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海外文物”专拍杭州黯然谢幕

2005-06-24 10:36:37来源:《早报》
A- A+
  国内首个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昨天在杭州举行。结果,原以为会有“夺宝大战”的场面并未出现,相反整场拍卖会相当冷清——130件拍品多以底价或略高底价成交,甚至还出现不少流拍品,整场拍卖总成交2800多万元。专业人士分析,浙商更看重的其实是艺术品的自身价值,而与是否为流失海外文物并无直接关联。

  浙商鲜有“夺宝”热情

  此次参加拍卖的艺术品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共计130件,其中包括宋代著名画家赵伯驹《南宋官苑春色图》等54件书画珍品,及商代青铜爵等古玩拍品76件。不过,虽然国内首个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艺术品专场拍卖会被外界寄予厚望,而且如愿吸引了众多浙商前来“掘金”(参拍者中七成以上为浙商),但昨天的拍卖过程却是相当冷清。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人气明显不如前5分钟才结束的浙江国画油画百家精品拍卖专场,两场同一地点举行的拍卖会人数相差1/3之多,且后一场每次举牌者仅寥寥数人,叫价亦很低。130件作品多数都以起拍价或略高起拍价的价格成交,甚至有不少作品无人应拍。全场拍卖仅有黄宾虹的《山水》等3件拍品掀起了竞价小高潮。

  收藏价值是决定因素

  不过,该次拍卖的冷清并没有出乎业内人士预料:对于参拍者来说,他们更为看重的是文物的品相(实际收藏价值),而与是否为回流文物无直接关联,毕竟回流文物并非件件国宝,“外界将流失海外文物的重要性片面夸大了”。据介绍,中国文物流失于国外各博物馆达100多万件,而流失于国外民间的则是馆藏的10倍。

  “文物品相决定文物的保值增值效果。”一位从事书画创作和经营多年的老先生分析,目前出没于拍卖会的大多是投资者,他们很少对没有投资价值的流失文物感兴趣。“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人因爱国而购买的可能,但爱国也不会让他们盲目下单。”他说,毕竟回流文物也分档次,甚至有赝品的可能。而佳宝拍卖公司总经理汪骥亦坦言,此次竞拍的回流文物总体档次确实不算高。

  此次拍卖会黄宾虹的两幅作品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便是投资者注重文物品相的有力证明。拍卖会上的第19号和第20号作品均为黄宾虹山水书画,前者以20万元起拍并仅以20万元成交,而后者50万元起拍245万元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少有的亮点。“因为前者用墨较浓,为黄常见作画类型,而后者在用笔、用墨、色彩上区别对待,注重变化,明显强于前者,在行家看来属于精品。”

  5年内浙江是惟一拍点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表示,“我们希望浙商不用出国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流失文物,并希望浙江民资能成为文物回流的主力军。”

  成立于2002年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于2003年启动了“国宝工程”。目前,回购是主要方式,在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征集和促进下,抢救流失海外文物首场专拍最终得以在浙江举行。据了解,今年起的5年内,浙江都将是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的惟一拍点,每年举行两次,而部分拍卖所得将捐赠给“国宝工程”公益事业,用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
推荐关键字:回流文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