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观点]:数字化艺术之“道”
作者:汪大伟 2005-06-21 09:35:54来源:《美术观察》
A-
A+
数字是心灵的工具,是透过心灵觉察物质现象的一种表达法。所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才会说:宇宙万物的本质是数!
大约同一时期,我们中国的先哲老子对数已经有了完全的概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仅如此,他还以更高的抽象“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来描述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在时空中运动转化衍变的本质规律,当然也是用数来概括的,这个数不仅是一种序列和排比,还是一种辩证方式。
本质规律被称之为“道”,万事万物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人本于心灵发展起的形象思维重图形,重寓意,因为图形本身就是一个寓体,就是本质外化的结果,让人一见即联想不已,形成一种创作思维,通过“形而上”的“道”来实现和物化成“形而下”的“器”。
而西方则穷究数的结果,通过对事理精确的分析量化建立起的逻辑思维以重抽象为特征,经过推理,形成可以依据的公式,以语言化的严密系统建立起对万事万物关系的注解。
创立了微积分的莱布尼茨在这个高深的极限上蓦然回首,被古代中国“数”的观念和灵悟感动所激,发明了“二进位制”,由此导致计算机的最终问世。发展至今,计算机及互联网络蔚为大国,溉泽了地球上所有的居民。
其实,计算机的数字运算本身并无东西方之分,可区分的是其运算及函数所体现的内容和内容所包含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切能直接反映出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意识、创作思维及艺术形式。
对于西方来说,数是衡量物质的度量衡,是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手段,可以此为基础进行解释、推理,这整个过程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再现和表现之上,如黄金分割率就是这样诞生的。
而东方艺术却不以单纯表现或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重在表达人对客观的体验和意象。东方艺术中用数来表述主观意象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把对关系的表述概括成艺术表现程式,如石涛画语录中的“一笔生二笔,二笔生三笔,三笔生万笔”等提法即是如此。数的关系表述由此被提炼为一种程式(艺术语言),形成不同形象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整个画面空间。
东西方对数的概念的不同认识促生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机创作方式:虚拟艺术—面向客观的数字化艺术创作方式:生成艺术—面向人的心灵的数字化创作艺术。前者来源于客观,也表现客观,它以计算机演算物理公式,再现物理变化现象或虚拟再现物质运动形式;后者来源于形而上的关系表述,如计算机演算作者所设定的表述各种关系的函数,显示作者的心象,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谢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心灵财富,感谢计算机高新技术带来的福祉,让我们今天有可能高扬传统创作中独特的“形而上”思维方式,在追求意象、意境的创作中,结合数字的编程,造就体现当代文明特征的数码艺术。这一事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的创造智慧,推动文明的进步。□
汪大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大约同一时期,我们中国的先哲老子对数已经有了完全的概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仅如此,他还以更高的抽象“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来描述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在时空中运动转化衍变的本质规律,当然也是用数来概括的,这个数不仅是一种序列和排比,还是一种辩证方式。
本质规律被称之为“道”,万事万物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人本于心灵发展起的形象思维重图形,重寓意,因为图形本身就是一个寓体,就是本质外化的结果,让人一见即联想不已,形成一种创作思维,通过“形而上”的“道”来实现和物化成“形而下”的“器”。
而西方则穷究数的结果,通过对事理精确的分析量化建立起的逻辑思维以重抽象为特征,经过推理,形成可以依据的公式,以语言化的严密系统建立起对万事万物关系的注解。
创立了微积分的莱布尼茨在这个高深的极限上蓦然回首,被古代中国“数”的观念和灵悟感动所激,发明了“二进位制”,由此导致计算机的最终问世。发展至今,计算机及互联网络蔚为大国,溉泽了地球上所有的居民。
其实,计算机的数字运算本身并无东西方之分,可区分的是其运算及函数所体现的内容和内容所包含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切能直接反映出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意识、创作思维及艺术形式。
对于西方来说,数是衡量物质的度量衡,是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手段,可以此为基础进行解释、推理,这整个过程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再现和表现之上,如黄金分割率就是这样诞生的。
而东方艺术却不以单纯表现或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重在表达人对客观的体验和意象。东方艺术中用数来表述主观意象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把对关系的表述概括成艺术表现程式,如石涛画语录中的“一笔生二笔,二笔生三笔,三笔生万笔”等提法即是如此。数的关系表述由此被提炼为一种程式(艺术语言),形成不同形象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整个画面空间。
东西方对数的概念的不同认识促生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机创作方式:虚拟艺术—面向客观的数字化艺术创作方式:生成艺术—面向人的心灵的数字化创作艺术。前者来源于客观,也表现客观,它以计算机演算物理公式,再现物理变化现象或虚拟再现物质运动形式;后者来源于形而上的关系表述,如计算机演算作者所设定的表述各种关系的函数,显示作者的心象,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谢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心灵财富,感谢计算机高新技术带来的福祉,让我们今天有可能高扬传统创作中独特的“形而上”思维方式,在追求意象、意境的创作中,结合数字的编程,造就体现当代文明特征的数码艺术。这一事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的创造智慧,推动文明的进步。□
汪大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推荐关键字:数字化艺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科技让艺术直达大众手机 VR全景使艺术拥有2018-01-05
- 【雅昌专访】彭长征、屈波:互联网时代下数2015-05-10
- [个案]:实验数码何去何从2005-06-20
- [个案]:实验数码何去何从(图)2005-06-20
- [观点]: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06-20
- [观点]: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06-20
- [观点]: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06-20
- [观点]: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06-20
- [观点]: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06-20
- [观点]: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06-2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