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山水 不染尘凡“品读李云集山水画”
目前正在西安锦业美术馆展出的“未央——李云集作品展”,在圈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多数观众都在这次展览上,对李云集的绘画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总认为李云集只是青绿山水画的大腕儿,然而这次展览展出的多数作品都是纯水墨作品,设色的较少。主办方为了展示李云集艺术创作的多面性,该展分青绿山水、水墨山水、速写三个板块。既有巨幅的山水画作,也有手掌大小的速写小品。本次展览非常真实的展现了李云集近年来在积墨山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李云集的山水画多数采用满构图的表现方式,这种构图方式是非常现代的,有当代艺术的一些影子。但是传递出来了的却是浓浓的传统人文情怀。这是中国画的一种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在宋代已经达到了顶峰,之后的元、明、清各代,总体上能超越宋代的几乎没有。然宋以后的数百年中国画迟滞不前、积弊甚深,所以至清末民国才爆发,或者说是掀起了一场中国画改良的风潮。无论中国画如何改良或革新,其表现的内在精神应是不变的。时下流行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中国画的改良应遵循这句箴言。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绘画材质等皆可改变和尝试,但表现出来的一定要是我们民族的。李云集的绘画表现形式,是传统水墨,其手法是积墨,但是他画面的构图却是有浓郁当代审美特点。这种满构图的方式,与传统所谓画面大量留白的构图方式,反差较大。但是这种满构图的方式,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整幅画面满满的水墨,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李云集老师
李云集山水作品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欣赏的重要准则之一:“三远”(高远、平远、深远),在李云集老师的有些画中,很难找到对应点。虽然没有所谓的三远,但是他的山水画仍然是非常有意境的。古人画的山水画是山水在人心中,而李云集的山水画是人在山水中,但是他们所追求的仍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在李云集山水画中飘荡的仙人,也许是高士、隐者,像置身于大自然的精灵一般,有了这些精灵人物,整幅画面像是被点了“睛”了。这些人物寥寥数笔画成,五官面貌皆无,仅有人体的大概形制,然而让观者感到他们个个神采飞扬,神仙眷侣,好不羡慕。这使我想起来,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新闻报》有一篇评论著名画家丰子恺的文章——《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丰子恺看后大吃一惊,怒不可遏。心想:我与作者素不相识,无怨无仇,为何竟遭此辱骂?待看完全文,丰子恺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文章是分析丰子恺画的画,其人物脸部虽然大都没有五官,但仍然让观者感觉到惟妙惟肖的表情,极为传神。李云集老师的这种手法与丰子恺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人物或三五成群围案而坐,像是品茶论道,或者立于飞瀑旁,欣赏流水之美,亦或同望一处景致,像是在对自然的朝拜。更是身处喧嚣都市的我们所向往的、羡慕的,都市之中我们,被各种嘈杂、烦心、污染所包围,在李云集的画中似乎可以找到安放心灵的空间。他画中传递出来的某种意境,能和我们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李云集山水作品
李云集近年创作的积墨山水画,我们能非常明确的感觉到他在融会贯通传统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画表达形式。他不再使用传统固定的皴法、晕染、构图,不在追求一山一树、一屋一石的精致,而是追求整幅画面的气韵和意境。中国画分“能、妙、神、逸”四格,简单的归纳:能品,是指那些有高超绘画技巧的作品;妙品,是指既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又有源于自然,经画家精心提炼之形象的作品;神品,是指技巧、形象皆精妙且描绘出了形象个性的作品;逸品,则是指那些描写自然形物而又不被自然形物所束缚,从而进入超越自然形物,达到物我两忘之艺术境界的作品。我不敢妄自评议李云集的画作应该归于哪一个品阶,但是可以断言,李云集是直奔“神、逸”而去的。李云集是北方人,但是他笔下的山川在不失苍茫、雄厚的基础上,显露出南方的湿润、温婉。
李云集山水作品
那么李云集的山水画究竟好在哪里?我们不妨先看看古人是如何品鉴绘画的。元人汤垕在其著作《古今画鉴·杂论》中对赏画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俗人论画,不知笔法气韵神妙,但先指形似者,形似者,俗子之见也。古人论画之神妙有云:画十二辰图有十二游蜂循环飞动,画妇人则有回身转头之异,不可枚举。此皆迂缪其说以求奇,非正论也。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如李伯时画人物,吴道子后一人而已,犹未免于形似之失。盖其妙处在于笔法气韵神采,形似末也。东坡先生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余平生不惟得看画法于此诗,至于作诗之法亦由此悟。”汤垕的这短话,不仅道出了欣赏中国画的要领,实际上也标明了中国画的高低层次。中国画最终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超脱于外形的精神表达。如果说李云集在之前的青绿山水时期完成的是对造型美的极致追求,那么他的积墨山水则是忽略形体,纯粹是画家个人思想的表达。这种思想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对艺术的思考,对生活的琢磨。如果你还在用素描或者造型的眼光来审视李云集的积墨山水画,那是肯定不行的。在积墨山水中,李云集已经忽略了笔墨,而是追求画面整体意境,忽视笔墨,不等于说不要笔墨。对于李云集来说,笔法、画技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早已融入自己的绘画习惯和艺术生命里,无须刻意的强调,所以,说是忽视笔墨,实际上笔墨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开花。他只是在追求比笔墨更重要的东西而已。吴冠中老先生在其著名的文章《笔墨等于零》中说道:“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对于年轻画家来说,笔墨可能是他们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已知天命的李云集来说,笔墨已成为提升画面意境的手段而已。
李云集山水作品
李云集的山水画多数只用纯墨,设色较少。然而看似苍茫、凌乱、孤寂的山川,却隐藏着一个个世外桃源,画中的世外高人也是不食人间烟火。李云集虽身为西安美院的教务处处长,但他却少于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正如他画中的仙人那样,他愿意过那种纯粹的、我行我素生活。
可谓:愿为仙界一株草,不做人间万户侯。
- 李云集--宿墨清韵的独立品格2021-02-03
- 大道至简中的精神向度-----李云集山水画解读2020-06-12
- 【雅昌快讯】“传统为未来” 锦业美术馆52019-05-18
- 【雅昌快讯】燃烧的颜色 邢庆仁“五八画展2018-10-21
- 【雅昌专稿】邢庆仁:艺道就是仁道2018-10-20
- 【雅昌快讯】以画笔为界 用作品“礼佛” 2018-09-22
- 【雅昌快讯】“且不羁”的七零后 锦业美术2018-06-24
- 【雅昌快讯】大小画家的“思•无邪” 西安2018-05-27
- 【雅昌快讯】“正当年”的六零后 西安锦业美2018-01-06
- 【雅昌快讯】李云集青绿山水个展西安锦业美2017-12-03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