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尧小锋:陈逸飞油画升值的七大看点
作者:尧小锋 2005-05-25 09:27:02
A-
A+
图一:浔阳遗韵
图二:山地风
通观艺术市场规律,生前如果不是仅靠地位和官衔而是靠实力、靠独特性取得成功的的艺术家,从长远来看,其逝后作品一般都是升值的。对于陈逸飞,这个规律同样颠扑不破。更何况其生前凭借个性化的东方绘画语言蜚声海内外,至今仍是中国油画界在世界画坛的代表性招牌。诸多理由让我们看好陈逸飞油画良好的增值空间。
理由一:成功靠的是实力
从陈逸飞成名的历史来看,他的崛起并非炒作和偶然因素促成的。上个世纪70年代,陈逸飞是在1000多名考生的激烈竞争中考取上海美术学校的,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油画班。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时,他因画技超群提前毕业成为首批专业画家之一,两年后被提升为油画组负责人时才24岁。其间正值“文革”,环境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典雅的艺术之梦,他在街头画政治色彩极浓的巨幅宣传画,考察并描绘黄河流域。陈逸飞与画家徐纯中合作创作的水粉画《金训华》发表在《红旗》杂志封底上,使他声名大振。此后,他又创作了大型油画《黄河颂》、《开路先锋》、《红旗颂》、《写于长夜---鲁迅》等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屡获好评。
1979年,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油画《占领总统府》,在上世纪80年代获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被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1980年陈逸飞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他的作品在纽约国际画廊、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等展出,得到了西方的认可。自1983年起,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行了6次个人画展。特别是首次举办个人画展的时候,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当作礼品赠送给****。使他蜚声东西方。从他的这些颇赋传奇色彩的跨国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成功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力和善于抓住机遇的基础上。
理由之二:画作具有鲜明的开拓性
陈逸飞油画最大特色在于,他找到了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东方文化绘画语言,并善于灌注在他绘画的各种题材之中。他创作的题材主要包括西洋女乐手系列、古典仕女系列、江南水乡系列、西藏风情系列,这些作品既有写实功力,又有浪漫情调,既有精神追求,又有国际眼光。陈逸飞喜爱柔和的线条和低沉的色调,他把自己所画的人物比做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造型力求完美,日臻纯熟的技法并非目的,只是有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熟的个人视觉感受。陈逸飞早期创作的一系列表现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的作品,奠定了他创作大型油画的气度与能力,特别是英雄主义的熏陶,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创作,使他一直保持着浪漫主义的风韵、雕塑般的凸现能力和删繁就简的聚焦水平。
上世纪80年代,陈逸飞在美国留学、作画,又到欧洲观摩,极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视野,他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把东方和西方融合起来,塑造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西洋女乐手系列包括《女笛手》、《四重奏》、《大提琴手》等多幅作品,是陈逸飞旅美后比较重要的创作收获。画面上西方女性凸现给中国观众的典雅、端庄、雍容,这组作品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中国画家直面西方题材的拓荒精神和勇气。陈逸飞在美国的创作并非丢弃传统,中国特色不仅主宰他作品的画面,而且融化在创作风格之中。
江南水乡成为陈逸飞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他的全部创作中约占四分之一的分量。中国的历史形象和地理形象,经过陈逸飞上海式的中转、改造,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意绪。《浔阳遗韵》、《夜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988年,陈逸飞到藏北和甘南游历,对西藏神秘独特的风俗民情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创作出一系列以西藏为主题的油画。1994年创作的《山地风》等,就是源自那次旅行的收获。
