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再论元青花
作者:王志军 2005-05-14 10:16:33来源:中华博物网
A-
A+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元代青花瓷器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人们把元代青花瓷器中“至正型”瓷捧为至宝,而存世稀少的“至正型”元代青花真品变的越来越像魔咒,牢牢地罩在广大收藏爱好者头上,把他们拖进走火入魔的收藏误区。
究竟世间有多少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瓷究竟占其中多少比例?民间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有多少属于珍品?真品占收藏总量的几何?国内公私收藏和境外收藏的数量比例是多少?海外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精美程度是否高于国内?“至正型”瓷是否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诸多疑云在收藏界挥之不去。
元代青花瓷器中“至正型”的正确划分
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名称来源于外国学者对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中一对“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在这对用钴青料绘满缠枝莲纹、蕉叶纹、行龙纹、海水纹和变形莲瓣纹的大瓶颈部分别题有一段长跋,其款识年月日为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古代青花瓷器中与其特点一致者,统称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
中国陶瓷考古界对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对元代青花瓷器时代划分和辩识也沿用了这一观点。事实上,国内外研究界对“至正型”青花瓷器的范围划分往往扩大化了。
元代“至正时期”从至正元年(1341年)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但实际上,烧造元代青花瓷器的江西江西景德镇地区自至正十一年(1351年)起就处于元朝统治者与农民起义军的争夺中,在至正年晚期,该地区已经为朱元璋完全控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看到这对有违当时禁令的青花瓷瓶。
《元史顺帝志》中有至元二年夏四月时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禄字、赭黄等服”,而此对瓶上不仅绘有违禁的鸾凤纹、龙纹,还书写上了供奉者的姓名,说明元政权统治下的浮梁瓷局在农民起义战争冲击下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同时表明元代青花瓷器发展历程中的至正时代实际上已至此而止了。
因此,应将至正元年(1341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之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定为“至正型”较为贴切。
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洪武元年(1368年)之间烧制的瓷器可暂定为“前洪武时期”瓷器。
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正确区分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既是“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标准器型,又是景德镇烧制元、明两代青花瓷器依次排比类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再结合出土地点和历史背景,就不难勾画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整体轮廓。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经水陆两途运往各地。其中供皇室贵族使用的精美之器,走昌江,穿鄱阳湖,经长江入京杭运河北上元大都和蒙古草原。至正十一年爆发的农民起义战争使景德镇自此既不再为北方的元朝统治者烧制各式瓷器,也影响了民间烧制瓷器的南北交流。所以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以及西北地区出土的带元代青花特征的瓷器,其烧制时期应在至正十一年之前。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出土的大量青花瓷器,除有明确纪年款识的以外,相当部分被定为元代的青花瓷器应为至正十一年以后到永乐中期以前烧制的国外收藏的无纪年款识元代青花瓷器,除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西亚等地外,大部分也多系元明混杂。
元代民窑烧制的青花瓷器目前所见时代较早者有延祐己未年(1319年)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瓶、至元丙子年(1336年)带有青花纹观音像、至元戊寅年(1338年)青花釉里红红盖罐和瓷仓、至正戊子年(1348年)青花灵芝纹罐、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双耳连座炉。在北京元大都遗址、河北保定的古河道沉船、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多处窖藏中,曾出土了烧造精美的生活实用瓷器。这些带纪年的冥器和无款识的实用器,展示了元代至正十一年前30多年间青花瓷器中,有相当数量的属元代中央政权赏赐给下属汗国的官用瓷器,其烧制年代应该在元代中期。这些收藏在海内外的元代青花瓷器,应能大体勾勒出至正十一年以前的元代青花瓷器发展脉络。
南京明故宫护城河中出土的洪武时期和永乐时期瓷器、北京西什库底下出土的洪武时期和永乐初期瓷器,还有全国各地出土的有明确纪年依据和宋氏家族墓出土的瓷器、安徽汤和墓出土瓷器、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早期藩王墓出土瓷器,应能大体勾勒出洪武初期到永乐初期明代早期瓷器发展的面貌。
