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和永生《密集恐惧症》

作者:林光华 2017-01-09 16:07:52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和永生这次不展水墨了。他换了一种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烟薰与香烫。蜡烛的火焰与香的火焰在纸上薰烫出不同的图形与小孔。前者十五件,后者六件。远看如墨,似画非画,在这个自然霾与法治霾凌虐的深冬,谁没有内心燃烧的火焰与喉咙里被禁锢的焰火?

  烟薰作品中的形象有抽象的,有具体的。既有人体的私秘部位,也有正襟危坐的照片,既有雾霾中的人,也有“有偿献血”这样赤裸的文字。与社会雕塑相对,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薰烫作品叫社会焰画。

  和永生选择这样的方式最初是因为内心无法言传的痛苦,有对死亡的恐惧,对自由的焦虑,对爱情中差异性伤害的无奈等等,于是先有了以动物为主题的香烫作品,后有了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烟薰作品,二者创作手法相似,都是个体生命经验的表达,前者更精细,后者更宏观。前者注重局部,后者注重整体。

  香烫作品由无数个小孔组成完整的画面,以人与动物、植物肢体的穿插为内容,既是他内心私己的痛感的表现,也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自然的保护。香烫作品延续了他之前水墨作品的细腻与安静的基调,但在表现上更为有力甚至暴戾。香与宣纸本是柔性的材料,却被用来表达现代人的关注与感受,反思与批判,内容生猛,但风格雅致;思想深远,但手法细腻。

  和永生表现的是人对动物的弑与人的自弑。在安静柔性的宣纸上用纯净的香烫出最狰狞、血腥又真实的动物与人,营造了“反者,道之动”式的反差性效果与视觉惊艳。其中对传统审美的形式上的继承与内容上的颠覆都有它的创新性。画面上烫出的动物是残破的、支离的,与烫这种方式又是内在吻合的,烫本身就意味着破坏性与伤痛感。他的画面又不局限于人对动物的伤害,也包括动物、植物对人的伤害,这种互伤是对工业社会下自然的被覇占、被掠夺、被糟蹋的隐喻,更是对私己内心的焦虑、恐惧与痛感的表现,它是私人的,又是可被公众读解的,它是粗犷的,又是精致的,它是千疮百孔的,又是浑然一体的。可谓:残缺的手法完整的私心,暴戾的内容精致的表现。

  无论是哪一种,都给人密集的感受,这是工业时代的一个表象。烟薰作品是阴霾的密集,香烫作品是伤痕的密集,都会带来内心的喑哑与惶恐。密集的人,密集的车,密集的商品,密集的广告,密集的垃圾,密集的信息,密集的事件,密集的悲剧等等,人内心也会变得拥堵、烦躁、迷茫、惊恐。密集的空间本身就会带来压抑感、窒息感,空气的污染与空间的逼仄让人为这个时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没有出口。和永生的烟薰汉字作品有三件,提出了三个很有隐喻性的问题:《安全出口》、《有偿献血》、《什么是自己的》。我们有出口吗?我们能躲过霾吗?我们出门安全吗?我们坐车安全吗?我们乘手扶电梯安全吗?我们写下这些话安全吗?这个时代,连血都可以卖,还有什么不能卖?我们费尽心力拥有的一切是自己的吗?和永生说:“只有死亡是自己的。”他的作品是私人经验的,但又是这个时代普遍的问题。

  烟薰与香烫使无形的东西——烟与火变得有形了。用陆机的话说:“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穿梭于他有形的作品中,我能听到那无形的声音。这一创作方式并非独创,但创作理念与思路是永生式的。它让我们再次思考材料与个体内心的关联。当代艺术的语境下一切都可以作为材料,连“屎溺”都不例外。当代的科技语境下一切技术都可以用来艺术创作,那么,新的材料与技术本身是否就是艺术?材料与技术要表现什么?要走向何方?如果只在材料上做文章,那是工艺;如果只在技术上做文章,那是科技;如果只在概念上做文章,那是哲学。艺术,无论在西方当代走向了何种范式,都应该不离人的个体感受与经验,这是艺术的初心,也是艺术的根本。在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网络化、传播化,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被分享、被复制的今天,个人的独特性尤为重要,每一个独特的经验都是一口开,打到深处都是相通的,那相通性正是能被理解的普遍性。

  在身心受困的当代,心灵的火焰需要出口,身体的焰火需要安顿,永生这些灰色的作品就在那里静静地燃烧,我们创造了这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的祭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