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香港博物馆展71幅珍藏钱纳利绘画
2005-06-20 09:48:41来源:香港大公报
A-
A+
一批兼备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十九世纪欧洲画家乔治.钱纳利绘画华南地区景貌的作品,将于下周三(六月廿二日)起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一百八十幅展品中,有七十一幅都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所藏。原来早于一九二三年当时的汇丰银行总司理史提芬(A.G.Stephen)开始购下数幅钱纳利画作后,其后多位接任的银行大班都爱购买钱纳利的画作,作为银行的收藏品,现在汇丰已成为最大的钱纳利画作私人收藏家。
来自英国死于澳门
负责设计汇丰新钞票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集团公共事务部设计创作高级经理古正言表示,“钱纳利是于十九世纪芸芸东来的欧洲油画家中,逗留在东方最长时间的画家,共五十年之久。他自廿八岁离开伦敦到印度、华南,再到广州、澳门等地,便没有回过英国。他在七十八岁时曾在香港逗留半年,但当时他已患病,其后返回澳门并在一八五二年逝世,并葬在澳门。由于钱纳利绘画了大量当时华南地区的风光景致,把珠三角的生活风貌保留了珍贵的历史纪录,而汇丰银行于一八六五年成立,亦主要在华南及珠三角地区发展业务,因此,购买钱纳利的画作很是合适,亦是汇丰银行钟情这位画家作品的原因。”
汇丰共购藏七百幅
汇丰银行现时有七百多件艺术收藏品,其中有五百件都是钱纳利的画作,包括他的素描、速记、水彩及油画。最早收藏钱纳利画作的银行大班是史提芬,当时他买入了几幅钱纳利的画,包括今次展出的《伍浩官像》及《卢茂官像》肖像画,画中人物都穿上清朝服装,以及一幅绘画澳门人生活的《濠江渔娘》。当时史提芬曾写道,购买那些画纯粹是为了美化公司,并说:“购买那些画,确是有点奢侈。”
之后汇丰便彷佛继承了购买钱纳利画作的传统,之前的银行大班如浦伟士购买了钱纳利一八四六年绘画香江风貌的作品《香港美利兵房及教堂》,以及沈弼购买了钱纳利绘画太太《玛丽安.钱纳利》的肖像画。这些藏品主要存放在汇丰银行奥海城的藏品中心,亦有悬挂于汇丰总行、主席家或写字楼等地方。
博物馆展出180幅画
古正言表示,汇丰银行每年均会拨一些资金购买艺术品,作为银行资产,但这些画作主要用作收藏,并不会卖出去。除了钱纳利的画外,该行亦会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包括本地画家如陈福善、周绿云、王无邪、靳埭强等,以及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汇丰银行这批钱纳利画作藏品,曾于一九六五年在香港大会堂首次展出,其后在一九九零年在香港、伦敦、布鲁塞尔、卢森堡等地办巡回展,一九九四年到东京展出。今次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办的「东方印象──钱纳利绘画展」,该行挑选了七十一幅作品借展,再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二十多个私人收藏家及博物馆借出展品,包括美国的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伦敦马丁、格雷戈里画廊、香港艺术馆等,共一百八十幅作品,更能全面介绍钱纳利的创作生涯和不同时期的画风,是香港历来最大型的一次钱纳利专题展览。
身世传奇卖画维生
古正言介绍说,钱纳利本身也是一位颇富传奇性的画家,他本身在英国以卖画维生,据说,他离开英国到印度生活是为了避债,后来在印度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经常流连于达官贵人生活圈子,过著奢侈生活,后来又债台高筑再到广州及澳门避债。亦有流传说,他常对人说自己的妻子貌丑,避开妻子而到印度,后来妻子带同子女到印度找他,生活一段时间后,他到澳门时,妻子和女儿再没有跟随,返回英国后,儿子则因病死在印度。钱纳利在香港时已患病,他自己亦曾说,很可惜在香港只逗留半年很短的日子。
钱纳利的画风,是早期的印象派与后期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在摄影机未发明之前,人们保留肖像,都靠画家来绘像的时代。他的画作珍贵之处,除了可从艺术角度欣赏之外,是每幅作品背后都有动听的故事。好像一幅《祈柏力的子女》,是钱纳利绘画在印度生活的一对兄妹,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波斯人,在印度居住。作品是在兄妹俩离开印度返回英国接受教育之前所画,此去一别,孩子俩再不曾与父母重逢,父亲不久后 在印度去世,母亲携著这幅画,乘坐大象,走到加尔各答为丈夫奔丧。她返回海德拉巴,但画像则遗留在加尔各答。她曾要求当地归还画像,但它后来被交到当时的一位法官手中,到她死去亦未偿取回画像的夙愿。不久,该名法官带同此画像返回英国,画中的妹妹凯撒琳已长大,后来才突然得知法官的遗嘱列明死后把画像归还给她。这幅画作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才物归原主。
这次“东方印象──钱纳利绘画展”,是为纪念钱纳利来华一百八十周年而举行,将于下周二揭幕,于六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九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