理由之三:画坛地位独特
国际上,陈逸飞发现并提供了西方认可的话语符号--怀旧意识、老上海情结、浪漫写实主义。因此长期得到了西方人士的普遍追捧,他是与世界最权威的玛勃洛画廊签约的第一位亚洲画家。上个世纪80年代,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康科兰博物馆馆长米歇尔¡包特温尼先生在陈逸飞一次个展中这样写道:陈逸飞是为他的民族恢复与西方对话的第一位艺术家,现已成了美国和中国之间交流的可能性的重要象征。他的作品以西方人所能够达到的娴熟的形式,精湛而又准确的把握住了对中国风景的感受。他的诗化了的中国意象给予美国人很易于接近那个国度的人们的感受和情绪。他的作品为我们人性化了那块土地,帮助我们充实了我们两个民族之间的空隙。在国内,至今,他的作品依然是中国油画市场的领头羊。著名拍卖师刘新惠认为,陈逸飞、杨飞云和陈丹青可以并称为中国油画市场的领军人物,他的江南水乡系列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陈逸飞让世界了知道了周庄。他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巨大影响,是中国油画第一个过百万的人,第一次让中国油画家的价值达到了世界水准。
理由之四:油画价格节节攀升
在中国内地拍卖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就开始崭露头角。从上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并接连拍出高价、记录。1991年,陈逸飞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37万港元成交并打破了当时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成交记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98万港元再创拍卖新记录;1994年,《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人民币易主,当时中国刚刚进入油画拍卖的第二个年头,其中已进行的一场油画拍卖中总成交也只有几百万元,陈逸飞单幅作品的成交价格足以令市场瞠目。1997年陈逸飞的《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1999年,当《浔阳遗韵》再次拍卖时,它的成交价已达到了297万港元。
陈逸飞对内地油画拍卖市场有较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内地拍卖行纷纷推出中国油画专场,并涌现出相当一批有卖点的油画家。值得一说的是,近年来,拍卖市场上,一大批油画家作品的成交价已超过了陈逸飞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处于领军行列。在200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他的《霞飞路上》以220万元的价格成交,居于2004年中国油画拍卖排行榜中的第六位;于2004年创作的《上海滩》成交价为170.5万元,排在第十位。今年1月份陈逸飞的布面油画《深闺》以102.3万元成交。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在香港也有不错的成绩。去年11月,陈逸飞的名作《罂粟花》在香港拍出了368万港币,创下了他本人作品的拍卖记录。陈逸飞在中国嘉德网站上的拍卖记录为33条,而在中国拍卖界权威的雅昌艺术网站上,陈逸飞位列“中国2004年最具市场影响的油画家20人”之中,排名位居第二,仅次于吴冠中。并在2004年上拍作品13件,成交10件,年拍卖总额达958.32万元。
理由之五:其作品国际影响力大
截止到目前,收藏过陈逸飞的作品主要包括:第一是欧美人士,第二是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华人,第三是国内的收藏散客。他们中大多是以高价购得的,1991年香港太古嘉士得秋季拍卖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该作品被一位年轻的台湾房地产商买走,后来在市场上多次流通、转手,经过8年的沉淀其价值增长了一倍,更于1999年拍出了297万元的天价。1992年,陈逸飞的新作《夜宴》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陈逸飞的4幅水彩画至今还被英国查尔斯王子摆在了收藏室里。此外,国内外许多著名的艺术馆都藏有他的作品,如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上海艺兰斋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等国内外著名展馆均收藏有陈逸飞的作品。
理由之六:其个人口碑较好
