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谈古玉辩伪
作者:李惠新 2005-05-25 09:57:41
A-
A+
一、古玉鉴定辨伪必须十分重视信息源和积聚。这里所说的信息源包含正、负两个方面。所谓“正”信息源,便是我们所说的真古玉器。在实践中有经验的鉴定专家,拿到一件古玉,往往到手第一眼就能八九不离十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就是因为他积累了大量的“正”信息。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正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对古玉的“神韵”有所领悟,体察出其特有的时代气息。只有经常地、不断地与那些可以“验明正身”的真品打交道,才能慢慢地在头脑中形成厚实的信息,从而炼得辨伪的火眼金睛。与此同时,古玉鉴定家同样不能忽视对负信息源的搜集。现代工艺科学的发展,使仿古和伪古玉器的“乱真”水平不断提高。如果不对那些高超的造假作坊和林林总总的地摊古玩市场有个大概的了解,不对那些层出不穷的制假工艺手段有个清楚的印象,那么,面对不断出现的高仿的“妖怪”,便会无所适从。
二、提倡古玉研究专家与民间收藏家优势互补。古玉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古玉收藏家的收藏经验,都是科学的古玉鉴定辨伪宝库中的财富。现在的问题是,在古玉研究专家与收藏家之间,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一种脱节的关系,即一些专家对收藏家长期在收藏实践中形成的鉴别经验、方法、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一些古玉收藏家对专家经过科学考证而形成的研究成果也不屑一顾。两家各自为政而互不尊重。作为学术研究,百家争鸣方能推动文化的繁荣。独尊一家,则不利于文化的进步。作为一门学科,古玉鉴定辨伪亦是同理。因此,在古玉研究专家与收藏家之间,应该有包容性,互相尊重对方的经验、成果,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探讨古玉鉴别中的新课题。要知道,古玉的深奥就在于任何一件古玉的产生,都是玉工呕心沥血精心磨砺的单一产品。古玉凝结着玉工的不断的创新和劳动的结晶,它永远不可能给你一个现成的模式。任何一件古玉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形式。所以,不管是专家或藏家,对于一件古玉,即使是真实的,但如果出现了哪怕是百分之五十的异议,也未必不是正常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古玉鉴定辨伪同样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因循守旧的作风。大量的出土和传世古玉,为我们展现了历史发展与用玉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常说的玉器“标准件”,便是通过用玉制度和工艺特色来关照时代特点的一种方法。在古玉的辨伪中,标准件也常常成为鉴定真伪的一种依据。应该看到,对于大部分的古玉器型,标准件确实为我们的辨伪工作提供了非常可靠实用的正确信息,但如果仅仅将标准件的信息作为一种僵化的鉴识根据,而无视一些没有标准件比照但有着充足的存在可能的出土或传世古玉的真实性,那么,这样的鉴定辨伪方法同样最终会钻进死胡同里去。在现实中,我们曾经看到有些非常开门但缺乏标准件比照的古玉,在一些古玉研究专家手中如何轻易地“毙命”。当然,如果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以一种浮躁的、缺乏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鉴别方法,将那些昭然若揭的仿古玉或伪古玉当作真物来宣传、当作宝贝来喝彩,混淆视听,给古玉收藏者产生不应有的误导,更是违背了“以玉比德”的古训,每一个古玉研究者或收藏家,同样有个解放思想、尊重科学的问题,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收藏和鉴赏,不断发现古玉文化的辉煌精华,推动古玉鉴别辨伪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编后语:本文对古玉辨伪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但其举例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供读者参酌。
二、提倡古玉研究专家与民间收藏家优势互补。古玉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古玉收藏家的收藏经验,都是科学的古玉鉴定辨伪宝库中的财富。现在的问题是,在古玉研究专家与收藏家之间,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一种脱节的关系,即一些专家对收藏家长期在收藏实践中形成的鉴别经验、方法、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一些古玉收藏家对专家经过科学考证而形成的研究成果也不屑一顾。两家各自为政而互不尊重。作为学术研究,百家争鸣方能推动文化的繁荣。独尊一家,则不利于文化的进步。作为一门学科,古玉鉴定辨伪亦是同理。因此,在古玉研究专家与收藏家之间,应该有包容性,互相尊重对方的经验、成果,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探讨古玉鉴别中的新课题。要知道,古玉的深奥就在于任何一件古玉的产生,都是玉工呕心沥血精心磨砺的单一产品。古玉凝结着玉工的不断的创新和劳动的结晶,它永远不可能给你一个现成的模式。任何一件古玉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形式。所以,不管是专家或藏家,对于一件古玉,即使是真实的,但如果出现了哪怕是百分之五十的异议,也未必不是正常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古玉鉴定辨伪同样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因循守旧的作风。大量的出土和传世古玉,为我们展现了历史发展与用玉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常说的玉器“标准件”,便是通过用玉制度和工艺特色来关照时代特点的一种方法。在古玉的辨伪中,标准件也常常成为鉴定真伪的一种依据。应该看到,对于大部分的古玉器型,标准件确实为我们的辨伪工作提供了非常可靠实用的正确信息,但如果仅仅将标准件的信息作为一种僵化的鉴识根据,而无视一些没有标准件比照但有着充足的存在可能的出土或传世古玉的真实性,那么,这样的鉴定辨伪方法同样最终会钻进死胡同里去。在现实中,我们曾经看到有些非常开门但缺乏标准件比照的古玉,在一些古玉研究专家手中如何轻易地“毙命”。当然,如果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以一种浮躁的、缺乏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鉴别方法,将那些昭然若揭的仿古玉或伪古玉当作真物来宣传、当作宝贝来喝彩,混淆视听,给古玉收藏者产生不应有的误导,更是违背了“以玉比德”的古训,每一个古玉研究者或收藏家,同样有个解放思想、尊重科学的问题,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收藏和鉴赏,不断发现古玉文化的辉煌精华,推动古玉鉴别辨伪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编后语:本文对古玉辨伪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但其举例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供读者参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专家导赏:2021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国瓷器及工2021-11-10
- 雅昌快讯|《古玉聚英:丁哲师生藏玉选辑》2021-10-10
- 【嘉德香港•秋拍】玄礼四方——中国古代玉2021-09-29
- 古天一2020拍卖会:“清玩聚珍” 古玉揽胜2020-10-12
- 【解析】真假难辨的古玉受沁2020-02-03
- 【雅昌快讯】万昌斯香港2019春拍启动:古玉2019-05-25
- 【雅昌带你看展览】玉出山河:千年荏苒 与2019-04-20
- 【雅昌快讯】民国首任总理珍藏领衔衔邦瀚斯2018-12-04
- 18件罕见古玉将现香港万昌斯秋拍重要私人珍2018-11-07
- 齐白石山水画的作伪与鉴别2018-09-22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