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从徐师学画琐忆
2005-06-11 11:56:17来源:《美术报》
A-
A+
2003年9月,海宁徐邦达艺术馆开馆之际,我曾应嘱返回祖籍故乡,向徐师致贺。一日的隆重艺术庆典,使我回想起数十年的往事,历历在目,萦怀在心。
徐邦达是我姑夫徐鹤龄的堂房侄子,排行第八。我称他八哥,他叫我七弟。虽70多年前住处彼此相近,我住上海新昌路二德里,他住懋益里,我在拜他为师以前,从未来往,因为他长我11岁,我还年小不懂事,但知道他是位画家。
我住在表哥徐继昌表嫂封仲玉家里。有一年,我画了一把摺扇送表哥,他俩对我毛笔字称好,我的确很想有学习字画的机会。一天,表哥说要介绍我去懋益里拜徐邦达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我喜出望外。不多天,他俩带我正式上门向徐邦达先先拜师。当时按旧法跪拜后,徐先生给我开了树石等课徒画稿。先生勉励有加,可惜我因生计艰辛未能恳习,但只要有时间就照着临摹,自学不辍,因为书画是我的爱好。
徐先生平时社会活动多,我也不常去。有一次,先生画山水,是为一位陈姓长辈画的一两株松树,画得真好,我知道山水当中松树是一种主要“角色”,所以我就多作请教,他则细细指点。
徐师在懋益里的画室是一间西厢房,布置典雅,红木家具,“心远堂”三大字匾额高悬,一幅中堂山水,由张珩葱玉先生题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米襄阳行书体十分潇洒,这件作品现藏故宫,是徐师临摹的唐寅原迹乱真抚本。我拜师之后,得到指教,但不忘自学。有一次,我去南京路成都路口的“中国画苑”看画展,不期与徐师相遇,是一位女画家的山水画展。先生除问我近况外,看了我手中拿着的自绘摺扇。女画家有一轴仿作是钱杜的山水,我扇上仿画的同样是钱山水,先生事后对我说:你比她画得好。这出乎我意料之外,但他也指出我临本中的不足之处。先生对我既表扬亦批评,使我戒骄戒躁不断取得进步。徐邦达师由沪晋京后,不再画画,专心古书画鉴定工作和著述,直到年事已高后继有人时,才稍应各方所求,偶亦重理画笔兼及法书。有人问起“对过去抛弃绘事专做鉴定有何感想”,他总是笑笑说:“我无怨无悔。”的确,先生是位淡泊名利的书生和学者,这在书画界和鉴定界中可以称得上是有目共睹的。
邦达先生的画作,陆俨少先生称赞是“浑厚华滋”;上海文史馆书法家、诗人周退密先生,有诗颂徐先生的诗书画成就:“高馆穆如一大师,蠖叟三绝亦多姿。”徐先生的书法,是从倪云林、李北海、孙过庭等各家取法。他于诗词也擅长,我手头有他的《李菴诗钞》。
徐先生眼光好,他对陆俨少的赞佩自上世纪40年代即始,这不是偶然的。有一年,在陆先生家里,陆师交给我一个手卷,嘱我转交给徐邦达先生。手卷是陆师为徐先生写的《心远草堂图》,用黄鹤山樵笔意画的,这是中年时期俨翁的作品。在拖尾跋文中,徐先生赞曰:“风流儒雅是吾师”,足见徐先生是敬佩陆先生的。又听前辈同事候湘说过:徐邦达只赞成一个陆俨少。联系题词,感觉是真实的、真诚的。
1956年秋,我到陆俨少先生门下继续受业,是在徐师由京来沪收购文物时玉成的。先生给我看了黄大痴的山水。在他下榻的国际饭店里,他说要为我介绍老师。后来,陆先生来了,房间里共四人,先生和我,陆先生和张葱玉先生,徐师对陆先生说:“纪千去美时留下一个学生李源泉,交我带他,我现在不在上海了,我有个学生表弟诸光逵,想托你带他继续受业。”陆先生说好。徐先生叫我行礼三鞠躬,说:“现在新法了。”这样,我又成了陆先生的门生,但徐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永远不忘二位老师,不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好心人。
1976年,我把珍藏着的陆、徐两位先生当年予我的课徒稿,请陆老、徐老为我题言题诗,徐师诗中云:“蒹葭玉树惭相形,敢说恽王事再成。今日重看旧粉本,白头绝倒对门生。”这真是新版的“恽王谦让”故事。徐师自谦比作“蒹葭”,把陆师喻为“玉树”。
回忆往事,徐师健安,陆师已作古人,自己也垂垂老矣,但总觉得师情同于亲情。
徐邦达是我姑夫徐鹤龄的堂房侄子,排行第八。我称他八哥,他叫我七弟。虽70多年前住处彼此相近,我住上海新昌路二德里,他住懋益里,我在拜他为师以前,从未来往,因为他长我11岁,我还年小不懂事,但知道他是位画家。