尽管从传统的学术角度来说,一些人认为他对艺术不够纯粹,涉足商业是 “走穴”,但更多的人认为,应该以现代眼光来看他的艺术和他的商业,因为,他在这两方面都成功了。陈逸飞是一个既懂艺术又懂商业的人,是一个把艺术融入生活的艺术家,一个把艺术和商业巧妙结合的企业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画家、商人、明星,在人们眼中三种不同的形象,在陈逸飞身上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作为画家,陈逸飞是少数被西方认可的华人画家之一,他以浪漫写实主义风格将东西方的美融入自己的油画,其作品曾创下中国当代画家最高拍卖价;作为商人,他一手创立了逸飞集团,把艺术从画室延伸到服饰、模特、环境艺术、出版、影视、广告、美食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率先吹响了“视觉产业”的号角;作为明星,他深谙公众人物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他谦和优雅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模特大赛、颁奖典礼、时尚发布等活动中,他将自己也投入到他所倡导的“大视觉观”。
理由之七:作品升值初露端睨
长期以来,陈逸飞的油画一直较高,但作为一位受到东西方承认的画家,但和德国、美国、欧洲等一流画家的价格相比,还有点低。据上海有关媒体报道,在陈逸飞去世当天,就有不少买家前往该处购买陈逸飞的画。除了《长笛手》、《浔阳遗韵》等4幅印刷作品未售出外,其余近10幅油画当天均被抢购一空。在求购不得后,转而购买“陈逸飞画册”。短短20分钟内,7、8本画册被买走。
可创艺苑画廊负责人、著名画家李可染之子李小可表示,随着陈逸飞的去世,他创作的油画必将变得炙手可热,“此前,他的油画的价格一直都比较高,如今他的去世,更将促使其画作价格持续攀升,在未来十年里,陈逸飞油画拍卖价格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的可能是可以预期的。”上海嘉泰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赵音表示,画家的逝世来得很突然,也使得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总量出现定格,在这种情况下,拍卖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到来的今年春季拍卖会上,国内不少拍卖公司都会推出陈逸飞作品。其中,5月14日的嘉德春拍油画雕塑专场中,陈逸飞的两张油画《周庄》、《有阳光的日子》将上拍;陈逸飞早年作品《大提琴少女》和晚期作品《水乡》将现身在上海崇源6月份的拍卖会上,其中《大提琴少女》曾著录于美国哈默画廊的图册。
>>雅昌艺术网 专栏>>>尧小锋 更多文章
图二:山地风
通观艺术市场规律,生前如果不是仅靠地位和官衔而是靠实力、靠独特性取得成功的的艺术家,从长远来看,其逝后作品一般都是升值的。对于陈逸飞,这个规律同样颠扑不破。更何况其生前凭借个性化的东方绘画语言蜚声海内外,至今仍是中国油画界在世界画坛的代表性招牌。诸多理由让我们看好陈逸飞油画良好的增值空间。
理由一:成功靠的是实力
从陈逸飞成名的历史来看,他的崛起并非炒作和偶然因素促成的。上个世纪70年代,陈逸飞是在1000多名考生的激烈竞争中考取上海美术学校的,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油画班。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时,他因画技超群提前毕业成为首批专业画家之一,两年后被提升为油画组负责人时才24岁。其间正值“文革”,环境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典雅的艺术之梦,他在街头画政治色彩极浓的巨幅宣传画,考察并描绘黄河流域。陈逸飞与画家徐纯中合作创作的水粉画《金训华》发表在《红旗》杂志封底上,使他声名大振。此后,他又创作了大型油画《黄河颂》、《开路先锋》、《红旗颂》、《写于长夜---鲁迅》等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屡获好评。
1979年,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油画《占领总统府》,在上世纪80年代获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被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1980年陈逸飞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他的作品在纽约国际画廊、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等展出,得到了西方的认可。自1983年起,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行了6次个人画展。特别是首次举办个人画展的时候,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当作礼品赠送给****。使他蜚声东西方。从他的这些颇赋传奇色彩的跨国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成功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力和善于抓住机遇的基础上。
理由之二:画作具有鲜明的开拓性
