是无法磨灭的本能,正如观看本身。

推荐关键字:广州双年展 当代摄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