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国宝”《赠门人诗册》失而复得又失真
2005-06-27 10:44:29来源:《北京日报》
A-
A+
图一:《城南唱和诗》为朱熹书法代表之作。
图二:拍品《赠门人诗册》局部
提起拍品朱熹《赠门人诗册》,可谓鼎鼎大名,不仅收藏、拍卖界人所共知,恐怕不少业外人士也略有耳闻。其预展离奇被盗,后又失而复得,近又遭人质疑的传奇经历,既跌宕起伏,又颇富戏剧性,堪称国内艺术品拍卖一大奇闻。
去年底,一件从未被史料记载过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书法册页惊现京城拍场,很多新闻媒体均做了报道,引起收藏、拍卖、书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拍卖公司专家介绍,此册页从香港征集而来,是朱熹于1182年为福建南乐的弟子陈彦忠、陈彦孝兄弟二人同榜登第而作,故名《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诗册》。此诗在朱熹诗集中没有记载,堪称一大发现。由于朱熹的书法真迹传世甚罕,仅见南京博物院《行草书诗札》、故宫博物院《城南唱和诗》、辽宁博物馆《四书注稿》三件,新发现的《赠门人诗册》是第四件。而且前三件朱熹的书法都是小字,只有这一件是大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朱熹大字,也很可能是仅有的一件,价值可想而知。拍卖公司专家称,该诗册书法笔墨雄健,超逸绝伦,下笔沉着,有晋人风度,书法造诣不逊于颜真卿。总而言之,它是近年拍场中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拍品。
然而,正当人们要一睹它的芳容时,这件估价为300万元的拍品却在拍卖预展的第二天神秘被盗。消息传出,人们大为震惊,起初半信半疑,几百万元的东西怎么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丢就丢了呢?现场的安保岂不形同虚设。直到警方介入此案,人们才深信不疑。14天后,此案终于告破。原来是被一位喜欢字画的刁某趁工作人员不在时,遂起歹意顺手牵羊放入自己的手提袋里,溜之大吉。诗册失而复得,完璧归赵,人们终于释然。
但是前不久,该拍品的真伪受到质疑,再起波澜。今年4月13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王志军的署名文章“朱熹《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诗册真伪辨”。该文认为,《赠门人诗册》书技拙劣,鲜有大家气象,与真迹点划圆润、行笔流畅、结构秀美,藏锋隐芒的书风相比谬之千里。通篇书法无一处可圈可点,行笔狂躁,乱书一通,毫无学者风范,应是没有见过朱熹书法真迹的后人所为。文章还指出,朱熹在理学上的杰出贡献为80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敬仰、珍视,家有一字莫不视若拱璧,大肆传扬,编纂入朱氏诗文集,而拍品赠门人七言诗却为何不见著录于朱氏诗文集中?另,该册原配题跋被收藏者以“残不堪”为由割去,十分蹊跷。
平心而论,王志军先生的观点看法既十分客观,又极富灼见。该诗册遭受质疑绝非偶然,而是必然。首先,朱熹大字书法迄今并未见有真迹传世,如今突然“面世”,怎不令人疑虑重重?其二,该诗册的书风与目前海内外所藏的几件朱熹真迹大相径庭,完全不合。朱熹的书法真迹皆典雅俊秀,行笔迅疾,含蓄内敛,不激不厉,富有极浓的书卷气。而拍品则苍白乏韵,毫无神采可言,明显与南宋的书风迥异。其三,全篇用笔毫不得法,点划败笔连连,既矫揉造作,又火气浮躁,缺乏起码的基本功表现。其四,古来名家珍品讲究流传有绪,一件如此难得一见的朱熹大字书法诗册,既不见于朱熹诗集,更从未有任何著录,且流传800多年来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也少得可怜,只有清末陶敦临一家四段题跋,如此重要的书作却受到这般冷遇,实在令人费解,耐人寻味。
近几年来,国内拍卖的古书画虽不在少数,但基本上是明清两代之作,宋元书画凤毛麟角。偶有上拍,真伪也大多备受争议,如宋米芾《研山铭》等。从事古玩字画的人都知晓“要赚钱,买宋元”。宋元书画珍品被博物馆定为一级文物,可见宋元书画是何等稀罕之物。因此,拍场中出现宋元名家书画,其真伪实在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一番,否则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朱熹《赠门人诗册》真伪遭人质疑表明,在艺术品拍卖尚不保真的今天,拍卖公司的宣传只是一家之言,绝不可偏听偏信。尤其对某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包装,更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图二:拍品《赠门人诗册》局部
提起拍品朱熹《赠门人诗册》,可谓鼎鼎大名,不仅收藏、拍卖界人所共知,恐怕不少业外人士也略有耳闻。其预展离奇被盗,后又失而复得,近又遭人质疑的传奇经历,既跌宕起伏,又颇富戏剧性,堪称国内艺术品拍卖一大奇闻。