陈逸飞油画最大特色在于,他找到了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东方文化绘画语言,并善于灌注在他绘画的各种题材之中。他创作的题材主要包括西洋女乐手系列、古典仕女系列、江南水乡系列、西藏风情系列,这些作品既有写实功力,又有浪漫情调,既有精神追求,又有国际眼光。陈逸飞喜爱柔和的线条和低沉的色调,他把自己所画的人物比做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造型力求完美,日臻纯熟的技法并非目的,只是有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熟的个人视觉感受。陈逸飞早期创作的一系列表现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的作品,奠定了他创作大型油画的气度与能力,特别是英雄主义的熏陶,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创作,使他一直保持着浪漫主义的风韵、雕塑般的凸现能力和删繁就简的聚焦水平。
上世纪80年代,陈逸飞在美国留学、作画,又到欧洲观摩,极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视野,他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把东方和西方融合起来,塑造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西洋女乐手系列包括《女笛手》、《四重奏》、《大提琴手》等多幅作品,是陈逸飞旅美后比较重要的创作收获。画面上西方女性凸现给中国观众的典雅、端庄、雍容,这组作品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中国画家直面西方题材的拓荒精神和勇气。陈逸飞在美国的创作并非丢弃传统,中国特色不仅主宰他作品的画面,而且融化在创作风格之中。
江南水乡成为陈逸飞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他的全部创作中约占四分之一的分量。中国的历史形象和地理形象,经过陈逸飞上海式的中转、改造,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意绪。《浔阳遗韵》、《夜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988年,陈逸飞到藏北和甘南游历,对西藏神秘独特的风俗民情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创作出一系列以西藏为主题的油画。1994年创作的《山地风》等,就是源自那次旅行的收获。
理由之三:画坛地位独特
国际上,陈逸飞发现并提供了西方认可的话语符号--怀旧意识、老上海情结、浪漫写实主义。因此长期得到了西方人士的普遍追捧,他是与世界最权威的玛勃洛画廊签约的第一位亚洲画家。上个世纪80年代,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康科兰博物馆馆长米歇尔¡包特温尼先生在陈逸飞一次个展中这样写道:陈逸飞是为他的民族恢复与西方对话的第一位艺术家,现已成了美国和中国之间交流的可能性的重要象征。他的作品以西方人所能够达到的娴熟的形式,精湛而又准确的把握住了对中国风景的感受。他的诗化了的中国意象给予美国人很易于接近那个国度的人们的感受和情绪。他的作品为我们人性化了那块土地,帮助我们充实了我们两个民族之间的空隙。在国内,至今,他的作品依然是中国油画市场的领头羊。著名拍卖师刘新惠认为,陈逸飞、杨飞云和陈丹青可以并称为中国油画市场的领军人物,他的江南水乡系列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陈逸飞让世界了知道了周庄。他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巨大影响,是中国油画第一个过百万的人,第一次让中国油画家的价值达到了世界水准。
理由之四:油画价格节节攀升
在中国内地拍卖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就开始崭露头角。从上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并接连拍出高价、记录。1991年,陈逸飞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37万港元成交并打破了当时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成交记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98万港元再创拍卖新记录;1994年,《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人民币易主,当时中国刚刚进入油画拍卖的第二个年头,其中已进行的一场油画拍卖中总成交也只有几百万元,陈逸飞单幅作品的成交价格足以令市场瞠目。1997年陈逸飞的《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价。1999年,当《浔阳遗韵》再次拍卖时,它的成交价已达到了297万港元。
