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欧阳中石畅谈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
作者:成笑容 2005-06-11 10:49:09来源:《中国文化报》
A-
A+
一室书香,两丛新绿,数张剧照。近日,记者走进欧阳中石先生位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家中,向他讨教了当代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
问:欧阳先生,请谈谈您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是文化的一个项目,她是一种艺术,但艺术不能含盖她,因为现实中孤立的字太难见到,所以说她的形式是艺术,她的内容是文化。我们强调书法文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几年前就改为了书法文化研究所,我想说,写字不等于书法,书法要写文字的内容,文以载道。我这里讲的文化,不单是人文的东西,还包括数理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也需要用书法把它体现出来。不管是人与自然的事还是人与人的事都要诉诸于文字,而用书法艺术地加以表现更有意义。比如,把书法用在名川大山或室内装饰上,是极方便、极绚丽的途径。如果把文化的内容去掉,就失去了她的生命力。我觉得要搞书法,诗不懂不行,对联不懂不行,哲学、史学不懂不行,文学、法学等等不懂都不行。
问:您此次在政协会议上提了关于汉字的议案,具体是怎样的想法?
欧阳中石:就是能不能把我们简化字当中简化的不好的汉字改好了。我发现有的简化字简化的不是笔画,而是词。比如“霪”简化为“淫”。大家知道《岳阳楼记》中首句“霪雨霏霏”中的“霪”字在简化后,将“雨”字头去掉了,简化为“淫”字,这个“淫”字怎么理解?原来繁体字中的意思变成了什么?并且,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1563页中,还特注明“不用霪雨”。我的提案中讲了对于简化的不太适当的或者太不适当的汉字纠正一下好不好?恢复对原有繁体字或词的含义,恢复它原有的正确规范性。明天,我要到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参加一个关于“汉字复兴”的会,我不太同意这个提法,不是汉字复兴,汉字从来也没有衰落过,只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汉字出现一些混乱。我觉得应该是汉字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化这种提法准确。
问:书法艺术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
欧阳中石:3月5日,我曾在《人民政协报》上写过一篇对中华文化的分析,我觉得有三个内容。首先是故有的中华文化。其次是发展中积累的许多优秀文化,比如先秦经传、唐诗宋词等等。更应当注意的是,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人不保守,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影响,一方面和自己的实践结合。比如:佛学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完全接受但和中国结合,这个禅已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的禅。这是中国国民一种特有的气度。既然我们有这样深厚的文化,书法就应当为文化服好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来更有光彩的显示,这是书法者的使命。比如香港、澳门回归,当代发生的事情需要我们将它写出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就不能再写《阿房宫赋》吧。那么,写出新的词、新的诗,为新的文化服务很重要,“与时俱进”是我们的一个任务。
问:书法形式上该如何“与时俱进”?您对有人用针管写字怎么看?
欧阳中石:书法形式不一定非要改变,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创新。对一些人在书法领域以极大的热情所做的一些探索应该欢迎,不要限定。如果他们成功了,我们应该祝贺,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也应该借鉴、同情甚至帮助。当然,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定是把历史肯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拿他们做试验。探索只有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去考虑,探索之前首要的是争取攀登已被公认的高度。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不要走弯路,不要自持,要充分相信你所攀登的高度。
问:2月26日,您曾在中国美术馆做过 “中国书法的生命力”的讲座,您认为中国书法的生命力在何处?
欧阳中石:我认为,中国书法的生命力在于“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这十六个字,而不单单是美不美的问题。1928年济南曾沦陷过一次,日本人从青岛登陆进攻济南,攻城未果便让老百姓走前面做他们的盾牌。结果,守城部队无法开枪,决定下城跟日本人拼刺刀。部队下来后,日本人就向百姓开枪。中国外交官去交涉,却被凌迟处死。据说当时于右任先生写了两个巨大的布条:“你看见了吗?”,“你记住了吗?”,中国人见之无不落泪。于先生字写得好,但这里不仅仅是书法的力量。他把书法用在了该用的地方,使文字变成了唤起国人战斗的一声声号角。书法艺术是一门学问,包罗万象,很厚重。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目前还看不到它的尽头,前景无限美好。
问:欧阳先生,请谈谈您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是文化的一个项目,她是一种艺术,但艺术不能含盖她,因为现实中孤立的字太难见到,所以说她的形式是艺术,她的内容是文化。我们强调书法文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几年前就改为了书法文化研究所,我想说,写字不等于书法,书法要写文字的内容,文以载道。我这里讲的文化,不单是人文的东西,还包括数理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也需要用书法把它体现出来。不管是人与自然的事还是人与人的事都要诉诸于文字,而用书法艺术地加以表现更有意义。比如,把书法用在名川大山或室内装饰上,是极方便、极绚丽的途径。如果把文化的内容去掉,就失去了她的生命力。我觉得要搞书法,诗不懂不行,对联不懂不行,哲学、史学不懂不行,文学、法学等等不懂都不行。
问:您此次在政协会议上提了关于汉字的议案,具体是怎样的想法?