我住在表哥徐继昌表嫂封仲玉家里。有一年,我画了一把摺扇送表哥,他俩对我毛笔字称好,我的确很想有学习字画的机会。一天,表哥说要介绍我去懋益里拜徐邦达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我喜出望外。不多天,他俩带我正式上门向徐邦达先先拜师。当时按旧法跪拜后,徐先生给我开了树石等课徒画稿。先生勉励有加,可惜我因生计艰辛未能恳习,但只要有时间就照着临摹,自学不辍,因为书画是我的爱好。
徐先生平时社会活动多,我也不常去。有一次,先生画山水,是为一位陈姓长辈画的一两株松树,画得真好,我知道山水当中松树是一种主要“角色”,所以我就多作请教,他则细细指点。
徐师在懋益里的画室是一间西厢房,布置典雅,红木家具,“心远堂”三大字匾额高悬,一幅中堂山水,由张珩葱玉先生题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米襄阳行书体十分潇洒,这件作品现藏故宫,是徐师临摹的唐寅原迹乱真抚本。我拜师之后,得到指教,但不忘自学。有一次,我去南京路成都路口的“中国画苑”看画展,不期与徐师相遇,是一位女画家的山水画展。先生除问我近况外,看了我手中拿着的自绘摺扇。女画家有一轴仿作是钱杜的山水,我扇上仿画的同样是钱山水,先生事后对我说:你比她画得好。这出乎我意料之外,但他也指出我临本中的不足之处。先生对我既表扬亦批评,使我戒骄戒躁不断取得进步。徐邦达师由沪晋京后,不再画画,专心古书画鉴定工作和著述,直到年事已高后继有人时,才稍应各方所求,偶亦重理画笔兼及法书。有人问起“对过去抛弃绘事专做鉴定有何感想”,他总是笑笑说:“我无怨无悔。”的确,先生是位淡泊名利的书生和学者,这在书画界和鉴定界中可以称得上是有目共睹的。
邦达先生的画作,陆俨少先生称赞是“浑厚华滋”;上海文史馆书法家、诗人周退密先生,有诗颂徐先生的诗书画成就:“高馆穆如一大师,蠖叟三绝亦多姿。”徐先生的书法,是从倪云林、李北海、孙过庭等各家取法。他于诗词也擅长,我手头有他的《李菴诗钞》。
徐先生眼光好,他对陆俨少的赞佩自上世纪40年代即始,这不是偶然的。有一年,在陆先生家里,陆师交给我一个手卷,嘱我转交给徐邦达先生。手卷是陆师为徐先生写的《心远草堂图》,用黄鹤山樵笔意画的,这是中年时期俨翁的作品。在拖尾跋文中,徐先生赞曰:“风流儒雅是吾师”,足见徐先生是敬佩陆先生的。又听前辈同事候湘说过:徐邦达只赞成一个陆俨少。联系题词,感觉是真实的、真诚的。
1956年秋,我到陆俨少先生门下继续受业,是在徐师由京来沪收购文物时玉成的。先生给我看了黄大痴的山水。在他下榻的国际饭店里,他说要为我介绍老师。后来,陆先生来了,房间里共四人,先生和我,陆先生和张葱玉先生,徐师对陆先生说:“纪千去美时留下一个学生李源泉,交我带他,我现在不在上海了,我有个学生表弟诸光逵,想托你带他继续受业。”陆先生说好。徐先生叫我行礼三鞠躬,说:“现在新法了。”这样,我又成了陆先生的门生,但徐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永远不忘二位老师,不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好心人。
1976年,我把珍藏着的陆、徐两位先生当年予我的课徒稿,请陆老、徐老为我题言题诗,徐师诗中云:“蒹葭玉树惭相形,敢说恽王事再成。今日重看旧粉本,白头绝倒对门生。”这真是新版的“恽王谦让”故事。徐师自谦比作“蒹葭”,把陆师喻为“玉树”。
回忆往事,徐师健安,陆师已作古人,自己也垂垂老矣,但总觉得师情同于亲情。
推荐关键字:徐邦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徐邦达:谈古书画鉴别2020-04-22
- 杨新:我跟徐邦达先生学鉴定2019-09-16
- 米芾《伯修帖》2018-06-30
- 大师谢稚柳、徐邦达的“怼” ——鉴定界二三2018-06-28
- 陈振濂:谢稚柳、徐邦达之“怼”2018-04-25
- 陈振濂:谢稚柳、徐邦达之“怼”2018-04-12
- 徐邦达 半尺辨真伪2018-03-31
- 蒋频:徐邦达半尺辨真伪2018-03-31
- “半尺大师”徐邦达识破乾隆骗局,御笔说假2018-03-27
- 徐邦达半尺辨真伪2018-03-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