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今日美术馆6月份展讯
2005-06-08 18:22:41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6月5日-6月15日 “图像演义”:虞村油画作品展
2005年6月5日,以《图像演义》为主题的“虞村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展。展出虞村近两年创作的40余件油画作品。
虞村的这批新作采用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即他的作品的内容不是直接来自生活,而是以现成图像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虞村对一系列互不相关的图像进行个人化的阅读、引申、编排,演义出一个个与图像原型的趣味全然不同的画面。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图像已经铺天盖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虞村的画正是这个“读图时代”的直接产物,同时也昭示了这个读图时代一种可行的艺术选择。
虞村在艺术表现上努力使自己回归到“原生”的艺术状态。他崇尚人类本有的那种艺术天性,那种毫无造作之气的孩童般的天然、率真、稚拙。他追求一种不要经由理性干预的轻松自由的创作状态,这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画家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他许多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他的画让我们感到确实是退回到了一种不会画的、信手涂鸦的状态。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更高的控制画面的能力,是一种从有法到无法的“至法”。
在当代艺术中,以现成图像作为材料或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不乏其人,但他们各自的方式都各有不同。虞村的图像演义,既体现了作为创作出发点的图像的价值,又体现了绘画本身的价值。
以现成图像作为艺术生发的基础和灵感的源泉,显然是这个无所不在的读图时代才会有的选择,而在读图的过程中引发出的绘画激情,产生了以绘画手段将图像升华为艺术的内在要求。这个过程,从原图像到绘画的演义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虞村的个展由批评家贾方舟作艺术主持,将在今日美术馆展出10天,并在展览期间召开座谈会,听取在京批评家和同行的的意见。
6月5日-6月15日 当代语境下的女性图式---今日美术馆《女画家作品展》
今日中国画坛上十二位女性画家,来自南北各大都市,齐聚京城,展示她们的水墨佳作,是一件很有意思也颇有意味的事情。
中国画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有人呼之为“水墨画”,尤为写意最甚,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渐渐多称之“水墨画”。这一变化表明了现、当代中国画与传统中国画的异同变化。从“中国画”到“水墨画”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材质的“墨”,虽没什么变化,但其他的都已与昔日书房画案中墨守成规的东西大大不同了。
今日中国画已是一个博大而十分宽容的概念了,不论是画在纸上,还是画在布上,还是用其他什么材料及颜料。时至今日,水墨画的创作正是当今画家突破传统语言规范各显其能、大显身手的时代,但是并不是个个如鱼得水。“与男性画家们相比,女性画家在水墨创作上似乎更得心就手一些。”百年中国画发展变化之大其标志之一就是:女性杰出画家在不断涌现。她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从不去高举“使命”之旗,然而在不经意间却也为之在画坛获得了一席之地。就像古代很少有女性山水画家,现、当代也几乎没有女性画家去像李可染、贾又福为祖国山河绘宏图。即使去年全国美展金牌得主的女山水画家之佳作也是淡淡的“田园曲”。当时,潘缨作为“20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中最年轻的女性画家,入选的作品也不是“壮美史诗”,是得以笔墨语言创新而入围的。潘缨此次参展的作品绘的已不是昔日成名图式——少数民族盛装少女,而是阳光下、海滩上的都市女性。笔墨淡然,心境淡泊,真实自在,引人入胜。其他十一位女性画家也都是以女性敏锐的感觉和其独到视角来感受生活,表现感悟,创新图式。
张灵的图式和心境与潘缨作品异曲同工,跃入画面的小白兔既是一个现代意味符号又恰到好处点缀了画面,愈显南国女子聪慧与灵秀。任思娴画面构成及取材充分显示出当年中央美院高材生在水墨创新中出手不凡的独到之处。韦红彦、陈子作品的如梦如幻、如诗如歌的画面,在对女性自身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关注中自然表现出美好的理想天国之佳境。
谭红作品优雅、恬静与刘彦画面人物前卫、时尚气质表象的反差极大,但两者内在都是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下现代人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更自在、更加个性化生活之写照。
京城女画家纪京宁以家庭生活与妇女形象入画而颇有影响。纪京宁原和王稳苓、王燕桥同居一市,她们都以家庭中女性尤其母性的生活情景入画,表现了现代化生活中北方女性与传统的矛盾浅意识的对抗,既是一种无奈的切肤认知,也是自我、自恋的真切映照。
张合红、李水歌应该是此次约请的最年轻的参展画家,两位参展的作品,画的不是和前十位一样的现代人物,而是工笔花鸟,然而她们的工笔画鸟已从传统出境进入现代生活情境。她们的“现代感”不是一句现代精神就可了结的,在二人作品里更多的是现代人文关怀下真挚人性情愫的流露,二人色调不同、反差强烈。张合红色彩鲜艳、花型奔放而不失女性朦胧羞涩;李水歌画面清新、素雅,方显孤傲可贵。
在当代语境下的水墨创作,女性画家已经在扬弃传统笔墨语言规范道路上加速度,从创作上由原来自觉不自觉的习惯于男性话语,到如今关照自身渐渐多了起来,绘出当下女性图式,有了更多自我的话语,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向。
参观展览请浏览展览专区
2005年6月5日,以《图像演义》为主题的“虞村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展。展出虞村近两年创作的40余件油画作品。