元代青花瓷器的各种特征
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误认为“至正型”青花瓷器是元代青花瓷器的顶峰。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看,其民窑产品水平如此之高,当时的官窑产品水平自不用说要远在其上。而一种瓷器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由此可见,元代青花瓷器早在至正时期之前就已达到很高水平。
这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中,元代青花瓷器也不是千篇一律地胎底涂火石红,所绘文饰为进口青料,呈色蓝艳带铁锈斑等,而是呈现出多种面貌和特点。
元代青花瓷器的起源应在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如江西地区发现的青花瓷碗,碗足饼形无釉,碗内外施影青釉,釉下青花绘简单文饰,青花呈灰蓝,浓重处为黑色,黑色处微凹,釉色青黄。同种器型的影青碗在江西各地的“影青系”窑场均有烧制,流行于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
碗内文饰依碗底下凹之形绘一圈连续锯齿纹,其外侧对称书写“李大甲□”,字间隔以文饰。字书写用料灰蓝,为钴青料,且在釉下。由此可见,青花瓷器的烧造最晚也在元初。而其后进口的青料呈色有明显区别,应为江浙地区所产。 其釉下施钴青料的方式及中国传统图案文饰,说明了青花瓷器最早起源于中国本土,而外来工艺、匠人、生产原料的流入,只是推波助澜,加速了青花瓷器成熟的步伐。
真假元代青花的再认识
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件出土于有明确纪年的元代蒙古贵族墓葬中的青花瓷器。元代仅97年,元代青花瓷器之辉煌时代更短,因而发现它们的几率远远小于其他品种的古代瓷器。
客观地讲,几十年创烧时期的元代青花瓷器数量远远少于明清两代500多年间烧制的青花瓷。除了大部分为博物馆收藏外,少数被盗挖者私自交易至非法市场,起高昂的市场价格远非一般收藏者可以企及。而今国内号称收藏了元代青花的朋友多为工薪阶层,且收购价远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这种盲目的收藏行为,只能使仿古瓷器厂的老板们兴奋,他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将一件件赝品推销给这些收藏者。
今天,我们无法阻止元代浮梁瓷局的后人继续烧制各种古代瓷器的仿制品,然捂紧钱袋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对策。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为什么要收藏元青花呢?能收藏到元青花吗?
人们把元代青花瓷器中“至正型”瓷捧为至宝,而存世稀少的“至正型”元代青花真品变的越来越像魔咒,牢牢地罩在广大收藏爱好者头上,把他们拖进走火入魔的收藏误区。
究竟世间有多少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瓷究竟占其中多少比例?民间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有多少属于珍品?真品占收藏总量的几何?国内公私收藏和境外收藏的数量比例是多少?海外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精美程度是否高于国内?“至正型”瓷是否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诸多疑云在收藏界挥之不去。
元代青花瓷器中“至正型”的正确划分
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名称来源于外国学者对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中一对“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在这对用钴青料绘满缠枝莲纹、蕉叶纹、行龙纹、海水纹和变形莲瓣纹的大瓶颈部分别题有一段长跋,其款识年月日为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古代青花瓷器中与其特点一致者,统称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
中国陶瓷考古界对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要晚于国外,对元代青花瓷器时代划分和辩识也沿用了这一观点。事实上,国内外研究界对“至正型”青花瓷器的范围划分往往扩大化了。
元代“至正时期”从至正元年(1341年)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但实际上,烧造元代青花瓷器的江西江西景德镇地区自至正十一年(1351年)起就处于元朝统治者与农民起义军的争夺中,在至正年晚期,该地区已经为朱元璋完全控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看到这对有违当时禁令的青花瓷瓶。
《元史顺帝志》中有至元二年夏四月时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禄字、赭黄等服”,而此对瓶上不仅绘有违禁的鸾凤纹、龙纹,还书写上了供奉者的姓名,说明元政权统治下的浮梁瓷局在农民起义战争冲击下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同时表明元代青花瓷器发展历程中的至正时代实际上已至此而止了。
因此,应将至正元年(1341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之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定为“至正型”较为贴切。
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洪武元年(1368年)之间烧制的瓷器可暂定为“前洪武时期”瓷器。