来自英国死于澳门
负责设计汇丰新钞票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集团公共事务部设计创作高级经理古正言表示,“钱纳利是于十九世纪芸芸东来的欧洲油画家中,逗留在东方最长时间的画家,共五十年之久。他自廿八岁离开伦敦到印度、华南,再到广州、澳门等地,便没有回过英国。他在七十八岁时曾在香港逗留半年,但当时他已患病,其后返回澳门并在一八五二年逝世,并葬在澳门。由于钱纳利绘画了大量当时华南地区的风光景致,把珠三角的生活风貌保留了珍贵的历史纪录,而汇丰银行于一八六五年成立,亦主要在华南及珠三角地区发展业务,因此,购买钱纳利的画作很是合适,亦是汇丰银行钟情这位画家作品的原因。”
汇丰共购藏七百幅
汇丰银行现时有七百多件艺术收藏品,其中有五百件都是钱纳利的画作,包括他的素描、速记、水彩及油画。最早收藏钱纳利画作的银行大班是史提芬,当时他买入了几幅钱纳利的画,包括今次展出的《伍浩官像》及《卢茂官像》肖像画,画中人物都穿上清朝服装,以及一幅绘画澳门人生活的《濠江渔娘》。当时史提芬曾写道,购买那些画纯粹是为了美化公司,并说:“购买那些画,确是有点奢侈。”
之后汇丰便彷佛继承了购买钱纳利画作的传统,之前的银行大班如浦伟士购买了钱纳利一八四六年绘画香江风貌的作品《香港美利兵房及教堂》,以及沈弼购买了钱纳利绘画太太《玛丽安.钱纳利》的肖像画。这些藏品主要存放在汇丰银行奥海城的藏品中心,亦有悬挂于汇丰总行、主席家或写字楼等地方。
博物馆展出180幅画
古正言表示,汇丰银行每年均会拨一些资金购买艺术品,作为银行资产,但这些画作主要用作收藏,并不会卖出去。除了钱纳利的画外,该行亦会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包括本地画家如陈福善、周绿云、王无邪、靳埭强等,以及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汇丰银行这批钱纳利画作藏品,曾于一九六五年在香港大会堂首次展出,其后在一九九零年在香港、伦敦、布鲁塞尔、卢森堡等地办巡回展,一九九四年到东京展出。今次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办的「东方印象──钱纳利绘画展」,该行挑选了七十一幅作品借展,再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二十多个私人收藏家及博物馆借出展品,包括美国的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伦敦马丁、格雷戈里画廊、香港艺术馆等,共一百八十幅作品,更能全面介绍钱纳利的创作生涯和不同时期的画风,是香港历来最大型的一次钱纳利专题展览。
身世传奇卖画维生
古正言介绍说,钱纳利本身也是一位颇富传奇性的画家,他本身在英国以卖画维生,据说,他离开英国到印度生活是为了避债,后来在印度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经常流连于达官贵人生活圈子,过著奢侈生活,后来又债台高筑再到广州及澳门避债。亦有流传说,他常对人说自己的妻子貌丑,避开妻子而到印度,后来妻子带同子女到印度找他,生活一段时间后,他到澳门时,妻子和女儿再没有跟随,返回英国后,儿子则因病死在印度。钱纳利在香港时已患病,他自己亦曾说,很可惜在香港只逗留半年很短的日子。
钱纳利的画风,是早期的印象派与后期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在摄影机未发明之前,人们保留肖像,都靠画家来绘像的时代。他的画作珍贵之处,除了可从艺术角度欣赏之外,是每幅作品背后都有动听的故事。好像一幅《祈柏力的子女》,是钱纳利绘画在印度生活的一对兄妹,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波斯人,在印度居住。作品是在兄妹俩离开印度返回英国接受教育之前所画,此去一别,孩子俩再不曾与父母重逢,父亲不久后 在印度去世,母亲携著这幅画,乘坐大象,走到加尔各答为丈夫奔丧。她返回海德拉巴,但画像则遗留在加尔各答。她曾要求当地归还画像,但它后来被交到当时的一位法官手中,到她死去亦未偿取回画像的夙愿。不久,该名法官带同此画像返回英国,画中的妹妹凯撒琳已长大,后来才突然得知法官的遗嘱列明死后把画像归还给她。这幅画作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才物归原主。
这次“东方印象──钱纳利绘画展”,是为纪念钱纳利来华一百八十周年而举行,将于下周二揭幕,于六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九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M+ 公布首届希克奖六位入围艺术家名单得奖2019-03-30
- 陇港两地博物馆大不同2015-08-07
- 香港最大规模汉代文物展开幕 金缕玉衣等亮相2015-06-25
- 去年香港博物馆入场613万人次破纪录2014-12-18
- 爱上澳门的钱纳利2014-03-10
- 香港多家博物馆将延长开放时间2012-09-12
- 香港博物馆门票象征性收费 常设展览保持新鲜2012-07-18
- 香港十大特色博物馆2012-05-25
- 香港博物馆的多元化经营2011-12-14
- 香港文化官员:愿更多香港文化艺术作品走进2009-07-0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