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交流会实录丨绵绵若存走岷江III

明天文化&艺琅国际 | 艺术家驻留考察项目

2016-11-03 14:57:58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由明天文化及艺琅国际共同主办的艺术家驻留考察项目第三回,【绵绵若存走岷江III工作室开放日分享会】于2016年10月8日在成都艺琅国际举行。本次开放日呈现了驻留艺术家闫冰、刘成瑞于9月8日至10月7日驻留期间内创作的影像、图片、行为及架上作品。

  交流会现场内容节选:

  “我在萝卜寨的山头上往下看的时候,心里涌现‘杀人之地’这四个字。这里的地势,感觉人跟自然的关系太紧张了,但这里的人还是世世代代的活下来了。人们怎么选择这样的地方生活?除了历史原因和背景之外,可见是有一个特别强大的力量是我们看不见的,这个东西支撑着人在一个地方活下来,而且活的很体面,哪怕再贫穷的人家,院子也收拾的很干净,非常礼貌、热情,这是人的精神和尊严。这个东西是怎么支撑的?可能学者和社会学家们会说的很具体或者是研究的更深入、更系统。但对我来说,我可能进入不了这么一个系统的范畴,只能从我做为一个生命体,一个人的角度来感受这个东西。选择画这个羌族的厨房,其实画的画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在那个地方通过一笔一笔地画,来触摸我所看到的形体和光线,可能感觉上才能进入我所感觉到的那个世界。”

  “突然提到人与自然,包括非常具体的岷江,是不是要根据具体的岷江产生关系。我就是自然,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具体的物象激发了我走入这个自然,这个地方。心里面这个连接,通过这个具体的物象,画一个东西去观察东西,其实是把我自己的自然调出来了,是这样的。”(闫冰交流会发言节选)

本期驻留艺术家闫冰

  “来走岷江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避开少数民族的暗示,因为少数民族的图示与文化识别度太强;避开好看的风景;避开苦难,我知道会路过汶川,我想能不能直接呈现艺术,避开种种与地缘政治有关的暗示,同时避开艺术创作中过于自我的表述方式,因为如果把自己放在‘岷江’这样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中,个人就会显得非常虚弱。岷江的沿途像闫冰说的一样,人类生存的不易和自然的凶险并置在一起。但事实是当我们路过汶川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法回避那种苦难,虽然已经被修复了,虽然我们看到的当地人跟其他地方的人并没有不同,跟所有县城是一样的,但地震后的种种画面已经植入记忆了,它是人类共同的苦难。非常意外的是当我们快到松潘的时候,发现松潘这个地方的历史很悠久,这让我非常激动。经过了苦难之地之后到达了一个非常有历史的地方,感觉很奇妙。其实苦难也罢,少数民族的暗示也罢,壮观的风景也罢,都在文化本身开阔性和包容中。这影响了我之前走岷江的计划,完成了几件与地理、人文和苦难相关的作品。”(刘成瑞交流会发言节选)

本期驻留艺术家闫冰、刘成瑞

  “即兴的创作,我理解为身不由己的表达,是突破常规的最重要的方法。当你被外界所刺激或在强烈的内在冲动下想去做一些事情,那就去做,这样的一些行为不要在做之前去对语言方式或概念所指进行多余的思考。要顽固的相信你的直觉判断,而它之所以值得信任,是因为你的直觉来自于平日大量的阅读思考和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淀。”(周斌交流会发言节选)

艺术家周斌

  “我觉得作品非常好,也很喜欢。与这次的作品相比,但是我更喜欢刮子的那些诗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即兴的东西是他的诗歌。他把最即兴的东西,用最即兴的方式记录下来。不同的艺术家通过走岷江并通过其中的感受来创作作品,这个时间不尽相同,也可能是十分滞后的。从策划上来讲是不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呈现这个项目值得探讨。”

  “另外一点我觉得艺术家首先没有脱离自己,艺术家都很清醒,时刻告诉自己作品要体现‘自己’。作为策展人相信同时特别尊重艺术家,不会介入艺术家作品,策展人与其他观众不同的只是面对了艺术家创作的现场。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的一些总体策划与呈现等问题还可以继续思考,当然现在也想不到最终的理想样貌,但可以从策展的角度展开一些思考和筹划,这是我的一些个人想法。”(蓝庆伟交流会发言节选)

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

  “闫冰的作品我很早就知道,但这次来了之后才见到真人,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很厚重,感觉作品跟他自己的生存经验有很强的关系,在作品里有一种真实,这种给人真实的感觉是跟他生存经验有关系的。他的作品展示出来之后就会让人有一种触动,这种触动不是说懂不懂绘画语言或者是雕塑语言,而是在观看作品后来自每个人内心的一种东西。关于走岷江计划,岷江这样一个特殊地理环境和一个艺术家如何发生关系,他们之间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何利平交流会发言节选)

