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鲍栋:展览不是阐述社会政治等外部含义,而是阐述内部含义

2016-05-19 13:25:53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青年批评家、策展人鲍栋发言

  鲍栋:线索这个展览的意义,舒老师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展览不是阐述社会政治等外部含义,而是阐述内部含义。内部的含义包括工作方式、素材的来历、如何利用和使用素材等等,我觉得这个的内部含义也是有历史意义的,当然这个历史意义不是外在社会传播上的意义。刚才王瑞廷老师说的85新潮的社会影响力,我觉得那是不是也是媒体或者公共空间产生的一种错觉?因为那个时代我们能听到的的永远是艺术圈和文化圈的声音,如果那个时代有微博,有自媒体,有这样那样的网络媒体,可能就不觉得影响力这么大了。那时候艺术在社会中不占主流,艺术家所以会抱团,有共同体的意识。王老师说2010年是一个转折点,这样实际上就带来了系统的分化。今天是不断分化的历史,像这几年评论上也是这样的,很少有谈整体现象的,号召潮流的,制造现象的,未来会越来越多的深入的讨论个人,讨论个案,讨论一个艺术家。

  打个比方,我记得别人问贡布里希历史有没有潮流,他说宏观上有,但是不知道。他说历史就像轮船的波流,整体上是个方向,你可能在那个流线上是往那个方向走的,但具体上它是乱的。今天我们站在每个发生过的线索上看总觉得有方向,是站在这个历史的角度上看的。历史是有一个变化的方向,只是我们当事人经常不知道,我们当事人如果看到的清楚的线路,这个肯定就有它的价值。

  刚才杨茂源和王音提到了,这种线索意识不是一开始有的,有了线索意识才有可能追溯线索,才能讨论意义,这种意义特别在杨茂源的创作体现的比较明显。杨茂源很多创作素材这几年才拿出来,过去几年看到的都是创作的结果,比如一个骆驼,一个羊,有形式的力量,但背后是什么样的也不做具体的解释,这也是某一个阶段艺术家更强调结果的心态。这几年他更多的强调工作的过程性,把草稿、素材,甚至把工作室未完成的类似于研究状态的东西拿出来落实到今天的展览上。我以前没有太关心舒老师工作的系统性,从2005年开始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我来说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家前台的东西,看到的更多是后台的东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