去年底,一件从未被史料记载过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书法册页惊现京城拍场,很多新闻媒体均做了报道,引起收藏、拍卖、书画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拍卖公司专家介绍,此册页从香港征集而来,是朱熹于1182年为福建南乐的弟子陈彦忠、陈彦孝兄弟二人同榜登第而作,故名《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诗册》。此诗在朱熹诗集中没有记载,堪称一大发现。由于朱熹的书法真迹传世甚罕,仅见南京博物院《行草书诗札》、故宫博物院《城南唱和诗》、辽宁博物馆《四书注稿》三件,新发现的《赠门人诗册》是第四件。而且前三件朱熹的书法都是小字,只有这一件是大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朱熹大字,也很可能是仅有的一件,价值可想而知。拍卖公司专家称,该诗册书法笔墨雄健,超逸绝伦,下笔沉着,有晋人风度,书法造诣不逊于颜真卿。总而言之,它是近年拍场中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拍品。
然而,正当人们要一睹它的芳容时,这件估价为300万元的拍品却在拍卖预展的第二天神秘被盗。消息传出,人们大为震惊,起初半信半疑,几百万元的东西怎么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丢就丢了呢?现场的安保岂不形同虚设。直到警方介入此案,人们才深信不疑。14天后,此案终于告破。原来是被一位喜欢字画的刁某趁工作人员不在时,遂起歹意顺手牵羊放入自己的手提袋里,溜之大吉。诗册失而复得,完璧归赵,人们终于释然。
但是前不久,该拍品的真伪受到质疑,再起波澜。今年4月13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王志军的署名文章“朱熹《赠门人彦忠、彦孝同榜登第》诗册真伪辨”。该文认为,《赠门人诗册》书技拙劣,鲜有大家气象,与真迹点划圆润、行笔流畅、结构秀美,藏锋隐芒的书风相比谬之千里。通篇书法无一处可圈可点,行笔狂躁,乱书一通,毫无学者风范,应是没有见过朱熹书法真迹的后人所为。文章还指出,朱熹在理学上的杰出贡献为80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敬仰、珍视,家有一字莫不视若拱璧,大肆传扬,编纂入朱氏诗文集,而拍品赠门人七言诗却为何不见著录于朱氏诗文集中?另,该册原配题跋被收藏者以“残不堪”为由割去,十分蹊跷。
平心而论,王志军先生的观点看法既十分客观,又极富灼见。该诗册遭受质疑绝非偶然,而是必然。首先,朱熹大字书法迄今并未见有真迹传世,如今突然“面世”,怎不令人疑虑重重?其二,该诗册的书风与目前海内外所藏的几件朱熹真迹大相径庭,完全不合。朱熹的书法真迹皆典雅俊秀,行笔迅疾,含蓄内敛,不激不厉,富有极浓的书卷气。而拍品则苍白乏韵,毫无神采可言,明显与南宋的书风迥异。其三,全篇用笔毫不得法,点划败笔连连,既矫揉造作,又火气浮躁,缺乏起码的基本功表现。其四,古来名家珍品讲究流传有绪,一件如此难得一见的朱熹大字书法诗册,既不见于朱熹诗集,更从未有任何著录,且流传800多年来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也少得可怜,只有清末陶敦临一家四段题跋,如此重要的书作却受到这般冷遇,实在令人费解,耐人寻味。
近几年来,国内拍卖的古书画虽不在少数,但基本上是明清两代之作,宋元书画凤毛麟角。偶有上拍,真伪也大多备受争议,如宋米芾《研山铭》等。从事古玩字画的人都知晓“要赚钱,买宋元”。宋元书画珍品被博物馆定为一级文物,可见宋元书画是何等稀罕之物。因此,拍场中出现宋元名家书画,其真伪实在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一番,否则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朱熹《赠门人诗册》真伪遭人质疑表明,在艺术品拍卖尚不保真的今天,拍卖公司的宣传只是一家之言,绝不可偏听偏信。尤其对某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包装,更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雷博:詹仪之告身见证了中国思想史的神圣时2020-11-21
- 朱熹同好詹仪之2020-11-20
- 【雅昌快讯】一念之故再续前缘!中国嘉德呈2020-11-04
- 山西:19人盗掘陶寺北墓地古文化遗址、古墓2019-02-25
- “被噱头”的毕加索失窃画作2018-12-04
- 重庆一坟前石狮当古董 盗卖无果反成烫手山芋2018-10-29
- 男子钻进通风管道8天打通盗洞 盗珠宝店600万2018-10-28
- 团伙盗掘汉古墓文物29件并贩卖到昆明古玩店2018-07-31
- A级通缉令逃犯刘邦强自首:涉盗窃文管所抢2018-07-31
- 团伙侵入北京十三陵盗走并倒卖珍贵文物2018-07-1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