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享受写生

作者:向维果 2016-12-07 15:27:15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人类在不断的认识大自然,不断的改进过去的信念与观点,认识的提高也丰富了物质的收获和精神收获。自然,画家也一样地从大自然中得到一切。其实,人与大自然本来就同在一个网络之中。“我”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体,更应该是大自然的知心。写生,正是画家与大自然的一种沟通形式,因为两体的相通,胸怀坦荡,随心所欲,狂放在理,细微也在理。只在心体统一,信息的互通。

《金乌大峡谷》组画 23*35cm  2007年 向维果焦墨写生作品

写生,对丹青妙手来说是“过把瘾”或大瘾者则癫狂甚,我是我,物是我;或小瘾者则抚爱迁就,我化为物。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当物质现象出现又与某些事物发生联系,这便转向为信仰。“知鱼之乐”是信仰所至,“庄周化蝶”是,苏东坡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写生的境界是如此,写生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达到这样超凡脱俗的完美境界。

《金乌大峡谷》组画 23*35cm  2007年 向维果焦墨写生作品

在传统绘画中,有很多人把“搜尽奇蜂打草稿”看作是创作作品的必须途径。当然,如果没有胸中万千丘壑的积累,是不可能笔下应声留情的,这很有道理。但是,就大篇幅的创作而言,事先的写生活动,已经被固有的概念视为是一种程序或某种准则,一种草稿。而忽略了写生稿本本身的价值。这种写生稿往往不被人们承认为作品。习惯性定义写生只能是“稿纸”。相反,写生稿恰恰是画家直接与大自然神往的衷情,是真真切切的眼、脑、手的第一次触摸大自然,要知道只有第一次才是纯贞的,也只有在此刻才能体味到什么是万物为我所生,我拥万物而逝的真正涵义。物极必反,强烈的自我,激发了个人对大自然认识的突破欲望,人体内的潜能智慧与大自然内涵中的智慧活体发生了碰撞。“不知其所止”由然而生,操笔信手,有若神助,这正是今古画家梦寐以求,神思向往的瞬间时刻。只有画家在大自然怀抱之中写生时,才能触发如此聪明智慧,才能享受到如此快感,除此绝无二至。所以,绝不可以片面的把写生看作只是画家锻炼绘画表现技法和收集创作素材,那样简单的一种手段,更是要在通过写生过程中寻求更高层次的感知、愉悦和自我完善。

  如果,把创作比做贾岛月下的推敲。写生,则更像曹植写《七步诗》。此时的曹植决然没有贾岛的闲怡,七步之内不能应声咏出诗句,性命就难保。在险象中,即席吟唱“煮豆然豆萁……”最是揪心夺魄。就像画家端着画板,面对变幻无穷的巫山云雨,乱珠飞溅湍急千里的黄河,如果腹内空空,抓不住瞬息间的感受,写生,难以进行。

《金乌大峡谷》组画 23*35cm  2007年 向维果焦墨写生作品

当然,那种在画室里,三日一石,五日一水,冥思苦想所得到的灵通妙会和写生应同样视为经典。所以,并不否定通过推敲后的室内创作,而是要更加强调室外的写生原稿,那原创,原滋原味的作品。

《金乌大峡谷》组画 23*35cm  2007年 向维果焦墨写生作品

“画者,当足不停游,手不停挥,目不停视,心不停思。”这只是对每个画家在勤劳勤思上的要求,当然要做到这些,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不停的延伸,结果是超乎此外的精神、意识、智慧。追求某种文化享受,不停,仅仅是必须的开端。

《金乌大峡谷》组画 23*35cm  2007年 向维果焦墨写生作品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肉,是物质,不是文化,《韶乐》,则是文化中的精华。可见精神上的追求,要一步高过一步的。“发烧”一定要达到最高程度,才能够得到某种安慰。如是说,写生的进行正是为了把追求变成享受的吗?写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从融合、再生,到涅槃,是开发与大自然的信息系统的联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写生,是寻找更直接的精神活动。通过写生,所得到的心灵享受,有如孔子所得到《韶乐》,是为尽善尽美,唯仁智者方能好之。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