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五十一格的蜂巢“新视野·扫一扫当代艺术展合肥站”观感

作者:范明正 2016-04-29 22:14:14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现代社会中空间的支配力愈发强劲,物质世界是无数个频繁互动的开放空间的汇集,这有别于时间连续性的历史支配形态,我们生活在无数个类似于“蜂巢”的独立而又开放的现代空间中,迅捷的信息使这些蜂巢彼此紧密而不再遥望。我们不会再过于强调“源头”和“继承”,不再过分地膜拜“先人”、“祖宗”,同时性的“异域空间”彼此间的“信息刺激”足以成为这个世界前行的引擎。社区围墙的拆除是早晚的事情,它影响了城市结构的流畅;对网络、微信的排斥也说明有的人还沉浸于中世纪堡垒般的习惯性自我封闭。在这样的语境中论述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甚至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就会轻松自如,去除了所谓的“崇高叙事”、“权威构建”,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偶发性的“碎片化描述”。

  油画雕塑、装置影像

  “扫一扫”当代艺术展,在2016年4月份巡展到安徽合肥,这一站的作品更加清晰、纯粹。油画雕塑、装置影像板块汇集了29位艺术家,包括:蔡锦 、马六明 、钟山 、夏禹 、朱迪 、吴笛笛 、詹洋 、熊宇 、薛征 、汪凌 、王岱山 、何红蓓蒋焕 、崔云峰 、申亮 、庆紫 、李易纹 、陈思源 、周伟华 、杨旻 ,杨永生 、王晓勃 、范明正·赵艳婷 、潘松 、万军、刘若望、余春娜

  身体

  蔡锦多年来以美人蕉为载体隐喻女性的生命体,绚烂而又具有压迫感。如同女红般地把重构的物象符号缝织到画布、浴缸、高跟鞋等顺手拈来的日常物品上。蔡锦表现美人蕉,让人感受到的是关于身体不安的生理与情感的延伸,而马六明直接用身体来呈现观念,他是中国当代最早用身体从事行为艺术的艺术家之一,油画专业出身的他也一直在从事架上作品的创作,此次参展的作品也是由两个扭曲含混的人体构成的油画作品。。另外运用身体为对象创作的的还有蒋焕王晓勃、杨永生、何红蓓蒋焕近期经历了图像和技术方式的剧烈转型,新作品更加轻松自如,作品中的男女的身体都是局部的截取,充满着都市生活的交织缠绕和不确定特征;王晓勃作品的胖硕女人和同性角色在有意义指向的道具烘托下,描绘了当代社会滋生出的身体和精神属性的“异化”,反常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充满力量感;杨永生早期作品接近于“新生代”,画面的人物空虚、叛逆却富有生命力,言语诙谐的他近年一改以往,用富有戏剧感而又古典的图示创作了《向大师致敬》和《盛宴》系列。另外一个女性艺术家何红蓓的作品也进入了成熟期,阅历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使其作品富有意味,自如地运用女性身体叙述敏感、美好而又充满冲突的女性世界。

  幻影

  钟山的作品风格几经转变,此次展出的绢上油画作品颇有新意,双层绢面的叠加使两层图像交相混映,具有装置化倾向。熊宇是七零后具有卡通元素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虚幻迷离,富有梦幻般的诗意,画面色彩亮丽,笔调轻松,具有戏剧化特征。周伟华善于运用干脆利落的笔法把各种图像进行解析重构,具有荒诞离奇的氛围,浓艳的色彩具有消费时代的波普风格。汪凌呈现在画面上的一个个忧伤的脸,是那种淡淡的情感沉浸,并没有沉重的压抑感,直率的表述是当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的体现。李易纹倾向于营造一个看似庸常、平淡却有一丝异样的绘画面貌,希望在一些不确定的、偶然的情绪中把握环境与人的暂时平衡。

  通灵

  申亮的创作状态极为松弛,创作对他来说就是玩。花鸟草虫、走兽人物、小人书、旧书皆可入画,纸本、画布、现成物信手拈来,有气脉贯通的畅快感。早年学设计的吴笛笛视野开阔,她的创作同样不拘一格,最近的作品轻松简约,禅意十足,竹子、小鸟等传统文人画的素材被它赋予了时尚清新的气息。陈思源有丰富的个人经历,上学时恰逢八五思潮,思维活跃。作品色彩斑斓,笔意随性,在貌似抽象表现的西画面貌下隐约可见婉约虚无的中国传统意境。杨旻多才多艺,拍过电影,谙悉网络,硬朗的外表下有一颗豁达的心。此次参展作品《鹿非碌》,是他的新尝试,显示出人们固有的对图腾和血缘的关注和追溯,画面有着对魏晋佛教壁画的合理借鉴。

  符号意味

  薛征早年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对新材料的尝试是他与众不同的特性之一,充满意味的符码与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隐含着现代社会关于环境、消费以及人性的思考。崔云峰是个长于思考,极其自律的艺术家,他的抽象画用色彩跳跃的直线交织混合而成,我在他的画中看到的是光,如同霓虹闪烁,透出的却是冰冷和焦灼。朱迪作品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传统的山水意象,用西方的媒介进行了另一种演绎,这也是诸多中国艺术家必然的集体诉求。庆紫的作品色彩鲜明,充满生命的滋生感,有着新表现主义的自由挥洒和形象的保留。

  雕塑

  潘松的作品的涉猎很广,有大型的公共雕塑,也有雅室陈列的精巧小品,有对斗拱、古汉字的借鉴,又有服装元素的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风格是其立足的本源,以此为基点他做出了多方面的拓宽和融入。刘若望用质朴的雕塑语言营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景观情景,受到黄天厚土滋养的他在《狼来了》、《人民》《原罪》等作品中显示出难得的原始力量感,这在都市的精致利己主义潮流中尤为难得。王辉的新作《关键词》用过期的杂志镂刻出26个英文字母,使阅读成为一种强制行为,随机呈现的“关键词”,被重新组合成无关联的文字,意义指向却无限延展。

