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留韵——西泠印社摩崖石刻拓片展
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西泠印社,是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的民间学术团体,至今已延续了113年之久。而今,西泠印社被国内外印学界誉为“天下第一名社”,其麾下社员有500余人,遍布于世界各地。
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深入的研究印学。“印学”是“金石学”中的支脉,“金石”是“印学”研究的支撑,深入研究“印学”,就要从古今传存下来的金石中去发现汲取养料,才能更好的发展、创新。
西泠印社所“保存金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金”,以古玺铜印为代表,兼及钟鼎彝器、泉布等铭文。一类是“石”,包括历代碑刻,以及孤山社址的摩崖石刻等。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和岩画。狭义的摩崖石刻是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摩崖有些是经过书丹而成,但也有不少是直接奏刀凿刻,故其书风多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意趣天成,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且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百余年来,历代西泠印社前辈经年累月在社址崖壁上凿下名家书法,其内容或记事,或怡景,这些富有艺术欣赏力的书法与孤山楼台亭榭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金石留韵——西泠印社摩崖石刻拓片展”是西泠印社第一次与千里之外的成都永陵博物馆合作成果,此次采取图片与拓片相结合的展览方式,让观众能更直观的走进西泠印社,解读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 安徽桐城张祖翼书
印藏 : 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凿壁庋藏,庶与湖山并永云尔。戊午夏叶舟识。
非昌黎诗,咏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铸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问彼都之贤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硕戏题,年七十有八。
静观 1983年李伏雨书
金仙阅世,石室遁形。辛酉年冬月。
人间何处有此境 道光庚戌七月既望 吴咨
隐闲 耐闲殊不易之,吾欲一印。石潜。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