陈逸飞对内地油画拍卖市场有较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内地拍卖行纷纷推出中国油画专场,并涌现出相当一批有卖点的油画家。值得一说的是,近年来,拍卖市场上,一大批油画家作品的成交价已超过了陈逸飞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处于领军行列。在200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他的《霞飞路上》以220万元的价格成交,居于2004年中国油画拍卖排行榜中的第六位;于2004年创作的《上海滩》成交价为170.5万元,排在第十位。今年1月份陈逸飞的布面油画《深闺》以102.3万元成交。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在香港也有不错的成绩。去年11月,陈逸飞的名作《罂粟花》在香港拍出了368万港币,创下了他本人作品的拍卖记录。陈逸飞在中国嘉德网站上的拍卖记录为33条,而在中国拍卖界权威的雅昌艺术网站上,陈逸飞位列“中国2004年最具市场影响的油画家20人”之中,排名位居第二,仅次于吴冠中。并在2004年上拍作品13件,成交10件,年拍卖总额达958.32万元。
理由之五:其作品国际影响力大
截止到目前,收藏过陈逸飞的作品主要包括:第一是欧美人士,第二是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华人,第三是国内的收藏散客。他们中大多是以高价购得的,1991年香港太古嘉士得秋季拍卖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该作品被一位年轻的台湾房地产商买走,后来在市场上多次流通、转手,经过8年的沉淀其价值增长了一倍,更于1999年拍出了297万元的天价。1992年,陈逸飞的新作《夜宴》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陈逸飞的4幅水彩画至今还被英国查尔斯王子摆在了收藏室里。此外,国内外许多著名的艺术馆都藏有他的作品,如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上海艺兰斋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等国内外著名展馆均收藏有陈逸飞的作品。
理由之六:其个人口碑较好
尽管从传统的学术角度来说,一些人认为他对艺术不够纯粹,涉足商业是 “走穴”,但更多的人认为,应该以现代眼光来看他的艺术和他的商业,因为,他在这两方面都成功了。陈逸飞是一个既懂艺术又懂商业的人,是一个把艺术融入生活的艺术家,一个把艺术和商业巧妙结合的企业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画家、商人、明星,在人们眼中三种不同的形象,在陈逸飞身上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作为画家,陈逸飞是少数被西方认可的华人画家之一,他以浪漫写实主义风格将东西方的美融入自己的油画,其作品曾创下中国当代画家最高拍卖价;作为商人,他一手创立了逸飞集团,把艺术从画室延伸到服饰、模特、环境艺术、出版、影视、广告、美食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率先吹响了“视觉产业”的号角;作为明星,他深谙公众人物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他谦和优雅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模特大赛、颁奖典礼、时尚发布等活动中,他将自己也投入到他所倡导的“大视觉观”。
理由之七:作品升值初露端睨
长期以来,陈逸飞的油画一直较高,但作为一位受到东西方承认的画家,但和德国、美国、欧洲等一流画家的价格相比,还有点低。据上海有关媒体报道,在陈逸飞去世当天,就有不少买家前往该处购买陈逸飞的画。除了《长笛手》、《浔阳遗韵》等4幅印刷作品未售出外,其余近10幅油画当天均被抢购一空。在求购不得后,转而购买“陈逸飞画册”。短短20分钟内,7、8本画册被买走。
可创艺苑画廊负责人、著名画家李可染之子李小可表示,随着陈逸飞的去世,他创作的油画必将变得炙手可热,“此前,他的油画的价格一直都比较高,如今他的去世,更将促使其画作价格持续攀升,在未来十年里,陈逸飞油画拍卖价格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的可能是可以预期的。”上海嘉泰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赵音表示,画家的逝世来得很突然,也使得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总量出现定格,在这种情况下,拍卖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到来的今年春季拍卖会上,国内不少拍卖公司都会推出陈逸飞作品。其中,5月14日的嘉德春拍油画雕塑专场中,陈逸飞的两张油画《周庄》、《有阳光的日子》将上拍;陈逸飞早年作品《大提琴少女》和晚期作品《水乡》将现身在上海崇源6月份的拍卖会上,其中《大提琴少女》曾著录于美国哈默画廊的图册。
>>雅昌艺术网 专栏>>>尧小锋 更多文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观点 | 马路自述一:炁象由来2022-07-18
- 殷保卫:程亚杰油画《梦幻小屋》之二2022-07-12
- 殷保卫:程亚杰油画《梦幻小屋》之一2022-07-12
- 程亚杰油画《早春》之二2022-07-12
- 程亚杰油画《海河印象》之二2022-07-12
- 程亚杰油画《海河印象》之一2022-07-12
- 雅昌专稿 | 吴斌 “公园记忆”回到视觉本身2022-07-10
- 雅昌快讯 | 吴树农个展:自由在规则之上2022-07-04
- “时在中春”王建国油画作品展在后现代美术2022-06-27
- “视问心源——浙江省油画作品展”在宁波美2022-06-2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