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书画火爆:美术书刊淘金良机

2005-05-28 13:52:37来源:《上海证券报》
A- A+
  目前,春季大拍如火如荼,尤其是书画的火爆气氛使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但是与其他的投资门类相比书画投资的风险更大,一旦"走眼"便等于将钱扔进了水里。如何才能迈开书画投资的第一步呢?专家建议,不妨从书画刊物开始。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荣宝春拍上,吴冠中《黄土高原》被一海外藏家以1870万元的天价拍得。虽然拍卖行在拍卖目录对于这件拍品的著录情况介绍地非常详细,但对它究竟在哪些拍卖会上出现过却付之阙如。但在一本2001年9月出版的《艺术新闻》杂志中,我们却可以查到这件作品曾在2001年10月14日举行的台北佳士得拍卖会上成交过,估价约合人民币50-75万元,成交价近225万元。

  除了了解书画拍品以往的成交价之外,是否在专业美术书刊上发表出版过,也可以作为判断绘画作品真伪的线索,这就好比传统所谓的著录书。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版的各类画辑、画选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代一些造假者往往会不惜重金让出版社将有关赝品汇集成册,而在七八十年代年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一些作伪者常常参考当年画辑、画选中的一些作品进行造假。像有关媒体曾经披露过的徐悲鸿赝品《猫石图》,实际上就是模仿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81年6月出版的《徐悲鸿彩墨画》中的第8幅作品《猫》临摹的,将这两只两头"猫"进行比较,你就会立刻发现破绽了。

  书画的日益火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这类书刊,使其身价倍增,其中一些珍品更是走上了拍卖台,这两年表现最抢眼的就是《艺苑掇英》,从2004年现身朵云轩春拍之后,《艺苑掇英》(1-65)就屡创佳绩:第一次成交价就达到了34100元;到秋拍时成交价更是达到了41800元。《艺苑掇英》创刊于1978年,从创刊至今跨越30年。这份铜版纸精印的8开杂志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非常罕见的,但更让业界垂青的是其选材精审。翻开近年来大型拍卖公司的图录,往往会特别注明曾经《艺苑掇英》发表,这份杂志已经为权威的著录书籍。有些人或许会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在目前的旧书市场花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一本,但事实上就连书商也不得不承认,要凑成一套《艺苑掇英》非常难得。此外,更关键的是品相。由于当年《艺苑掇英》创刊时的售价是3元人民币,普通书画爱好者难以承受,因此现在许多旧书市场上的早期《艺苑掇英》,不是有图书馆收藏章就是有图书馆的借书单,大大影响了品相,有些甚至将整套合订成一本,这与拍卖会上的整套《艺苑掇英》有天壤之别。在即将举行的上海嘉泰200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就有一套从创刊号到第70期的《艺苑掇英》,而且估价比去年的成交价低了许多,这就有了一个让买家拾遗补缺的机会。

  搜集现代美术书刊并不是难事,但是如果希望在阅读之余更有升值的空间,就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品相,特别是一些估价高的参考书更要注意。要收集有价值的书画刊物,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寻找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早期刊物。像人民美术出版社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版的一批著名近现代画家的画辑、画选。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关注像《艺苑掇英》、《艺术市场》、《艺术新闻》等艺术期刊,其中不仅含有相关的著录信息,更有助于把握整个市场的行情。最后,就是所有书刊必须完整且品相完好。只有这样的刊物在今后才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推荐关键字:书画收藏 美术书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