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组图)
作者:段瑞瑞 2005-06-11 10:57:1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A-
A+
图一:石人(东汉)
图二:石享堂(清代)
图三:金刚宝座中塔须弥座佛双足浮雕
从白石桥沿长河北岸向东走约500米,就是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来到了这个鸟语花香的古刹。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只石刻老乌龟,它安详地趴在两个华表前,凝视着来往穿梭的车辆,仿佛在进行古与今的对话。
盛开的桃花在风中点头致意,古老的石像在门前静卧沉思。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金刚宝座塔。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楼阁200余间,清末悉毁于火,唯塔幸存。现在的真觉寺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金刚宝座:高耸威严
金刚宝座塔前面,两棵白果树分立左右,枝叶繁茂的两棵古树与塔有相同的年龄,绿叶随风摇曳似乎在对我说它五百年来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两棵白果树不管怎么长也长不过塔,最上面的枝叶长到超过塔的高度后就干枯落下来了。
明代永乐皇帝因得到一位印度佛教徒贡献的五尊金佛及金刚宝座塔图样,敕令建了这座高耸威严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源于印度菩提伽耶大塔,但整体规模缩小了,宝座部分却加高了,五塔的比例也协调了,中国古建的檐、椽、斗拱随处可见。这座金刚宝座塔内砖外石,通高15.7米,南北辟券门。一进塔就是高穹顶过室,与回形塔室相连,过室东西两侧辟小券门,并将登上宝座的87级石阶巧妙地藏在过室东西两面墙体之内,曲折上下。宝座上分立五座四角密檐式小塔,中间较高的塔高8米13层,四边小塔均高7米11层,中塔前建有一天圆地方式绿琉罩亭,结构比例与五塔相符相合。从须弥座的圭脚到塔顶的宝珠无一处不雕、无一处不刻:塔身嵌满精雕细琢的石刻,内容非常丰富,共有五方佛坐像1561尊,塔身上刻有梵文和藏文,还有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鸟等动物造型,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的神奇效果。
进入塔内首先要看的就是头上的石雕盘龙藻井,雕刻精美的盘龙藻井是皇族身份的象征。塔内的四尊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燃燈佛(原佛像已丢失,现为班禅十一世所奉)、药师佛,分别面向四个方向。沿台阶登上宝座,从罩亭的北门向外看就能看见中塔须弥座上的佛双足浮雕,这是北京城里唯一的一对石刻佛足。站在宝座上,远眺四方,心旷神怡,微风吹过,塔檐上的铜铃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铃声萦绕耳边。
露天展览:空旷自然
以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在其东、西两面设9个石刻陈列小区,形成“众星捧月”的陈列形式。
宝座东南面的“石刻综合陈列区”可以说是北京石刻的缩影。《广宁门外石道碑》是这个展区的精品,碑通高6米有余,堪称碑中巨制,碑文是雍正为广宁门(今广安门)外石铺大道工程竣工亲笔书写的。碑身上刻有多条龙的图案,个个活灵活现。
“综合陈列区”的北面是“耶稣会士碑陈列区”和“祠墓碑区”并排出展。靠西的“耶稣会士碑陈列区”共展出外来传教士墓碑36通。“祠墓碑区”展出的是明、清两代有功之臣歌功颂德的碑刻,其中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傅恒宗祠碑是用满、汉两语刻的碑文,其形制和雕刻堪称碑中之精品。东边的碑廊分别是会馆碑刻和法帖碑刻。
宝座的西南面展出的是墓葬石雕,其中,清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为和硕显亲王富寿墓地建造的石享堂被安置在亭子里,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精细的石雕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极为精美。西北部的寺庙碑区展出碑刻18通。
这些展品皆露天陈列,既符合碑多立于露天的特点,又有空旷自然之感。
室内展厅:精品荟萃
后罩楼是2002年博物馆大规模维修时新建的,设有北京石刻文化,北京石刻精品,北京石刻的调查、保护与利用三个展览。
远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的先民就用石头叩开了人类文化的大门。作为唐代以前的祖国北陲重镇和辽金以来的国家都城,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些展览展示了北京从汉唐雄风,辽金元三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到明清帝都风范的深刻文化底蕴。
在石刻精品展厅中,被誉为“北京第一古石刻”的东汉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陵墓石构件——神道柱及墓阙构建,很容易引起游客的兴趣,这是现存东汉时期有纪年,而且保存最完整的石刻遗存,也是迄今北京陵墓石刻中年代最早的。展览中,一组汉白玉浮雕栏板吸引了我的注意:此栏板为菱形,带有浓厚的唐代遗风;中部镌刻的行龙生动逼真,龙身腾屈,四爪伸张有力;前面的龙回首观望,后面紧紧跟随,牡丹花栩栩如生。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夫人卢氏墓志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饰纹优雅流畅,墓志为卧式碑,在雕有莲花瓣的须弥座上托起一块四周雕有八条龙纹的长方形墓志,其用料、雕饰之讲究,在墓志中极为罕见。
在这座石刻博物馆里,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尽管他们没有生命,但它们静卧在历史长河中,容颜不老,它们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图二:石享堂(清代)
图三:金刚宝座中塔须弥座佛双足浮雕
从白石桥沿长河北岸向东走约500米,就是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来到了这个鸟语花香的古刹。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只石刻老乌龟,它安详地趴在两个华表前,凝视着来往穿梭的车辆,仿佛在进行古与今的对话。
