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追踪神秘“天价古瓷”(图)
作者:王海妮 蒋海燕 2005-06-23 09:31:45来源:《南京日报》
A-
A+
图一:定窑白釉缸
“得意藏品”悬疑待解
近日,本报“天价古瓷”系列报道被新浪网、新华网、浙江新闻网、文新传媒、龙虎网、中国财经信息网、收藏市场、景德镇陶瓷网等各家网站纷纷转载,记者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对这批古瓷表现出极大兴趣。系列之三《“古瓷”真假一波三折》昨日见报后,读者来电希望本报能刊登更多“古瓷”照片,以便参与讨论。为此,记者再次来到镇江向先生家中。这次,向先生为我们展示了他的2件得意藏品:“定窑绿釉瓶”和“定窑白釉缸”。巧的是,这两件藏品,都与宋代文学家宋祁有关。然而,当记者请专家看2件器物的照片时,又引出了一连串的争议。
“红杏尚书”与定窑绿釉瓶
向先生首先向记者展示了“定窑绿釉敞口瓶”,此瓶高19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7厘米,瓶身刻有“天圣四年”字样,底部款“工部尚书府”,瓶身有宋祁的《木兰花》词“东城渐觉风光好……”还配有才子佳人郊外宴饮图,一派“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整个画面在青翠的釉面里若隐若现,不失华贵柔美。向先生告诉记者,定窑官瓷中绿釉因为稀少而极为珍贵,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此类藏品屈指可数。
定窑绿釉敞口瓶
据了解,宋祁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工部尚书,与欧阳修等合修过《新唐书》。他的诗词非常有名,并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南京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王德安在仔细看过照片后,首先肯定定窑中绿釉弥足珍贵,但值得商榷的是,如果年代是对的,那么瓶身上宋祁词中“肯爱千金轻一笑”中的“爱”应为繁体字,而不是简体“爱”。对此,南京一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则认为,我国从六朝开始就使用简化字,因此不排除宋代使用简体“爱”的可能。
铜器铭文与“定窑白釉缸”
相对于绿釉瓶,专家对向先生的“定窑白釉缸”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件白釉缸缸口宽25厘米、高7厘米、底径8厘米,底款“工部尚书府”。令人称奇的是,缸身竟刻有大篇古文字,还有“景佑三年春,雍丘现古铜器,虽残但其文字尤晰,四百余异文无一残也。恐年久锈蚀,特命定州制器录异文于其上以传后世。工部尚书宋子京监校,时丙子年八月初八大吉”字样(文中标点为记者添加,个别繁体字改为简体)。
“铜器上刻着的是金文,可以推测,宋子京发现雍丘出土的铜器上有奇异文字,为保存下来,他请定州的工匠将文字刻在瓷器上。”向先生如是说。
缸身上文字究竟是什么内容?记者将相关图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几位专家,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有着28年定窑研究经历的河北专家陈文增表示,自己见过很多定窑珍品,却从未发现定窑瓷器上刻有大段铭文的,目前国家博物馆都没有类似藏品。如果该藏品确系定窑瓷器,毫无疑问,那将“价值连城”。南大教授贺云翱、定窑研究专家穆青则认为,该藏品器型古怪,同时代的其他窑口也很少见到;而且定窑底款从未见过刻有“工部尚书府”的。
缸上的文字,记者请教专家后得知:它和现存宝鸡周原博物馆的青铜器“史墙盘”上的铭文大体相同。“史墙盘”盘内底部刻有18行铭文,共284字,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诸王的功德,后半部分记述作器者的家族史。但对比后发现,缸上有些金文写法不太规范。
不过专家也表示:因为只看了照片,仅凭这几点并不能认定它就是仿品。面对专家的质疑,向先生做了3点解释:1.没见过不等于没有,他的这批古瓷应该是供给宫廷使用的,器型连专家也没见过很正常。在他的60余件藏品中,还有不少罕见器型;2.如果是为了保存古铜器上的文字,那么瓷器上刻有大篇幅铭文也就能理解了。此外,制瓷工匠毕竟不是文字高手,金文有些出入也不足为奇。3.至于底款,他的藏品中还有更为少见的“太医”等底款。
为让读者直接接触到藏品并发表高见,向先生表示,愿携部分藏品来宁,参加本报举办的“天价古瓷”读者鉴赏会,让更多人一睹其“真容”。