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正确区分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既是“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标准器型,又是景德镇烧制元、明两代青花瓷器依次排比类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再结合出土地点和历史背景,就不难勾画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整体轮廓。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经水陆两途运往各地。其中供皇室贵族使用的精美之器,走昌江,穿鄱阳湖,经长江入京杭运河北上元大都和蒙古草原。至正十一年爆发的农民起义战争使景德镇自此既不再为北方的元朝统治者烧制各式瓷器,也影响了民间烧制瓷器的南北交流。所以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以及西北地区出土的带元代青花特征的瓷器,其烧制时期应在至正十一年之前。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出土的大量青花瓷器,除有明确纪年款识的以外,相当部分被定为元代的青花瓷器应为至正十一年以后到永乐中期以前烧制的国外收藏的无纪年款识元代青花瓷器,除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西亚等地外,大部分也多系元明混杂。
元代民窑烧制的青花瓷器目前所见时代较早者有延祐己未年(1319年)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瓶、至元丙子年(1336年)带有青花纹观音像、至元戊寅年(1338年)青花釉里红红盖罐和瓷仓、至正戊子年(1348年)青花灵芝纹罐、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双耳连座炉。在北京元大都遗址、河北保定的古河道沉船、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多处窖藏中,曾出土了烧造精美的生活实用瓷器。这些带纪年的冥器和无款识的实用器,展示了元代至正十一年前30多年间青花瓷器中,有相当数量的属元代中央政权赏赐给下属汗国的官用瓷器,其烧制年代应该在元代中期。这些收藏在海内外的元代青花瓷器,应能大体勾勒出至正十一年以前的元代青花瓷器发展脉络。
南京明故宫护城河中出土的洪武时期和永乐时期瓷器、北京西什库底下出土的洪武时期和永乐初期瓷器,还有全国各地出土的有明确纪年依据和宋氏家族墓出土的瓷器、安徽汤和墓出土瓷器、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早期藩王墓出土瓷器,应能大体勾勒出洪武初期到永乐初期明代早期瓷器发展的面貌。
元代青花瓷器的各种特征
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误认为“至正型”青花瓷器是元代青花瓷器的顶峰。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看,其民窑产品水平如此之高,当时的官窑产品水平自不用说要远在其上。而一种瓷器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由此可见,元代青花瓷器早在至正时期之前就已达到很高水平。
这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中,元代青花瓷器也不是千篇一律地胎底涂火石红,所绘文饰为进口青料,呈色蓝艳带铁锈斑等,而是呈现出多种面貌和特点。
元代青花瓷器的起源应在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如江西地区发现的青花瓷碗,碗足饼形无釉,碗内外施影青釉,釉下青花绘简单文饰,青花呈灰蓝,浓重处为黑色,黑色处微凹,釉色青黄。同种器型的影青碗在江西各地的“影青系”窑场均有烧制,流行于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
碗内文饰依碗底下凹之形绘一圈连续锯齿纹,其外侧对称书写“李大甲□”,字间隔以文饰。字书写用料灰蓝,为钴青料,且在釉下。由此可见,青花瓷器的烧造最晚也在元初。而其后进口的青料呈色有明显区别,应为江浙地区所产。 其釉下施钴青料的方式及中国传统图案文饰,说明了青花瓷器最早起源于中国本土,而外来工艺、匠人、生产原料的流入,只是推波助澜,加速了青花瓷器成熟的步伐。
真假元代青花的再认识
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件出土于有明确纪年的元代蒙古贵族墓葬中的青花瓷器。元代仅97年,元代青花瓷器之辉煌时代更短,因而发现它们的几率远远小于其他品种的古代瓷器。
客观地讲,几十年创烧时期的元代青花瓷器数量远远少于明清两代500多年间烧制的青花瓷。除了大部分为博物馆收藏外,少数被盗挖者私自交易至非法市场,起高昂的市场价格远非一般收藏者可以企及。而今国内号称收藏了元代青花的朋友多为工薪阶层,且收购价远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这种盲目的收藏行为,只能使仿古瓷器厂的老板们兴奋,他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将一件件赝品推销给这些收藏者。
今天,我们无法阻止元代浮梁瓷局的后人继续烧制各种古代瓷器的仿制品,然捂紧钱袋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对策。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为什么要收藏元青花呢?能收藏到元青花吗?
推荐关键字:瓷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鼎天国际2022年春季拍卖会 | 玫茵堂旧藏领衔2022-07-20
- 保利香港十周年 | 清雍正釉里红剔刻海水龙纹2022-07-05
- 元明“神器”集结,“青花的故事” 特展抢先2022-06-20
- 中国嘉德2022春拍 | 大道至简——盛清颜色釉2022-06-17
- Poly-Online丨古董珍玩部“方合”系列网拍2022-06-16
- 保利香港十周年丨御海凝珍:怀海堂藏清乾隆2022-06-13
- 中国嘉德2022春拍 | 盛清“高定”——御瓷设2022-06-09
- 嘉德香港•六月拍 | 瓷器珍品先睹为快2022-06-01
- 纪念5.18世界博物馆日 | “千年古窑·陉山瓷2022-05-18
- 嘉德四季60期丨御华钧萃——钧德堂藏瓷2022-05-1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