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观点]:数字艺术辩

作者:焦应奇 2005-06-20 13:48:50来源:《美术观察》
A- A+
  今天,计算机和各种手持数字技术器具已经使图像技术得到普及,任何一个没学过绘画的人只要使用这些设备都能做出“艺术作品”。这表明当代艺术技能已被数字技术化,而数字技术化的艺术又能在数字化社会里大行其道。这种变化趋势与由手工文化转为科学文化的方向相契合,真切地映射出文化发展的轮廓。

  使用数字技术所进行的种种“艺术”活动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纪录、复制、用数字技术进行传统型艺术的创作和对数字技术本体的探讨。其中前两者不属数字艺术,第三种为数字化艺术,第四种便是我们要讨论的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不以模仿非数字艺术为创作目的,也不是把过去的东西简单数字化,其特点在于以新技能创造出无数的可能性。在不同的数字技术特性里,我概括出九大功能,分别是:“互动性”、“延展性”、“适时性”、“整呈性”、“超结构性”、“虚拟性”、“信息性”、“智能性”和“多维性”。下面略述我对它们基本的看法:一、互动性。指计算机互动和感应式互动,前者包括单多机操作、因特网在线操作,后者则指视觉、物体和身体等多种感应方式。互动性使作品呈现一种完全开放状态,互动参与者具有与原作者同样的权利,可对作品进行部分或完全的改变。二、延展性。指由数字技术所构造作品的“结果”,它不再是一个终极,而是一个能够持续延展的“结果”,在互动参与和程序本身的“进化”下,作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具有有始无终的特性。三、适时性。指当作品处于在线状态或在局域网中时,互动者可以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地进行适时性参与。在软件对所有进入数据库的图像进行“创作”时,屏幕会适时将这些整合的同时同地、同时异地的图像进行第一时间呈现。四、整呈性。现在的数字技术可以把声音、影像、文本、时间、信息、视觉、触觉、嗅觉、感应及其他媒介物加以结合,并进行整体使用或呈现。五、超结构性。超文本和整呈式作品均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让自身形成包括不同层面、不同连接结构、不同结构向度的结构方式,能够连接不同的、无数的欲连接物。这种超级结构方式不但结构复杂庞大,还改变了传统型艺术的单一呈现方式,可形成的呈现模式没有空间限制。六、信息性。数字技术使信息成为不可忽视的作品要素,当信息成为作品面板上一个常设部分时,信息量、信息质量及信息适时呈现速度均成为作品价值的构成要素。信息的加入强化了作品的结构形态和价值,使数字艺术作品进一步适应了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强化了信息文化里精神生活的质量。七、虚拟性。视觉虚拟是数字技术为人类视觉文化开创的一个新天地,它以“真实”物像表达在现实生活里不存在之物,更直接有力地表达人们的想象力和对非现实物的构建意愿,使现实图景与精神化的图景合为一体。八、智能性。有理由相信,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不断创造的新技术带动下,人工智能会显示出越来越令人激动的前景。九、多维性。数字技术所构造的视觉纬度是复合状态的,既可以某个单纬度视觉物景进行表达,也可同时展现二维、三维的物景。

  以上诸点是数字艺术所独有所擅长的,数字艺术与传统型艺术、数字化艺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作品制作、结构、存在和传播的方式上。数字艺术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建构了新的价值观。后面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不仅解决了过去文化里的一些难题,如“互动性”、“身份和权力”、“商业性”、“信息性”等,也为解决眼下“当代艺术”的危机提供了不同质的可能。所以,要认定一件数字技术的作品是否即是数字艺术,是否已经有别于传统型艺术、数字化艺术,应首先看它是否使用了这些技能,是否符合这些数字技术的价值观,这是最起码的尺度。□

  焦应奇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推荐关键字:数字艺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