  装置影像

  范明正.赵艳婷经历丰富,视野开阔,作品富于批判性与思辨,具有人文气息。他们近年来处于创作的第二个转型期,在重新审视中试图建立自己新的价值判断体系,这期间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写实油画和装置、图片领域,表现媒介的拓宽使其进入更为自由的创作领域。万军用磁带盒做了一系列的平面装置作品,冷静地剖析了有关社会、经济及生存状况的话题,股灾、雾霾等等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都被他赋予了有效的视觉改造,在其作品中当代艺术的两个核心:视觉和观念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余春娜的影像作品运用三维动画的手段表现了狭小空间里不断重复着不同动作的四个人物,老式的手风琴演奏者、爆米花工具、古典意味的舞者、五四时期的知识女青年,宁静而又引人注目。

  八零后

  展览中的八零后艺术家,有着明显的属于他们的“代际特征”。卡通动漫伴随着他们成长,他们身上不再有“英雄主义”情结和“社会责任感”的负担,更多地遵循着市场模式和更加个人化的方式。詹洋是个有意思的女孩,敏锐、沉默但内心丰富,她用“喜怒无常、悲喜交加”来形容自己,她觉得笔下的花草马儿、物与人都是她的自画像。王岱山用带有影像感的图式和缓慢技法营造出一种童话式的孤独感,远处黑暗中的风景和年轻女孩的孤寂身影,语境如同宫崎骏的卡通故事。夏禹用坦培拉技法进行创作,突破了传统样式,在他那里坦培拉只是一种媒介。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怀旧气息,仿佛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里旁观平实简单的生活日常。

  当代水墨与工笔

  “新水墨”与“新工笔”的名称由来已久,以此来与传统水墨与工笔加以甄别区分,然而“当代水墨”与“当代工笔”的称谓似乎更能体现其价值取向的确切性。在以“创造性”为原点的当代艺术价值核心观影响下,这些艺术家走出了截然不同、深浅不一的“当代性路径”。工具材料的拓宽是多数艺术家脱离传统趣味的第一步,这是一个自我松绑的过程,给艺术家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境域的门;新题材的选择是另外一条从中国画古典语境突围的方法,不少艺术家选择了这一道路。他们遭遇了“传统元素”的不断剥离,同时在“现代性”与“当代性”交织缠绕的道路上“试探性”地定位与选择,在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这段艺术发展史中的显著特征,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中产生的“唯一性”和“碎片化”特征,正是其进入“当代语境”的核心价值所在。

  这次展览“当代水墨与工笔”单元参展艺术家有22位,包括:雷子人、秦修平、王煜、李戈晔、李军、石荣强、党震、徐加存、孙晓枫、张富军、陈炯、张喆、范治斌、屠鸿辉、范琛、刘明波、杭春晖、涂少辉、李晶彬、赵东、王海滨、付爱民。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梳理分类:

  人与宠物

  有些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当代生活中的人与宠物作为表现对象。雷子人、秦修平以怪诞的带有戏剧性的画面处理,表达了现代人的异化生活和声色犬马,手法诙谐老辣;王煜在看似无意义的生活场景中需找到了另外一种真实,表现语言超出传统样式的囿限;李戈晔用一种近似虚无的情境映射出作为一个女性对美好与轻松的期盼,作品酣畅精妙如水彩小;石荣强与李军的作品对都市生活中泛滥的宠物做了持续的关注,体现了人与动物的依恋与变异关系,此种关系早已不是传统饲养性的实用模式,石荣强的作品精细而微妙,具有观念性,李军的作品写实而具意趣。

  陌景

  还有一些参展艺术家以景物作为素材、在语言探索上有了巨大的跨越。他们在工具材料和图像方式上具有突破性。党震风格多变,不由恒蹊,此次展品自由清新,材料观念衔接自然;徐加存的作品具有当代图像感,恰当的表达了黑暗中的光与影;张富军和孙晓枫用水墨构成的方式进行强烈而又和谐的景物造境;陈炯作品柔和轻盈,如踏板轻歌。

  传统的链接

  这一类艺术家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加上一些商业因素使他们在剥离传统的过程中难以割舍,但从某些作品可以看出他们不甘于现状的倪端。张喆、范治斌精于传统笔法,诗书画俱佳,常有题材与形势的新的探究;屠鸿辉、范琛、刘明波也穿梭在传统与变化之间,呈现出师辈的渊源和积累,在不确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高度和立足点。

  新的工笔秩序

  杭春晖无论在图式还是题材上都借鉴了当代油画和摄影的元素,用没骨技法营造出具有鲜明风格的画面;王海滨借用了西方古典肖像的构图甚至装裱形式,扎实厚重地表现出农民、少数民族的人物特征的朴素性;涂少辉的“蛛丝游记”是绢本作品,画面幽深诡异,技法精熟;李晶彬的《逍遥游》利用特种纸上的纹理,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古装人物的古朴形象;赵东的作品色彩强烈而不艳俗,都市女性生活是其反复揣摩的题材;付爱民作品是首次参加系列展,作品在方寸之间诠释了传统秩序,大面积题跋别具一格。

  一个展览就如同一个“蜂巢”,里面每个格空间就是一个艺术家,彼此相邻而又独立。这次展览汇聚了全国各地的51个艺术家100多件作品,也仿佛我们把一只有51个空间格的“蜂巢”饶有兴致地放在了古代“皖国”旧地的亚明美术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