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风格,清丽格调”我看成佩瑶的绘画艺术
从一名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爱好者,到亲身参与其中,画出了水平,画出了风格,女画家成佩瑶的艺术道路,走得精彩,丰富,执着,令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在艺术上取得的飞跃,个人风格走向成熟与精致的过程,成佩瑶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就为读者带来了山清水丽,鸟语花香的一派自然世界。在女画家的笔下,明丽妩媚为其形,清新雅健为其魂,取法宋元,师法自然,设色明净,线条娴熟,一笔一墨,一花一草,乃至彩蝶纷飞,禽鸟翩翩,无不透露出春的气息,夏的旖旎,秋的绚烂,冬的凝重,四季四时,景物不同而美丽永恒,天地万物和谐而美好地展现在成佩瑶的工笔画间,让人在欣赏陶醉之余,感受到古人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真理也!
在朋友们的眼中,成佩瑶始终热爱艺术,为人豁达大气,广交良友,最终不仅赢得了友情,更开阔了眼界。一开始,作为爱好者与收藏家,她广泛地与海上丹青大家接触、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眼力,提升了品位,练就了独到的眼光。艺术之理本相同,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成佩瑶自然而然地拿起了画笔,开始圆自己的丹青之梦。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绝好良师——海派丹青大家,取法宋元得其精髓的张瑞根老师。这位醉心于古老中国画丹青正道的艺术大家,拥有极好的造型能力,线条功夫,加之数十年来用心临摹历代名家真迹,手追心摹,建树良多,成就斐然。在张瑞根毫无保留地倾情指导之下,成佩瑶从基础的白描线条开始练起,苦练基本功,用心追摹前辈大家经典,那段时间,一心沉浸于此的她常常在画案前一坐就是好几小时,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画得忘情,画得忘我,甚至画得忘记了丹青以外的一切……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与努力,加之过人的眼光与一定的天赋,短短数年内,由临摹到创作,成佩瑶进步神速,从一开始的稚嫩,不多时间里就走向了成熟,不仅用笔老辣细腻,拥有一手过人的线描功夫,同时在渲染、赋色等方面,更是精到细腻,三矾九染,取得了明丽清新的艺术效果,这不仅是女画家心思缜密,匠心独具的体现,也是一位艺术家关照自然,再现造化的神奇手段。
无论是临风摇曳,顾盼生姿的各式花卉,还是扑闪转腾,活泼俏皮的百鸟百禽,无论是运笔细腻,细如游丝的白描画法,还是浓墨重彩,典雅绚丽的工笔设色,在成佩瑶的笔下,百画百法,百物百貌,不变的是传统中国画“骨法用笔”的核心,变化的则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千奇百态。因此,在她的笔下,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美感,取法宋元,表现生活,清丽格调,女性视角。这种独特而诗意的气质完美地体现在成佩瑶的工笔花鸟画习作之中,也成了她的绘画艺术显著的特征与品格。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学有所成,但成佩瑶依旧不曾放弃追求。近来,她花了很大的力气绘制人物画,笔下的仕女、孩童天真烂漫,楚楚可人,体现了画家全新的艺术追求。孜孜不倦的她坦言,除了花鸟,人物与山水,也是今后自己想要突破与表现的题材,不仅要画温润古典的工笔画,今后还要尝试逸笔草草的小写意,甚至开阔大气的大写意,使之融会贯通,取百家法而成就我之一家。这种精神与追求值得肯定,美好的愿望承载着她对古老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思考与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任岁月荏苒,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天地间的大美,得以凝结在成佩瑶的笔下,带给人们不凋的美感,无疑是女画家最大的心愿与衷心了。让我们拭目以待,祝福成佩瑶今后的丹青之路,越走越好,越来越美!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