虞村的这批新作采用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即他的作品的内容不是直接来自生活,而是以现成图像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虞村对一系列互不相关的图像进行个人化的阅读、引申、编排,演义出一个个与图像原型的趣味全然不同的画面。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中,图像已经铺天盖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虞村的画正是这个“读图时代”的直接产物,同时也昭示了这个读图时代一种可行的艺术选择。
虞村在艺术表现上努力使自己回归到“原生”的艺术状态。他崇尚人类本有的那种艺术天性,那种毫无造作之气的孩童般的天然、率真、稚拙。他追求一种不要经由理性干预的轻松自由的创作状态,这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画家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他许多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他的画让我们感到确实是退回到了一种不会画的、信手涂鸦的状态。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更高的控制画面的能力,是一种从有法到无法的“至法”。
在当代艺术中,以现成图像作为材料或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不乏其人,但他们各自的方式都各有不同。虞村的图像演义,既体现了作为创作出发点的图像的价值,又体现了绘画本身的价值。
以现成图像作为艺术生发的基础和灵感的源泉,显然是这个无所不在的读图时代才会有的选择,而在读图的过程中引发出的绘画激情,产生了以绘画手段将图像升华为艺术的内在要求。这个过程,从原图像到绘画的演义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虞村的个展由批评家贾方舟作艺术主持,将在今日美术馆展出10天,并在展览期间召开座谈会,听取在京批评家和同行的的意见。
6月5日-6月15日 当代语境下的女性图式---今日美术馆《女画家作品展》
今日中国画坛上十二位女性画家,来自南北各大都市,齐聚京城,展示她们的水墨佳作,是一件很有意思也颇有意味的事情。
中国画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有人呼之为“水墨画”,尤为写意最甚,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渐渐多称之“水墨画”。这一变化表明了现、当代中国画与传统中国画的异同变化。从“中国画”到“水墨画”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材质的“墨”,虽没什么变化,但其他的都已与昔日书房画案中墨守成规的东西大大不同了。
今日中国画已是一个博大而十分宽容的概念了,不论是画在纸上,还是画在布上,还是用其他什么材料及颜料。时至今日,水墨画的创作正是当今画家突破传统语言规范各显其能、大显身手的时代,但是并不是个个如鱼得水。“与男性画家们相比,女性画家在水墨创作上似乎更得心就手一些。”百年中国画发展变化之大其标志之一就是:女性杰出画家在不断涌现。她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从不去高举“使命”之旗,然而在不经意间却也为之在画坛获得了一席之地。就像古代很少有女性山水画家,现、当代也几乎没有女性画家去像李可染、贾又福为祖国山河绘宏图。即使去年全国美展金牌得主的女山水画家之佳作也是淡淡的“田园曲”。当时,潘缨作为“20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中最年轻的女性画家,入选的作品也不是“壮美史诗”,是得以笔墨语言创新而入围的。潘缨此次参展的作品绘的已不是昔日成名图式——少数民族盛装少女,而是阳光下、海滩上的都市女性。笔墨淡然,心境淡泊,真实自在,引人入胜。其他十一位女性画家也都是以女性敏锐的感觉和其独到视角来感受生活,表现感悟,创新图式。
张灵的图式和心境与潘缨作品异曲同工,跃入画面的小白兔既是一个现代意味符号又恰到好处点缀了画面,愈显南国女子聪慧与灵秀。任思娴画面构成及取材充分显示出当年中央美院高材生在水墨创新中出手不凡的独到之处。韦红彦、陈子作品的如梦如幻、如诗如歌的画面,在对女性自身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关注中自然表现出美好的理想天国之佳境。
谭红作品优雅、恬静与刘彦画面人物前卫、时尚气质表象的反差极大,但两者内在都是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下现代人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更自在、更加个性化生活之写照。
京城女画家纪京宁以家庭生活与妇女形象入画而颇有影响。纪京宁原和王稳苓、王燕桥同居一市,她们都以家庭中女性尤其母性的生活情景入画,表现了现代化生活中北方女性与传统的矛盾浅意识的对抗,既是一种无奈的切肤认知,也是自我、自恋的真切映照。
张合红、李水歌应该是此次约请的最年轻的参展画家,两位参展的作品,画的不是和前十位一样的现代人物,而是工笔花鸟,然而她们的工笔画鸟已从传统出境进入现代生活情境。她们的“现代感”不是一句现代精神就可了结的,在二人作品里更多的是现代人文关怀下真挚人性情愫的流露,二人色调不同、反差强烈。张合红色彩鲜艳、花型奔放而不失女性朦胧羞涩;李水歌画面清新、素雅,方显孤傲可贵。
在当代语境下的水墨创作,女性画家已经在扬弃传统笔墨语言规范道路上加速度,从创作上由原来自觉不自觉的习惯于男性话语,到如今关照自身渐渐多了起来,绘出当下女性图式,有了更多自我的话语,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向。
参观展览请浏览展览专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现场 | 中法艺术家共情表达“我们这个时2022-06-12
- 张红梅作品在意大利巴勒莫皇宫展出2022-04-25
- 美门展讯 | 见 · 闻声 -- 王文生 水彩·油2022-04-23
- 对话大师|加埃塔诺·佩谢:女性是男性偏见2022-04-07
- 雅昌快讯|重聚——王式廓艺术扶持计划回顾2022-02-21
- 雅昌专稿 | 2021“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揭2021-11-21
- 三位艺术8奖得主参展“一束光临”2021-11-09
- 在今日美术馆走进W的世界 看见儿童的力量2021-10-18
- 快讯 | 2021年“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2021-09-26
- 全球影像艺术大展“LOVELOVELOV2021-09-2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