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与平涂——艺术家王帅对后现代的感应
王帅《世·界》 布面丙烯 2016
气球、避孕套、孤鱼、小孩、枯枝、古城楼、鹿、猴子和飞机等并无必然关联的物象反复出现于王帅不同系列的作品中。艺术家沈敬东认为,他将这一切安安静静 地组织在画面之中,把无序的东西变得如此有序,简约化、图案化,用明快的色彩化解茫然的命题。无疑,这种解读是深刻的;然而在笔者看来,画面中物象间自由 组合本身更具意义,并可成为我们解读其绘画的一个楔子。在解读王帅绘画中物象间的自由组合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他绘画时所运用的一种技法——平 涂。
王帅作品:世·界 Scope 45.5x53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二者之间既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但是二者确实又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可能存在于画面物象的空间组合关系上。从视觉 感知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判断他的作品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充满了梦幻性。比如说,作品中频繁出现一位手拿利剑和气球的蒙面小孩立于孤鱼之背,并且将 小孩要么置于气球之中,要么置于避孕套之中;同时,这一切仿佛都摆脱了重力作用,而悬浮于空。绘画摆脱了客观世界的各种限制,所以画面中的物象无论怎样组 合都有其合理性。既然画家描绘的不是一个客观世界,那么那套既定的以再现或表现为目的的技巧在他的绘画中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自己也曾说过,他在创 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反技法,这似乎也印证了以上的推论;但是在笔者看来,他的反技法之说主要是反油画技法,试图探索在不讲求焦点透视关系、明暗关系、画面光 色效应的前提下,油画所可能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于是,王帅直接将纯粹的颜色平涂在画布上;或者直接利用画面基底的色彩;在布面上画画时,他在做画底方面非 常下功夫,追求整块画布的底色均匀、平整和统一;画面空间也放弃了色彩之间的渐变或过渡,以及基本的画面构成。总之,他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为了使画面 传达出一种纯粹感和平面感。当然,他的这种技巧和表现手法又强化了画面物象的自由组合性,所以可以摆脱任何可能的限制,将毫无关联的物象帖在事先铺好底色 的画布上,画面不再是一个世界而是回归了作品自身。
王帅《囡·囝3》 55x60cm 布面丙烯 2013
如果对其作品中常出现的物象做一番谱系学的探究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其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艺术传统。孤云、远山、古城楼、鱼、鹿和猴子等都具有很强的中国画 的写意性,甚至每种物象都能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找到谱系来源,以他画面中反复出现的鱼为例,我们可以在明末清初僧侣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中觅得其谱系的原型。 从成像技巧方面而言,亦可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因素。比如说,他画面中鹿、猴子等物象,无论是从所呈现的形态还是画法更接近中国传统绘画。最为明显的是 他对线条的运用,可谓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几乎每幅作品都特别强调边缘线的价值并且强调线条作为构形的基本手段。从这个角度而言,王帅绘画中物象自由组合 性及其平面性,与中国艺术传统中追求静谧的艺术境界有着本质性的关联。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创作题材、创作技巧还是画面气质来看,王帅的绘画皆呈现出 完整的艺术风貌。
王帅作品:大队长Captain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13
通过对王帅作品的画面分析,我们可知拼贴式的自由组合与平涂是其独有的艺术特征。诚然,拼贴与平涂本身却又是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其旨在打破现代 主义艺术自我生成的完整性,重新强调认同的东西与它所排斥的东西之间的深层次关联。从这个角度而言,王帅绘画中这两种特征恰恰表现出了他对后现代艺术的感 应;但是我们又不能将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拼贴式的自由组合和所运用的平涂技法与后现代艺术中的拼贴、挪用和追求平面化的平涂进行简单的等同。在后现代艺术 中,艺术家挪用现成品或对既有图像进行拼贴而再次生成新的作品样式;而王帅绘画中的物象在平面空间上的自由拼贴组合并不是对既有图像的简单挪用,其平涂也 并不是简单地追求一种去深度化的画面空间关系。他有意识地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借用图式和成像原则,他也曾提及他的艺术创作受“图层”启示。也就是说,王帅的 作品并不是简单的拼贴和挪用,而是不同色彩层次、不同物象之间叠加并相互彰显各自之于画面的存在价值;甚至其还有更深层次的叠加,那就是中国的艺术传统与 西方艺术之间的叠加与拼贴。王帅系统地学习过中国画并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处于对自由的热爱而转行当代艺术创作;然而他的这段学习经历对其从艺之路的影响应 该是相当深远的。与其他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相比,他不但熟悉油画,还精通中国画的表达技巧及其传统,这使他能轻易地将二者相比较、相融合。实际上,他是 在将两种异质的、甚至相互排斥的艺术进行跨文化语境的嫁接,同时又有意识地探索其作品的文化可能性的网络结构,而不是自然品质,这一点又是对后现代艺术进 行了强烈的反叛。
王帅《囡·囝6 》 60x50cm 布面丙烯 2012
总之,王帅在选择所画物象、所用技法以及画面呈现效果等诸多方面俱构成了一个自洽的艺术系统。如果我们将他的作品置于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视野中,更能发现其独特价值,那就是将中国艺术的技巧及其艺术追求与油画的技巧及其艺术追求进行整合,从中国传统艺术的技法中吸取了精华 来实现对油画技法的颠覆,从而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个性。
最后,祝王帅的艺术之路常青!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