“得意藏品”悬疑待解
近日,本报“天价古瓷”系列报道被新浪网、新华网、浙江新闻网、文新传媒、龙虎网、中国财经信息网、收藏市场、景德镇陶瓷网等各家网站纷纷转载,记者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线电话,对这批古瓷表现出极大兴趣。系列之三《“古瓷”真假一波三折》昨日见报后,读者来电希望本报能刊登更多“古瓷”照片,以便参与讨论。为此,记者再次来到镇江向先生家中。这次,向先生为我们展示了他的2件得意藏品:“定窑绿釉瓶”和“定窑白釉缸”。巧的是,这两件藏品,都与宋代文学家宋祁有关。然而,当记者请专家看2件器物的照片时,又引出了一连串的争议。
“红杏尚书”与定窑绿釉瓶
向先生首先向记者展示了“定窑绿釉敞口瓶”,此瓶高19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7厘米,瓶身刻有“天圣四年”字样,底部款“工部尚书府”,瓶身有宋祁的《木兰花》词“东城渐觉风光好……”还配有才子佳人郊外宴饮图,一派“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整个画面在青翠的釉面里若隐若现,不失华贵柔美。向先生告诉记者,定窑官瓷中绿釉因为稀少而极为珍贵,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此类藏品屈指可数。
定窑绿釉敞口瓶
据了解,宋祁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工部尚书,与欧阳修等合修过《新唐书》。他的诗词非常有名,并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南京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王德安在仔细看过照片后,首先肯定定窑中绿釉弥足珍贵,但值得商榷的是,如果年代是对的,那么瓶身上宋祁词中“肯爱千金轻一笑”中的“爱”应为繁体字,而不是简体“爱”。对此,南京一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则认为,我国从六朝开始就使用简化字,因此不排除宋代使用简体“爱”的可能。
铜器铭文与“定窑白釉缸”
相对于绿釉瓶,专家对向先生的“定窑白釉缸”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件白釉缸缸口宽25厘米、高7厘米、底径8厘米,底款“工部尚书府”。令人称奇的是,缸身竟刻有大篇古文字,还有“景佑三年春,雍丘现古铜器,虽残但其文字尤晰,四百余异文无一残也。恐年久锈蚀,特命定州制器录异文于其上以传后世。工部尚书宋子京监校,时丙子年八月初八大吉”字样(文中标点为记者添加,个别繁体字改为简体)。
“铜器上刻着的是金文,可以推测,宋子京发现雍丘出土的铜器上有奇异文字,为保存下来,他请定州的工匠将文字刻在瓷器上。”向先生如是说。
缸身上文字究竟是什么内容?记者将相关图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几位专家,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有着28年定窑研究经历的河北专家陈文增表示,自己见过很多定窑珍品,却从未发现定窑瓷器上刻有大段铭文的,目前国家博物馆都没有类似藏品。如果该藏品确系定窑瓷器,毫无疑问,那将“价值连城”。南大教授贺云翱、定窑研究专家穆青则认为,该藏品器型古怪,同时代的其他窑口也很少见到;而且定窑底款从未见过刻有“工部尚书府”的。
缸上的文字,记者请教专家后得知:它和现存宝鸡周原博物馆的青铜器“史墙盘”上的铭文大体相同。“史墙盘”盘内底部刻有18行铭文,共284字,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诸王的功德,后半部分记述作器者的家族史。但对比后发现,缸上有些金文写法不太规范。
不过专家也表示:因为只看了照片,仅凭这几点并不能认定它就是仿品。面对专家的质疑,向先生做了3点解释:1.没见过不等于没有,他的这批古瓷应该是供给宫廷使用的,器型连专家也没见过很正常。在他的60余件藏品中,还有不少罕见器型;2.如果是为了保存古铜器上的文字,那么瓷器上刻有大篇幅铭文也就能理解了。此外,制瓷工匠毕竟不是文字高手,金文有些出入也不足为奇。3.至于底款,他的藏品中还有更为少见的“太医”等底款。
为让读者直接接触到藏品并发表高见,向先生表示,愿携部分藏品来宁,参加本报举办的“天价古瓷”读者鉴赏会,让更多人一睹其“真容”。
推荐关键字:天价古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