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以篆隶来实现书法的创新

2016-11-18 14:55:17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曹全碑(局部)

  中国文字的最早字体是篆类字体,秦代以前的文字(除秦隶外)可统称为篆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篆书成为日常主要使用的文字。到了钟繇和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日期,篆隶在日常书写中基本被正、行、草三种字体所取代。随着这些新字体的兴起,篆隶变成了古体字、傅山等清初书法家追溯的书法本源,就是这两种比王羲之优雅的法书传统更为久远的古代字体。傅山宣称,这些在钟繇、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时期之前就通行的篆隶,是书法的最高典范。他认为钟繇、王羲之之所以成为正、行、草书的大师,正是因为他们深谙篆隶古体字向今体字的演变,并保持了古体字的方法和精神。

  傅山反复呼吁书法家们重新认识古体字向今体字转变对书法的影响,追本溯源,以篆隶为本来实现书法的创新。他还将这一理论付诸具体的书法实践,并汇合当时其他学者的论述,逐渐形成深入人心的美学潮流。这是傅山的贡献。

  摘自白谦慎先生《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书法的嬗变》

  编辑:罗元欣

推荐关键字:书法 雅昌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