艺术家何利平

  “这个项目很显然的会面对景观和历史,两位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做了较好的回应。闫冰比较微观,刮子这边相对宏观。从闫冰的作品里边明确地感受到一种真诚,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词语,但是对今天的艺术很重要,因为今天很少看到真诚的作品,有温度的作品越来越少,闫冰的作品里边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带着温度又发自内心的东西。建立一个自己的语言系统当然重要,但是你做作品的理由是什么也重要,刮子和闫冰的作品和讲述当中能明确找到充足的理由。很多人的作品找不到理由,或者那个理由可以放到任何人身上。另外,我倒是比较期待也比较好奇,从策展的角度这个项目我也不知道做多少期?将来整个一个项目希望达到什么样?从这次项目的呈现来说,是有点儿类似于一种弱策展的方式,这是我喜欢的方式,因为跟我的工作身份有关系,更多是从艺术家的角度,以艺术家的方式来完成整个项目,王澈是不是还想带出一些其他问题,这个东西是我比较期待的。”(刘杰交流会发言节选)

千高原艺术空间负责人刘杰

  “以一种在自然中行走创作的状态,来对城市进行一定的反叛或者是对白盒子空间展示的逃离,甚至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策展的尝试。我认为现在艺术家在工作室生产到画廊展示再到销售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秩序化的东西,我想策展人如果要是去面对这个系统的时候其实比较尴尬,在这个尴尬的过程中必须去反思、去讨论一些新的策划方式,后来我就想把艺术家带到户外来,通过一些项目邀请艺术家,走一些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想恢复一些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恢复一些比较有温情的一些东西。”(王澈交流会发言节选)

策展人王澈

  “有的艺术家跟自然并没有一种很亲近熟悉的关系,可能就是作为在城市中生存的一个个体关注离他最近的东西和他所处的环境。其实我比较期待能够看到这一类的艺术家,他到这样一个环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矛盾也好或者是变化也好,这样的一种反差的东西。”(吕婧交流会发言节选)

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谢晋宇、那特画廊负责人吕婧

  “我作为一个艺术收藏者可能说的不专业,但是我想从我的角度谈谈。如果做艺术和我做生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为了让客户满意,这跟我心中对于艺术的期许是不同的。艺术是意志、天性、时间、空间等这些因素结合后的一种真挚表达,绝对不能用商业上那种目的性极强的逻辑去约束他。我期许艺术家的作品流露出来的是本真的东西,像刚才刘老师说的真诚的东西那样,这也是我乐意去发掘和收藏的艺术。因为我在社会上行走这么多年,商业社会我是很熟悉的,在商业上真诚这两个字是很难寻觅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第二个感受是城市,它是社会集大成的一个场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最前沿的科技思想,在城市里被浓缩,经济发展可以这样,但是艺术不应该是这样的,艺术是一个小众的东西,他的生存土壤不能按商业的程序去控制和理解它。我个人认为,走岷江项目是艺术创作上的一种新尝试,走出城市到自然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从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创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观看和解读渠道,我就说这两点我的感受。” (焦景佳交流会发言节选)

藏家焦景佳

  “这次闫冰来我们已聊了很多了,我谈一下今天的一些感受,项目挺好的,而我想说的是今天中国很多这种介入式的项目,比较‘正确’也比较空洞,比如我观察到的某些项目的标题或者相关文本都挺好,但就是艺术缺席了。艺术家参与的田野调查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艺术作品和思想有没有新经验的产生?这本是值得期待的,如果仅仅是一种类似于社会学、人类学的业余爱好者的玩票,就难以提供艺术家在场和艺术参与的必要性了。而这个项目,我的感触是有好的艺术家参与,他们的转换能力可以为这个项目提供很好的支撑。这种项目比较好的结果是艺术家、策展人能够共同地形成一种知识生产。我期待这个过程完了之后再来观察和感受。”(吉磊交流会发言节选)

艺术家吉磊

  “我谈一谈我对他们作品的感受,他们都关注的是很本质的问题。刮子探讨的是人类跟外界,作为个体的人与其他的关系,闫冰的也有共通性,行为我不是特别的了解,直觉上刮子的东西我很喜欢,直指人心。闫冰的作品和土地有关,我从北京回到成都之后在我家楼顶弄了一块菜地可以种一些花草和蔬菜,我很享受耕种带给我的感受,可能我们作为人有那种根源上的东西,在成为人的时候就写进了基因编码里。面对土地,种花,种菜,扦插,播种,收获…此时在幽深处被拨动,是让人心安的一个状态。”(舒昊交流会发言节选)

那特画廊负责人吕婧、藏家程守太、艺术家舒昊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