盛开的桃花在风中点头致意,古老的石像在门前静卧沉思。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金刚宝座塔。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楼阁200余间,清末悉毁于火,唯塔幸存。现在的真觉寺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金刚宝座:高耸威严
金刚宝座塔前面,两棵白果树分立左右,枝叶繁茂的两棵古树与塔有相同的年龄,绿叶随风摇曳似乎在对我说它五百年来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两棵白果树不管怎么长也长不过塔,最上面的枝叶长到超过塔的高度后就干枯落下来了。
明代永乐皇帝因得到一位印度佛教徒贡献的五尊金佛及金刚宝座塔图样,敕令建了这座高耸威严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源于印度菩提伽耶大塔,但整体规模缩小了,宝座部分却加高了,五塔的比例也协调了,中国古建的檐、椽、斗拱随处可见。这座金刚宝座塔内砖外石,通高15.7米,南北辟券门。一进塔就是高穹顶过室,与回形塔室相连,过室东西两侧辟小券门,并将登上宝座的87级石阶巧妙地藏在过室东西两面墙体之内,曲折上下。宝座上分立五座四角密檐式小塔,中间较高的塔高8米13层,四边小塔均高7米11层,中塔前建有一天圆地方式绿琉罩亭,结构比例与五塔相符相合。从须弥座的圭脚到塔顶的宝珠无一处不雕、无一处不刻:塔身嵌满精雕细琢的石刻,内容非常丰富,共有五方佛坐像1561尊,塔身上刻有梵文和藏文,还有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鸟等动物造型,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的神奇效果。
进入塔内首先要看的就是头上的石雕盘龙藻井,雕刻精美的盘龙藻井是皇族身份的象征。塔内的四尊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燃燈佛(原佛像已丢失,现为班禅十一世所奉)、药师佛,分别面向四个方向。沿台阶登上宝座,从罩亭的北门向外看就能看见中塔须弥座上的佛双足浮雕,这是北京城里唯一的一对石刻佛足。站在宝座上,远眺四方,心旷神怡,微风吹过,塔檐上的铜铃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铃声萦绕耳边。
露天展览:空旷自然
以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在其东、西两面设9个石刻陈列小区,形成“众星捧月”的陈列形式。
宝座东南面的“石刻综合陈列区”可以说是北京石刻的缩影。《广宁门外石道碑》是这个展区的精品,碑通高6米有余,堪称碑中巨制,碑文是雍正为广宁门(今广安门)外石铺大道工程竣工亲笔书写的。碑身上刻有多条龙的图案,个个活灵活现。
“综合陈列区”的北面是“耶稣会士碑陈列区”和“祠墓碑区”并排出展。靠西的“耶稣会士碑陈列区”共展出外来传教士墓碑36通。“祠墓碑区”展出的是明、清两代有功之臣歌功颂德的碑刻,其中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傅恒宗祠碑是用满、汉两语刻的碑文,其形制和雕刻堪称碑中之精品。东边的碑廊分别是会馆碑刻和法帖碑刻。
宝座的西南面展出的是墓葬石雕,其中,清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为和硕显亲王富寿墓地建造的石享堂被安置在亭子里,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精细的石雕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极为精美。西北部的寺庙碑区展出碑刻18通。
这些展品皆露天陈列,既符合碑多立于露天的特点,又有空旷自然之感。
室内展厅:精品荟萃
后罩楼是2002年博物馆大规模维修时新建的,设有北京石刻文化,北京石刻精品,北京石刻的调查、保护与利用三个展览。
远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的先民就用石头叩开了人类文化的大门。作为唐代以前的祖国北陲重镇和辽金以来的国家都城,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些展览展示了北京从汉唐雄风,辽金元三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到明清帝都风范的深刻文化底蕴。
在石刻精品展厅中,被誉为“北京第一古石刻”的东汉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陵墓石构件——神道柱及墓阙构建,很容易引起游客的兴趣,这是现存东汉时期有纪年,而且保存最完整的石刻遗存,也是迄今北京陵墓石刻中年代最早的。展览中,一组汉白玉浮雕栏板吸引了我的注意:此栏板为菱形,带有浓厚的唐代遗风;中部镌刻的行龙生动逼真,龙身腾屈,四爪伸张有力;前面的龙回首观望,后面紧紧跟随,牡丹花栩栩如生。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夫人卢氏墓志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饰纹优雅流畅,墓志为卧式碑,在雕有莲花瓣的须弥座上托起一块四周雕有八条龙纹的长方形墓志,其用料、雕饰之讲究,在墓志中极为罕见。
在这座石刻博物馆里,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尽管他们没有生命,但它们静卧在历史长河中,容颜不老,它们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推荐关键字:博物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稿 | 宣布破产的斯里兰卡,有这些文博2022-07-08
- 雅昌快讯 | 定了!7月1日起 上海市博物馆、2022-06-29
- 雅昌月度展览推荐|六月,全国各地都有哪些2022-05-30
- 雅昌文化集团助力文明深圳建设2022-05-29
- 雅昌专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刘文涛:元宇宙2022-05-18
- 雅昌专稿 | 应金飞:NFT的边界2022-04-12
- 雅昌月度展览推荐|春暖花开时节,一起来看2022-04-01
- 海外 | 乌克兰启动 “NFT博物馆”以保存2022-03-29
- 首次发声“元宇宙”!60位博物馆馆长学者重2022-03-26
- 海外|Daniel S. Palmer 被任命为萨凡纳2022-03-22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