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颜真卿对傅山的感召力

2016-11-18 14:50:27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楷书《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11开 纸本 23.5×13.7cm 山西博物院藏

  清初是一个遗民们自觉地把史学作为意识形态武器的时代,那么,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也会折射出政治的色彩。傅山有一《训子帖》,对我们了解他的书法政治观极有助益,他在帖中提出了“四宁四毋”,常常为后世书法家所引用,认为这代表了傅山的书法美学观点。傅山在文中提到,他年轻时醉心于赵孟頫的书法,年长后,他深切地意识到赵孟頫的道德问题(对这一问题我们只是援引书中内容,并不代表本馆观点)——赵孟頫本位宋朝宗室,却在宋亡后侍奉元朝,成为“贰臣”。当傅山意识到赵孟頫的道德问题后,再看赵的书法,觉得其“浅俗”、“无骨”,便毅然回归傅氏家族世代尊奉的书家典范——颜真卿。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象征。傅山的这一转变遵循着中国书学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书,心画也。”人品的高下决定着书品的高下,正如傅山在诗中提到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我们可以从傅山一些存世文字中,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他对颜真卿书风的热衷始于1640年后半期与1650年代,亦即国变之后。

  摘自白谦慎先生《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书法的嬗变》

  整理:罗元欣

推荐关键字:书法 雅昌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