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洪水”与“沃土”

作者:吕品晶 2005-05-16 16:53:56来源:《美术观察》
A-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纵观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华文化无不是在消化吸收了外来优秀文化精髓的同时,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文化系统和思想体系。今天,当我们面对来自西方建筑文化与思想的强势介入,我们不应失去以往的自信,文化的差异与碰撞将促使古老文明焕发出新的气息,这一点可以从世界范围内那些充满多元文化形态的城市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得到体现。而对于一时一地某些个案的得失判断,在整体文化结构发展中多少有点限于局部或片段的技术层面的把握与认知。

  当然,外国建筑师的进入并获取越来越多的项目,不能不说是中国建筑师面临的尴尬处境。要分析其原因,恐怕并不容易。这里面既包含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主观条件的不足,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正如一团无头的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建筑师、开发商、管理者、使用者等诸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难以理清的关系。国外建筑师正是在此状况下,获得了大量机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互相指责将与事无补,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迅速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建立清晰合理的价值判断系统,虽然困难且须时日,却至为重要。

  如果我们把外国建筑师的大举“入侵”看作是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场“洪水”,那么我们希望“洪水”爆发过后带来的是丰富的“物种”和积淀下来的“沃土”。此将利于文化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对“洪水”的利弊具有充分的认识,能自信地面对并加以利用,而不是被其彻底毁灭我们的生存环境,这将是全球化背景下延续并发展中华文化生态环境系统的又一幸事。□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推荐关键字:沃土 洪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