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2016当代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鲁迅美院

2016-05-13 15:44:25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牟达器:鲁迅美院96年开始成立工作室,有点类似于中央美院,第一工作室新古典,第二工作室是新写实,第三工作室新表现,因为当时可能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全国各美院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当时我们也是根据现有的条件,想在原来的基础上从传统过渡一下,可能有一个延续。我分析有这么一个教学思想,一个是融合从传统延续到现在教学,再一个是寻找突破。就是从理论角度来讲,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从实践角度讲,这种过渡很难很难。包括从09年、10年开始又有新的教学改革计划,这个新的教学改革计划通俗讲就是把三个工作室彻底的平行化。现在平行化,平行化原因有多种多样,有教学上的原因,还有学生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的原因导致我们必须进行所谓的改革。当然,这种改革可能是一种尝试,以前教学的特点可能相对来讲凸现了教学的一些东西。

  根据现有的教师水平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设置了这么一个课题。现在设置的课题通俗来讲还是现代主义的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从现实主义或者从传统艺术过渡到所谓的当代艺术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有一个过渡的阶段,过渡到视觉语言这一般,过渡到现代主义那一部分,现代主义就是我们无法超越的。因为我们的思维限制,包括我们的教学体制这方面很难很难达到。

  研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反复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基础是什么?美术学院教学到底基础是什么?从鲁迅美院教学延续来讲,从有工作室特点的教学,到工作室特点不是特别清楚往相对来讲比较统一的现代教学的发展,这方面来讲我个人来讲体现了对基础教学的模糊性,其实确实有模糊性,模糊在哪儿?我们到底要建立什么基础?再通俗的讲,我们的绘画学生是不是有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如果有统一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当时在研讨过程当中,我个人体会到,传统的绘画艺术可能有一些基础,但是到现代艺术当中,基础的涵盖面可能大,也可能和我们传统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因为这是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确实是两个概念,两个概念如果想有基础的话相对比较难一些。如果硬性的说有一个基础的话,有可能是把这个基础的标准降低了。降低这个标准,也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基础。

  我们可能有这个想法要突破,但是我们个人的能力,包括我们的思维水平,包括各方面的限制无法突破这个视觉范围,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想到有些东西是无法继续的,但是这个阶段必须要这样做。

  我们三个工作室虽然教学特点是平行的,但是最早的时候还是按照三个工作室的队伍特点安排的,实施队伍特点相对来讲还有有一点,传统教学还是有一点,但是传统教学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牵扯到一个问题,现在教学和现代教学有一个区别,通俗来讲过去教学是建立在结构式的,对现实认识结构式的教学,就是客观的,但是是结构的,通过什么方式?通过结构。现在教学呢?从形体到客观、到结构形态化了,这种形态化是什么意思?相对来讲,有点接近于写意但是不是完全写意,完全抛开纯粹客观化的东西,通俗来讲,大家普遍认识主观化、情绪化、意识化,包括后面还有一个相对比较写实的人物,就是比较形态化。就是从客观结构化的东西变成形态化了。

  假设现在的课题设置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达到了想象的、需要的水准,但是牵扯到上课老师对课题的理解,包括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有可能有变形的成分。因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自身对于客观的判断包括对于绘画的判断,包括学生肯定会影响,也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统一比较流行的各种因素搀和在一起的肖像,还有一个中国古典的人物写实。第一个问题是这个问题,所有学生对古典主义认识有盲目性,特别是油画来讲,我们认为古典主义就是光打一个商标,然后暗部是很亮很亮,这是一个误解,因为古典主义有一个古典主义的信仰,有人问精神在里面,包括老师和学生很少在这方面研究,缺少这方面的认识,对古典主义只是在技术和绘画形式上的。

  当然,我们学生对于现代主义的肖像画特别敏感,他们很迅速的就会用一种表现、发泄或者是抽象制造各种肖像化和动态人物,这就是它的特点。但是也有它的限制。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我们对传统中国人物画的认识是不同的。例如,传统中国画的人物都是端端正正坐在太师椅上的,没有一个歪斜的,因为当时中国人文画必须讲究人品和德行,这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没有办法画人物。但是现在很少讲这个东西。

