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诗意的栖居——宿利群的水墨艺术

作者:何桂彦 2016-07-27 11:42:21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1980年代初以来,宿利群在油画与水墨领域的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不过,在整个1980年代,其创作的重心主要在抽象油画,尤其是“硬边抽象”。1990年代初,其创作方向有一个重要的转向,即重新投入到水墨领域之中。事实上,与1980年代油画领域所掀起的艺术思潮作简单的比较,现代水墨的起步明显要滞后一些。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水墨掀起的第一波浪潮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现代水墨肇始于传统水墨内在的改变,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在现代水墨的阵营中,激进派几乎是反传统的。他们认为,传统水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风格单一,语言乏味,更重要的是无法反映当代人的精神感受。因此,反传统的主要方式是,不但要摒弃水墨自身的语言体系,而且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媒介,将观念的表达放在首位。与激进派相比,当时居于主导性的现代水墨思潮是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成果,将其嫁接到水墨领域,推动其向前发展。所以,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得最多的仍然是表现性水墨和抽象性水墨。与这两种倾向都有不同,80年代后期涌现出了“新文人画”。这个脉络的艺术家既希望与传统水墨有某种内在联系,也希望对当下的生活有所反映。但是,“新文人画”并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原因在于,不仅无法达到传统水墨的审美境界,相反,那些无聊、虚无,甚至充满情色意味的作品,使艺术家沉迷于肤浅的笔墨游戏之中,也导致作品的审美趣味流于庸俗。

  从宿利群90年代初的水墨创作来看,他的路子比较平稳,这或许与他温和的性格有关。面对现代水墨的三种倾向,宿利群希望能沿着第二条道路发展下去,这在2006年以来所创作的水墨作品中可见一斑。这批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效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重视表现性,突出画面的构成意识。塞尚之后,西方现代艺术开启了形式——结构的艺术谱系,最终在蒙德里安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色域绘画”中达到高峰。尽管宿利群的水墨创作并没有发展到纯粹的结构抽象,但艺术家仍希望透过表象的现实,提炼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在西方现代构成艺术的影响下,让作品的形式表达能更好的契合当代人的视觉习惯。其次,艺术家在重视传统水墨的墨色表现性的时候,有效地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处理方法。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古人曾追求“墨分五色”。宿利群作品中的墨色表现是十分丰富的,有时温润华滋,有时苍茫浑厚。当然,墨色的表现与水分的控制,以及用笔的变化有直接的联系,或聚或散、或紧或松、或点或染、或重叠厚积或轻扫而过,由此,在充分发挥墨色自身表现力的同时,用笔也能很好地反映艺术家创作时的情绪。将墨色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观念予以结合,使得画面的视觉效果更有张力。从这个角度讲,宿利群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被看作是彩墨画。就近年的创作来说,不管在题材上、形式上有多大变化,宿利群的水墨艺术始终醉心于东方化的水墨意味,推崇意象化的表达。“意象”实质是“意”与“象”的结合。魏晋以降,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中,就出现了应物、游心、明道、畅神、逸格等命题和范畴,到宋元时期就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其完整的意象表现的水墨语系。简单地说,“意”与“象”的结合,最终让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自身的方法论与审美体系,即以“感物”为起点,以“游心”为过程,以“悟道”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在宿利群看来,艺术领域中对意象化审美境界的追求,其实对应的则是现实生活中渴望一种诗意化的存在。这多少有点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

  如果从艺术创作内在观念衍生的角度讲,宿利群的绘画与原中央工艺美院的绘画传统仍然是密切维系的。早在1979年,吴冠中先生就提出了“艺术需要追求形式美”,这个观点在当时的美术界曾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因为,追求“形式美”不仅是对艺术政治化的反拨,而且捍卫了艺术本体自身的价值。在老一辈的艺术家中,吴冠中袁运甫等先生的创作对宿利群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当然,如果进一步追溯,这种绘画传统的形成还离不开30年代林风眠先生的贡献。当时,林先生主张“融合中西”,就是希望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表达、修辞方法与传统的国画有机的融汇,为水墨艺术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就宿利群近期的作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意象表现。诚如前文所言,这种“意象”的表达既有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又力图将墨色的表现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观念予以结合。而这种方法多少与老中央工艺美院的绘画传统有着联系。第二类作品是写生之作。多数时候,它们都像是小品,但这些作品却让艺术家保持着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是自己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第三类作品介于意象表现与抽象之间,但更偏向于抽象。和西方现代绘画中的“热抽象”与“冷抽象”都有不同,宿利群的抽象得益于对墨点的利用。由点接面,进而让墨点构成一种潜在的“色域”。如果细致地看,这些墨点实质也是一些笔触,只不过,它们不具有叙事性。这种修辞方法看上去简单,但实质负载着艺术家内在的情感体验,而这种倾向于极简化的形式,反而让画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视觉结构。当然,进入抽象水墨的实验既源于对意象表现水墨的推进,更来自于艺术家需要从个人内在的创作脉络上与90年代初那批“硬边抽象”发生联系。

  从1996年到2006年,宿利群的创作脉络曾发生了断裂。而这十年,也正是80年代的现代水墨向当代水墨、观念水墨的嬗变阶段。如果在当代水墨的谱系之中,宿利群的水墨实验难免会有些尴尬。实际上,在环境设计领域打拼了十多年,宿利群早已成为这个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但他内心却割舍不下对水墨艺术的挚爱,更何况他原本就是“新潮美术”的一个参与者,曾见证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这次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个人展览较为全面地地展示了艺术家近年来在水墨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古人云,“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于宿利群来说,水墨艺术只是一个载体,一个通道,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实现“诗意的栖居”才是他最终的人生目标。

2012年7月20日于望京东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