欧阳中石:就是能不能把我们简化字当中简化的不好的汉字改好了。我发现有的简化字简化的不是笔画,而是词。比如“霪”简化为“淫”。大家知道《岳阳楼记》中首句“霪雨霏霏”中的“霪”字在简化后,将“雨”字头去掉了,简化为“淫”字,这个“淫”字怎么理解?原来繁体字中的意思变成了什么?并且,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1563页中,还特注明“不用霪雨”。我的提案中讲了对于简化的不太适当的或者太不适当的汉字纠正一下好不好?恢复对原有繁体字或词的含义,恢复它原有的正确规范性。明天,我要到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参加一个关于“汉字复兴”的会,我不太同意这个提法,不是汉字复兴,汉字从来也没有衰落过,只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汉字出现一些混乱。我觉得应该是汉字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化这种提法准确。
问:书法艺术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
欧阳中石:3月5日,我曾在《人民政协报》上写过一篇对中华文化的分析,我觉得有三个内容。首先是故有的中华文化。其次是发展中积累的许多优秀文化,比如先秦经传、唐诗宋词等等。更应当注意的是,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人不保守,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影响,一方面和自己的实践结合。比如:佛学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完全接受但和中国结合,这个禅已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的禅。这是中国国民一种特有的气度。既然我们有这样深厚的文化,书法就应当为文化服好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来更有光彩的显示,这是书法者的使命。比如香港、澳门回归,当代发生的事情需要我们将它写出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就不能再写《阿房宫赋》吧。那么,写出新的词、新的诗,为新的文化服务很重要,“与时俱进”是我们的一个任务。
问:书法形式上该如何“与时俱进”?您对有人用针管写字怎么看?
欧阳中石:书法形式不一定非要改变,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创新。对一些人在书法领域以极大的热情所做的一些探索应该欢迎,不要限定。如果他们成功了,我们应该祝贺,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也应该借鉴、同情甚至帮助。当然,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定是把历史肯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拿他们做试验。探索只有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去考虑,探索之前首要的是争取攀登已被公认的高度。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不要走弯路,不要自持,要充分相信你所攀登的高度。
问:2月26日,您曾在中国美术馆做过 “中国书法的生命力”的讲座,您认为中国书法的生命力在何处?
欧阳中石:我认为,中国书法的生命力在于“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这十六个字,而不单单是美不美的问题。1928年济南曾沦陷过一次,日本人从青岛登陆进攻济南,攻城未果便让老百姓走前面做他们的盾牌。结果,守城部队无法开枪,决定下城跟日本人拼刺刀。部队下来后,日本人就向百姓开枪。中国外交官去交涉,却被凌迟处死。据说当时于右任先生写了两个巨大的布条:“你看见了吗?”,“你记住了吗?”,中国人见之无不落泪。于先生字写得好,但这里不仅仅是书法的力量。他把书法用在了该用的地方,使文字变成了唤起国人战斗的一声声号角。书法艺术是一门学问,包罗万象,很厚重。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目前还看不到它的尽头,前景无限美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混濛有象——曹洋书法作品展于7月16日在雨花2022-07-18
- 现场 | 薛永年书法集首发暨书法展 大咖云集2022-07-17
- 书写经典--刘兴华书法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展2022-07-15
- 一场灵魂共鸣的“云上”对话,丰盈生命的厚2022-07-11
- “今我来兹——周少剑书法展”于长沙美术馆2022-07-03
- 瓷书鉴心 臻纯博达丨当李纯博书法遇上景德镇2022-06-17
- Poly-Online | 翰墨芬芳——名家书法集萃2022-06-09
- 雅昌专稿 | 邱振中:没有侠客的时代2022-05-24
- 春山可望 | 长沙师范学院2022届书法学专业毕2022-05-20
- “读懂广州 书写广州 建设广州”榜书作品展2022-05-1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