  实际上鲁迅学院近年来的作品是对造型的信仰,说得稍微严肃一些,但是对整个形体的秩序,光线的变化,包括线条的变化,包括线条的秩序,这就是一种信仰,这是造型的信仰。

  这个相对来讲在传统基础上又有一点现代的趣味,而且这种现象是普遍性的,在各大美术学院都有普遍性,在传统基础上加了现代的趣味,说趣味性到底有什么突破吗?最少和以前有一些不同,不知道它朝哪个方向发展,但是至少和以前有区别,包括空间的处理,包括这儿还有一条线,从后面看不到,过去处理背景是一个调或者是一个光,但是现在的学生无论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画一种线,是意识化的东西,这种平行线我感觉可能是意识化,但是确确实实起到了和以前不同的艺术效果。

  实际上基础教学有一个问题,假设现在没有一个标准的基础,我们必须改正我们的教学观念,就是基础是什么?基础不是绘画的传统,基础是必须作为一个美术家或者是现代教学工作者的素质,素质很重要,当然这个素质培养是不是有方法的问题,如果通过我们这些方法培养你的素质只能是培养具有传统造型基础或者现代绘画意识的学生的素质,那种素质很难培养出来。这可能是文化观和意识形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在基本教学上谈到这个问题,将来真的要发展的话,有可能是打开之后,对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个素质就宽泛了,不是简单的造型问题,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绘画。

  现在素描可能宽泛一些,可能画得稍微写实一些,但是体现一种表达的意图,这个表达的意图必须得有,现在的教学只能说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或者是表现心理上强调这方面的东西。但是这种东西能不能让学生很得心应手的接受这也很难。学生的知识面包括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以前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有时候把学生看得过低,有时候看得太高,实际上他们的水平和意识是有限的,和教师的水准基本相等,都有思维受限制的范围。包括教学过程当中都可以感觉到。他只能在相对的条件下表现到这种程度基本可以了。

  这个相对来讲是刚开始提到的,我们现在对古典主义的认识确实停留在某一个程度上,他认为通过一种手势的方式或者动势的方式体现古典主义的信仰或者是精神,当然学生的理解可能有可取性的,他必然在这方面有一定发现和认识,技术上是另外一个问题。

  实际上我还想提一个问题,研讨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教学改革以后,传统的这一部分相对来讲少一些,我认为这种画卷画不出来,因为没有这个时间了,这种古典主义的绘画必须有时间,比如说必须达八个小时才能画出来,七个小时都画不出来,现在教学没有八个小时的,将来这种机会也很少,加上学生对这个热情很少,研究的范围这种画可能相对来讲少一些。但是我不排除有一些学生对这个特别钟爱,对古典主义认识特别深入,也有一种可能性。

  三工作室最早的表现主义,作为一个现在扩招学生来讲画到这个程度我感觉可以了,包括对形体的理解,他的形体的理解还不是概念化的,说写生不是写生,确实有一定的意识,最起码可以看出一定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能力。两个形象的要部分处理挺难画的,包括腿稍微稍微有点病,但是相对来讲挺完整的。完整性在过去的基础教学特别强调一幅画面的完整或者是一个形象的完整,这个还是挺奇妙的。

  现在有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说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学生和老师停留在什么阶段呢?就停留在古典主义,现实、结构、光影、表现、发泄,到此为止,后面我们的很难接触到。你说后面有没有?后面现代艺术和以前有什么区别?确实有很大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大家想象不到的,可以说那个是真有,而且真可以有。但是我们现在只能到这种程度,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到结构,到表现,到发泄,就到此为止,再次无法往前延伸了。我们反复在传统的基础上反复来回、来回,当然我们学生确实是受教育的影响,这没有办法。

  王小杰:牟达器老师就什么是基础的问题谈了关于教学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请湖北美术学院的徐文涛谈谈他们的观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