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桑到北京金奖——刘兴邦、吕航丨跨界而出得于“象外”
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兴邦、吕航创作的《象外》一举夺得“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金奖。
颁奖现场
跨界黑马
金奖一出,引起轰动。原因是两位作者不是纤维艺术专业出身,作品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综合创作,但优秀而有特质的作品被评委的火眼金睛牢牢抓住,投票纷纷集中于此。
作品《象外》
名家赞赏
中国唯一评委刘巨德教授对这件作品印象很深,是第一件吸引他视线的作品,细细观看后,发现作品不仅工艺精密、运用了LED灯等现代光源手段表达胸中之意,而且带有中华文化底蕴。圆的造型与象外之意符合中国美学似与不似的丰富意境。刘巨德投下了肯定的第一票,当时没有想到会是最终的金奖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艺术理论家吕品田先生观展时,对《象外》也很有感触。吕品田认为,用尼龙线这种纤维材料通过工艺编织,并应用光的射线传达温润如玉的传统文化感受,柔和的色彩舒服过渡,精神思想含蕴其中。好的艺术作品都是自然而然,高扬美好的。
万千意象归于本真
《象外》是以金属为骨架,以尼龙线为材质,经灯光照明传情达意的三件套纤维艺术作品。作者未使用传统的纤维材料如棉、麻、丝、毛等进行创作,而是独辟蹊径地选用尼龙线、金属、LED灯等材料进行重组,用不一样的材料、从不一样的角度诠释中国传统元素翡、翠、石的润泽与神采,尼龙线织就的纯净与剔透,映射出作者追求生活、生命中本与真的可贵品质。
作品的创意灵感源自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先古以为天圆而地方,圆为天,天下大千世界,气象万千。《象外》以圆形为核心素材,以构成为导向,通过尼龙线不同的编结手法,实现视觉上或实或虚的圆形,探索万千气象之外的形态、秩序与美。系列中三件作品的色彩分别源自翡、翠与石,交织而成的色彩渐变或对比,表征玉石或柔或刚的性格,灯光的使用凸显作品色彩的润泽,纹理的精致。
服装教育界中摄影最好的
摄影界中纤维创作最好的
可以幽默地说,他们是“服装教育界中摄影最好的,摄影艺术界中纤维艺术创作最好的”。两位作者为跨界奇才。他们都是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服装设计与教育工作实践,使作者对纤维这一构成服装材料的基础物质,有着充分的认识与亲近感,又练就了发现美,提炼美的眼光与品位,成就了作者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与技巧。
刘巨德看好《象外》,彩色圆贴为国际评委投票
两位作者又都是风光摄影发烧友,他们说:“半生的喜怒哀乐都融合在两个看似关联又各不相同的艺术领域,两者共存之,左右不可割舍。”
吕品田观看《象外》,解读透彻
他们喜欢古典服装的大师风格,喜欢胶片摄影的味道,在时下数码影像大兴其道的背景之下,显得有些不合主流。但执着的坚守,带来的是艺术上的纯粹、出新、飞跃与直抵心灵的作品。刘兴邦先生说,年过半百,获得国际艺术展的金奖,真是感慨万千、铭心刻骨。因为编织,他的右手大拇指得了腱鞘炎,需要手术治疗,但他仍感到莫大快乐地说获奖激发了进一步创作的激情和美好愿望。
观众欣赏《象外》
艺术的跨界融合,有着值得一品再品、细细研究的魅力。多门类艺术的涉猎与深研,对他们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获补益的。
刘兴邦与吕航多年对中国西部风光情有独衷,那里雄奇的高原、神山圣湖、冰川草甸,数不清的中国唯一和世界之最洗礼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观众欣赏《象外》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梅里雪山、南迦巴瓦留下了他们摄影的足迹。为了展现天籁之美,刘兴邦两次险些失去生命,却始终不渝。贡嘎雪山与珠峰遥相竞秀,纳木措山水相映、云卷云舒,拉姆拉措波光粼粼,如梦如幻中讲述着神奇的前世今生。圣湖玛旁雍措陪伴下的冈仁波齐,山峰四壁对称,峰顶终年冰雪覆盖,纯净无瑕,圣洁超然。雪域高原的光源变化和独有色彩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一直渴望以多种艺术形式表达震撼、领悟与爱恋。
刘兴邦摄影作品
长期拍摄中国西部风光,也使刘兴邦和吕航对光源、色彩等要素的理解与瞬间把握精准鲜活;两位作者身边有许多从事纤维艺术创作与教学的艺术家,耳濡目染,让二人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以及“从洛桑到北京”大展的动态。这次的纤维艺术创作正是结合服装设计实践的品位、摄影实践的体会,内心创作热情的外化,以纤维为载体进行的一次艺术尝试与探索。
刘兴邦摄影作品
跨界、跨学科赋予作品全新的创意风貌,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亦生动诠释了纤维艺术不带有任何偏见、开放包容的艺术理念。
文/凌 鹤
- 梁开|回望 20 年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2021-05-10
- 专稿 | 共同缔造纤维艺术精神家园 对话第112021-01-15
- 琼·舒尔茨:展示一个时期纤维艺术的整体面2021-01-14
-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2021-01-13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2018-10-16
- 吕品田:纤维艺术是高扬美好的当代艺术2016-09-30
- “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研讨会2016-09-20
- 【艺界资讯】“从洛桑到北京” 让纤维艺术2016-09-17
- 【雅昌专稿】林乐成:我们有责任让纤维艺术2016-08-16
- “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2016-07-2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