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徐龙森:画廊的文化身份与生存空间

——美术的缺席和画廊的生态环境

作者:徐龙森 2005-05-30 16:02:20来源:《艺术市场》
A- A+
  王朔有一篇文章,题为《现在生活中好像没有美术这一块》,虽然那种“无知者无畏”的勇气有些让人不敢恭维,但也确实道出了美术在当下社会文化生态中的真实处境。那就是整个人们的生活离开美术太遥远了,美术只是属于某个专业圈,或者是一小撮趣味圈的事情。去看看画廊的展览就知道了,转来转去都是熟面孔,好像是办给圈内人自己看的。

  当文明成为一种装饰,历史、价值、意义、理想和信念都迅速成为没有意义的语言符号。社会的浮躁气、商人的铜臭气、文人的酸腐气侵蚀着人们的创造力。在这样一种混沌状态中,许多人自觉自愿地屈服于各种流行时尚。在各个社会层面普遍流行的其实是一种“秧歌舞文化”。它的特征是表面风光热闹,歌舞升平,但是缺乏文化的底蕴和精神的厚度,人们企图一举富贵的欲望背后其实是怯弱虚荣的心态。文化的缺席和精神资源的积贫积弱,使我们的生活显得如此浮躁。作为文化的视觉表象的美术,在普遍性的意义上缺席了。这就是画廊存在的一个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

  画廊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生意和管理无关,作为文化产业,关键的问题是画廊经营者其个人对艺术的感悟能力,评判能力,鉴赏能力,发现能力和推广能力,这几个能力组成了画廊业主的综合艺术素质,在这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一个画廊业主还应该是一个经营管理者和一个社会活动家。如果说必要的艺术素质是“1”,那么其他素质应该是“1”后面的“0”,如果必要的艺术素质都不具备,经营和活动手段再多也都没用,充其量只是个做不大的小商人。公众和艺术家对画廊业主的看法也由此而生,这些看法不是因为画廊的表现好坏与否,而是根本就没有认为画廊业和艺术有关,认为二者之间惟一的关联点是买卖。谈到买卖就想到商人,就想到无商不奸,重利轻义,商人不诚实……

  现在的问题在于画廊业主本身,在艺术能力这一块缺失得很多。这成为我们今天谈画廊的异化的第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


  
  >>请浏览专题内容:挑战与出路:画廊业何去何从?

推荐关键字:发展方向 画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