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8米,“水母”惊艳亮相成都东湖
1月16日,2016东湖跨年艺术季正式启动,包含水幕电影、光影艺术展映、公共雕塑展在内的十余个项目先后在东湖公园开幕。近日,由涂山设计、清华大学水上环境设计研究所(IYNED)团队创作的“谁为我们重启?”大型“水母”艺术装置吸引了成都市民围观。
高8米多的“大水母”设置在成都东湖公园红美术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作品会随着参观人数的变化不断上演“生死”循环,呼吁人们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海洋的影响无疑是全球性的,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对人类更是灭顶之灾。海洋中闪烁着微弱的彩虹般光晕的水母成为这件装置作品的灵感来源。作品主体的充气超尺度巨型水母通过感应器和参观人群进行互动,随着参观人数增加到200人次,水母从蓝色变为绿色、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最终漏气死亡,暗示生态极限的突破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死机。水幕装置死机后会在15分钟后重启循环上述过程,继续和参观的人群互动。
水母变成绿色
现实中的水母随着海水的温度上升及水质变差,尺寸会越变越大,随着环境的恶化而消亡。海洋承载人类沿海岸活动、深入内陆的江河带来的大量垃圾;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暖化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这对人类是灭顶之灾。
“正如我们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当我们肆意的向大自然挥霍,膨胀着我们庞大的能源需求,导致生态系统死机。如何建立更美好、适度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断努力寻找答案。”据成都红美术馆负责人介绍,作品平均日参观量超过三千人次,通过作品与参观者互动,提醒着人们关注海洋环境。极具公益性的装置展览不仅提升成都市民的人文生活,真正意义在于让大家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如何建立新的盈利——更加美好、适度的生活方式。
水母特写
据了解,这是IYNED海拔系列装置的第三个作品,作为2016东湖跨年艺术季的展出一部分,自由的海洋生物形态吸引了众多观众,引发了民众的思考,产生了极富冲击力的展览效果。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