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西域印迹——曹建斌油画艺术展

2016-06-30 09:38:29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展览名称:西域印迹——曹建斌油画艺术展

  策展人:李磊(井中月)

  艺术家:曹建斌

  学术支持:郭雅希、黄建新、郝青松、刘选让、史晓明、邵亮、孙黎明、郑金岩、曾多源(以姓氏拼音排序)

  学术主持:郭雅希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新疆和田地区文联

  媒体支持:新华社天津分社、北方网、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文化视点》、中国国家艺术网、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阿特网、99艺术网、58艺术网、中外美术网、北方美术、华夏艺术网、艺评网、瑞艺术网、美讯网、天津书画网、东方书画艺术网、天津书画频道、今晚报、和田在线网、当代书法网、青年艺术网、和田文艺网(排列不分先后)

  开幕时间:2016年7月4日 15:00(周一)

  展览时间:2016年7月4日—2016年7月7日

  展览地点: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与天纬路交口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高天厚土尽灿然——曹建斌油画艺术感言

  任何生命的外化痕迹都来自于生存意念的内在涌动,即使大脑皮层的轻微印记都绝不可能跨越生物学层面的潜能意识。况且,人类尚有缜密的理性思维与优先早慧的视觉文明基因在无形的支配着我们的造型艺术。故此,画笔挥动的那每一个瞬间、形与色传达出的微妙审美欲望、以及画布上凝结的表层物化肌理,这些均是画家生活轨迹真实而必然的流露。曹建斌的油画艺术图式之所以离不开大美和田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情怀,也正是顺应并凸显着这个普世原理。

  假如你没有去过遥远而神奇的和田,那么,和田大美的朦胧印象将永会恍如隔世,想往者只能偶尔通过现代的数字媒体,浮光掠影似的粗略感知那里仍然还遗留着原始荒凉的大漠、游弋无声的克里雅河、悲壮寂静的胡杨丛林、形单影只的牧羊人、神秘的民族风俗以及淳朴的乡间民情,更何况与世隔绝的沙漠腹地里春天的肆虐沙尘暴、夏日无情的强炽光、满目秋色的爽朗天空、冬季安逸默然的清凉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的。

  然而,那里的生存境况并非十分理想,绿洲的温馨与荒漠的酷烈悬极两殊且全然并存,生命中最美好的愿望往往在那里时常遭遇最严酷的生死考验。可是,曹建斌的画笔情调更多的却是向我们倾述了那里与现代文明迥异的、伊甸园式的人类精神家园,因为他始终深情的爱着那里。

  由于曹建斌命运中的珍贵时光多洒落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更偏远的于田县,尤其是他的青春年华都全身心地融入了那片沃土,我们从他的画面里能够轻易地察觉出他创作中的每一丝灵感、每一束眼神、每一次欣喜,甚至每一声叹息都与于田独有的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

  和田古称于阗,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重镇;东、西方四大文明交流的荟萃之地;华夏龙脉的精神故乡——昆仑神话及和田美玉的宗祖策源地。佛教北传后的小西天;多元文化在此聚集沉淀。故历代文人雅士对于阗赞誉不绝。更为幸运的是,还有隋唐时造型艺术著名的丹青圣手——尉迟父子原籍的经典画风遗留。曹建斌在此钟情于绘画艺术,真可谓尽享这块风水宝地。

  如果和田是稀有中的少见,那么,于田则更是少见中的鲜见,那里民族风情异常浓郁。于是,悟性敏锐的曹建斌的画风自然会独具一格;于田是宁静的,于此,他的画面便格外安宁;于田是喧闹的,就此,他的色彩才绚烂而热烈;于田如有悲伤,转而,他的思绪则感伤不已。再有甚者,于田的原生态得天独厚,进而,他的美学格调当然就凝聚着纯朴。于田养育了他,他也报恩于于田。总之,他的艺术生命完全融合接纳了本土的文化基因。有和田的高天厚土做傲然的后盾,他的生命艺术怎能不盎然自居呢?

  现在,曹建斌正值风华正茂,但愿他的艺术生命、人性的光辉今后愈加灿然夺目!

史晓明 西域文化艺术研究学者、教授

2016年6月25日写于乌鲁木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