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2016当代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天津美院

2016-05-13 16:10:04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王小杰:

  刚才听了八大美院老师们对教学和艺术问题的看法,启发很大。从很多角度都谈了当代艺术,艺术教育的看法,在谈及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问题之前,我觉得艺术最重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我原来想过关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现在回到最根本上来了。其实这很难界定,就是艺术要解决什么问题,艺术在辞典当中解释是意识形态,它跟我们的数活动不能有机联系起来。

  艺术的功能是怎样的,艺术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上学的时候解决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问题,以后又是怎么传达美的问题,以后又发生了一系列有关的讨论,派生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各种各样的说法。由于没有搞清这个根本问题,就会在枝节问题上不断纠缠。比如说传统与经典、与当代性,个性与传承的问题等等。归根到底,是艺术的性质与功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再回过头来追问,艺术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事实上,人具体说来就有精神传达的内在需要,艺术作为传达人的精神的媒介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精神问题难题用通常的交流的语言传达,才产生了艺术语言,艺术最重要解决的是一个精神传达的问题,是人的精神活动驱使焕发出人的艺术活动的意识状形式。我们社会文化与人类公升,才有了精神活动与人类文化的关系。这一关系之于教育而言,就是要解决文化传承还是解决育人的问题。如何对待个性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的问题,人在文化之上有独立精神、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关系着我们的艺术教育是使艺术家成为适应社会的人,还是使他成为改变社会的人的问题,我想说一边这句话的意思。培养出来的人是适应社会的人们还是改变社会的人们,适应社会的人可能具备很深厚的能力才能适应能力,但是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有能力艺术家的存在有任何的改变,这是我们要探讨的方向性的问题。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是帮助未教育者完成他们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之上尽一份职责,而不是把被教育者打造成一种特殊的器具,给抱有他样目的的人应用。我们对照一下,在当下快餐文化的时代,教育是应时性的,培养的人一定是适应性的。在艺术教育上,悠久的文化历史这时就成了这种适应性教育的一种工具了,有的活人被打造成“文化器具”。艺术最后是因为人的问题。

  文化对艺术产生影响,反过来因为人的变化而变化,人的精神追求才是艺术发展的原动力,艺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人完成他的人格和独立思考。文化传承是必要的,前人创造的经典给后人认知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启示,然而精神传承恰恰意味着再创造。我们学生需要的是建立他完全人格的一切预备,包括感知觉的启发,认知储备,认知方法的建立,控制能力的提高等等,就是所谓的综合素质,从而激发出学生建立更广阔想象空间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这样一个空间,使内心世界丰富起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种想象力之于艺术便是比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更为重要的创造力,这也是艺术用于传达精神的必然结果。在信息时代有一个问题,信息时代造成的快餐文化使人类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鸣响减退了,信息量越来越大,然而信息大门一打开,灵气大门似乎就关闭了,原因是在学生的人格尚未成熟,世界观尚未独立的情况下,信息资料极易造成艺术语言上的样式化。

  关于我们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对寻找自己文化坐标方面的认识。过去我们利用太多的时间消耗在东西文化谁优谁劣的纠缠中,忘记了真实的自我,还是要回到艺术要解决人的精神传达根本问题上,我们所处的时代影响是不容回避的,我们既不可能完全拥有深厚渊源的西方文化,就可能从纯国粹文化中找到自己。但是并不可怕,但是只要我们是真实的,我们真实的存在就是我们独特性的所在,只要我们一代一代努力,属于我们的文化坐标,就可以从我们做起中建立起来。我们生命状态本身就是当代文化现象的写照,万物尊贵的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叶子,人也一样,这就是人的存在价值。

  我们就说一下教学改革的原则。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这样一个原则的话,如果精神传达是第一位,启示学生各种潜能这样的总之就不怕学习和借鉴,不怕学习西方央视失去精神,不怕接收当代就失去传统,目前我们在这样的实践着手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首先我们要从认识客观规律向认识艺术规律转型,首先就是怎样对待基础的问题,在以往的概念中,绘画基础基本上还是一个客观规律为范畴的,就是怎么把它画出来,怎么弄准。造型规律成了素描研究的主要内容了。

  这是当时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需要,为了使基础训练与心境、与文化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综合训练中关于直观的体验,贾说过去掉先人之间的提法,要实现从物象的型到言零中的型到现实的型这样一个过程。

  孔千老师是从西文化渊源,从形式诧异道生活当中方方面面差别与共性一一进行了研讨,使学生对西方艺术之所以产生那个样子,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解,不是抄皮毛和样式,而是了解它为什么这样。他把东方文化的东西一直到郎世宁来了以后在中国画的画,他觉得郎世宁来中国以后画的画跟中国发生关系了。外国人到中国人来画不是西方、也不是中国的,就是建立独特的东西,就是跟生命状态是有关系的。

  再放一个我做的色彩本体语言的课程。来了以后,我当时画写生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事,当时画模特的时候,有一个反光,是红色的反光,因为人体模特教室是有暖气,所有人画像都是正常肤色,那个红光没有,为什么?他好象觉得那个颜色不是肤色,所以我就想从这儿打破,真正建立光色的概念。画人体的时候打成彩色的,这个不明显,当时看的灯还要画,人体颜色变花了,根本不是正常观察下的人,这时候给人一种什么启发的,就是什么是色彩,色彩给人感觉就是光,本身没有所谓的过渡色,过渡色是由于认知原因形成的概念,可能导致出来写实绘画的现象,现在偶尔有写实的绘画,我觉得有点像固有色素描,把人的固有色搞出来,真实不是这样,以后物象是瞬息万变的。当时赵无极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模特不能够开始和结尾是一样的,人的变化每一天都不一样,这是写实的,建立这样一个光色概念。在看见模特的时候已经没有模特过来是一片色这时候会打开色彩的一个演进,让他们看见更多的东西,就是我们没有目的,就像一个医生对待病人一样。

  下面隆重介绍一下郑岱老师的油画导论过程,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精品公开课,2014年在全国开课,郑岱博士负责这个课程。这个课程有专业必须修和全校选修课,共分13讲,这是在教育部的课程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且现在出第二版。内容就是导读,讲油画发展的脉络,宗旨是什么,是由艺术理论与技法并重,以创造性为主线这样一个宗旨,从理论和艺术语言到技法,到艺术创作,要通过艺术油画导论给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个课程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就是我们的一些教学宗旨、总体思路,还有我们进行的课程的改变。下面还有一系列的关于工作室怎么进行的一些思考,在下面教学大纲还要重新进行修订,现在正在研讨之中。

  我们以上所做的这些努力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公平的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质,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自身条件、个性方向、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更好的发展他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教学宗旨。

  邵亮:感谢王小杰先生娓娓道来的发言。我想他首先是从相对宏大的关于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概念出发,探讨艺术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艺术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如果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工匠,而是一种精神传达,而是对人的塑造的话,他后来又探讨到了在信息时代对于我们的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有可能有什么影响,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如何思考东西文化的问题和教育如何实施的问题,然后他才提到整个天津美院的教学改革的各种面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